玉林香蒜

编辑词条

摘要

玉林香蒜
  玉林香蒜是玉林特产。“玉林人食香蒜”的论调由来已久,香蒜,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辣,古称葫,又称葫蒜。以其鳞茎、蒜薹、幼株供食用。蒜分为大蒜、小蒜两种。蒜的种类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按鳞茎的皮色可分为:白皮蒜和紫皮蒜;按蒜瓣的大小分为:大瓣蒜和小瓣蒜;按是否抽薹,还可分为:有薹种和无薹种;按种植方法的不同分为:青蒜(蒜苗)和蒜黄。

产品简介

  玉州区种植玉林香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特有土质种植的香蒜头以肉质晶莹、味道辣香而闻名。为做强做大玉林香蒜产业,玉州区近年来积极打造“玉林香蒜”品牌,使玉林香蒜产业获得快速发展,目前玉林香蒜基地面积5万亩,蒜农有3万多人,从事营销玉林香蒜的达700多人。

发展

  玉州区在玉林香蒜的品牌打造上下足了功夫,前年,在该区的努力下,玉林香蒜拥有了“郁州”牌商标,并被评为广西优质农产品,接着,该区立即着手开展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通过严格的审查和社会公示,近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发文批准对产地为玉州区的“玉林香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玉林香蒜的品种、整地、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均作出具体规定,将有力促进玉林香蒜生产标准化,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地理标志产品是国际市场的“质量通行证”,可杜绝市场上的假冒产品,玉州区的玉林香蒜生产者均可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产品标识,大大提升了玉林香蒜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玉州区还积极携玉林香蒜参加各种农博会,建立“玉林香蒜”主页,使玉林香蒜的特点广为人知,玉林香蒜也由此变成不愁嫁的“皇帝女”,目前已建立了遍布国内大中城市的营销网络,每年所产香蒜苗及蒜头均畅销国内及东南亚一带。今年该区3万亩玉林香蒜青蒜苗已销售一空,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2万亩玉林香蒜干蒜头正在热销中,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

历史记载

  《中国实业志》载:“蒜一身殆无不可食,而与有腥气之肉类,共煮之,可以除腥气”。山东人以生食葱蒜为嗜好,几乎达到了每饭必备的程度。《清稗类钞》载:“北人好食葱蒜,亦以北产为胜,不论富贵贫贱之家,每饭必具,此言不为过之语。”大约在东汉章帝时(公元76年—88年),李恂任兖州刺史,将蒜种带到住所种植,后又分赠下属、家眷,从而相传相种,渐渐地从兖州发展至周围各郡、县,而嘉祥,而济宁,而苍山......并扩展到山东各地,经长期繁衍,形成了以苍山一带所产之蒜最佳,并成为当地特产。

  蒜入馔方法颇多,可做主料(如青蒜、蒜薹)、配料、调料、点缀之用。以蒜瓣配制的菜肴有:江苏炖生敲、四川大蒜烧鲶鱼、广东蒜子瑶柱脯...蒜用做调料就更多见了,如四川的蒜泥白肉,又如山东的蒜泥黄瓜、夏季食用的凉面的菜码中加蒜泥......蒜具有杀菌和防癌的功效,每100克鲜蒜中,含水分64—72克,蛋白质3.6—6.9克,碳水化合物22—30.3克,蒜还含有大蒜素,具有杀菌作用。中医认为大蒜味辛、性温,入脾、胃、肺,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的功效。因此山东人食蒜有着历史性、传统性、科学性、延续性的特点。

古人食蒜

  大蒜原产于亚洲西部高原,也蔓衍于中亚地区。张骞通西域,携回大量域外物种,大蒜也是其中之一。大蒜传入中国后,很快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蔬和佳料,作为蔬菜与葱、韭并重,作为调料与盐、豉齐名,食用方式也多种多样。

  西晋时,老百姓已常食大蒜。晋惠帝逃难时,就曾从民间取大蒜佐饭。《太平御览》记:"成都王颖奉惠帝还洛阳,道中于客舍作食,宫人持斗余粳米饭以供至尊,大蒜、盐、豉到,获嘉;市粗米饭,瓦盂盛之。天子啖两盂,燥蒜数枚,盐豉而已。

  南北朝时,食蒜之例趋于多见。《南齐书·张融传》载:"豫章王大会宾僚,融食炙始毕,行炙人便去,融欲求盐、蒜,口终不言,方摇食指,半日乃息。"《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八和齑"的制作方式,其中重要的一味就是大蒜。其云:"蒜:净剥,掐去强根,不去则苦。尝经渡水者,蒜味甜美,剥即用;未尝渡水者,宜以鱼眼汤半许半生用。朝歌大蒜,辛辣异常,宜分破去心,全心用之,不然辣,则失其食味也。"制作中,"先捣白梅、姜、橘皮为末,贮出之。次捣粟、饭使熟,以渐下生蒜,蒜顿难熟,故宜以渐。生蒜难捣,故须先下。"可以看出蒜是八和齑的主味之一,为首选佳佐。

  唐人食蒜之风大兴,好蒜者触处可见。《广五行记》载:"唐咸亨四年,洛州司户唐望之冬集计至五品,进止未出间,有僧来觅,……曰:’贫道出家人,得饮食亦少,以公名故

  相记,能设一鲙否?’司户欣然。既处置此鱼,此僧云:’看有蒜否?’家人云:’蒜尽,得买。’僧云:’蒜即尽,不可更往。’苦留不可。"这僧人本自讨鱼吃,却因为无蒜佐料,就不肯吃鱼。由此可见大蒜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地位。

  宋人食蒜,烹制方法更多。浦江吴氏《中馈录·制蔬》就介绍了蒜瓜、蒜苗干、做蒜苗方、蒜冬瓜四种食蒜法。"蒜瓜"条云:"秋间小黄瓜一斤,石灰、白矾汤焯过,控干。盐半两,腌一宿。又盐半两,剥大蒜瓣三两,捣为泥,与瓜拌匀,倾入腌下水中,熬好酒、醋,浸着,凉处顿放。冬瓜、茄子同法。""蒜苗干"条云:"蒜苗切寸段,一斤,盐一两。腌出臭水,略凉干,拌酱、糖少许,蒸熟,晒干,收藏。""做蒜苗方"条云:"苗用些少盐,淹一宿,凉干。汤焯过,又凉干。上甘草汤拌过,上甑蒸之,晒干,入瓮。"宋人食蒜,或生食,或用于烹调。大蒜在食用方面的各种用途,都已被宋人掌握。

  元明时,人们烹蒜的手法比宋人更成熟,巧思出新,锦上添花。如明人高濂《饮馔服食笺》记载了"蒜梅"的做法:"青硬梅子二斤,大蒜一斤,或囊剥净,炒盐三两,酌量水煎汤,停冷浸之。候五十日后卤水将变色,倾出再煎,其水停冷浸之,入瓶。至七月后食。梅无酸味,蒜无荤气也。

  清人食蒜,与现代几无差别,其烹制方式可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山东人丁宜曾《农圃便览》所记烹蒜法具有典型北方风味。如"水晶蒜":"拔苔后七八日刨蒜,去总皮,每斤用盐七钱拌匀,时常颠弄。腌四日,装磁罐内,按实令满。竹衣封口,上插数孔,倒控出臭水。四五日取起,泥封,数日可用。用时随开随闭,勿冒风。"无名氏《调鼎集》记载了江浙一带的烹蒜方式。如"腌蒜头"条云:"新出蒜头,乘未甚干者,去干及根,用清水泡两三日,尝辛辣之味去有七八就好。如未,即将换清水再泡,洗净再泡,用盐加醋腌之。若用咸,每蒜一斤,用盐二两,醋三两,先腌二三日,添水至满封贮,可久存不坏。设需半咸半甜,一水中捞起时,先用薄盐腌一二日,后用糖醋煎滚,候冷灌之。若太淡加盐,不甜加糖可也。"手法细腻,加工讲究。但总的来说,南方人的好蒜程度比不过

  北方人,这大概是北方大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远超过南方的原因。

蒜的用途

  动脑多吃葱和香蒜

  葱和香蒜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新近的研究又发现,常食葱和蒜,还能降血脂、降血糖及降血压,甚至可以补脑。

  人的大脑活动所需能量是葡萄糖所提供的,而葡萄糖转变为能量则又离不开维生素B1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只有葡萄糖而没有维生素B1的作用,葡萄糖也就无法转变为供给脑的能量。相反,会使糖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堆积在大脑内,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研究者发现,只要把蒜和少许的维生素B1放在一起,即可产生一种叫做“蒜胺”的物质,而蒜胺的作用,在增强维生素B1作用的同时,且比维生素B1的作用还要强。

  葱里含有一种物质,若经常食用,这种物质就会起到舒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防治血压升高所致的头晕。

  香蒜汁可止痒

  如果患了皮肤湿疹、癣和皮炎等,涂抹蒜汁能解除奇痒。将半头大蒜(最好是红皮蒜或独头蒜)去皮切碎,放到—块8—10厘米见方的纱布上,将蒜末包起来,用橡皮圈将口扎紧,再放到案板上,隔着布将蒜捣烂。将蒜汁涂在患处,瘙痒能立刻消除。皮肤挠破处,涂后有微痛,片刻后即不痛。蒜包用过几次变干,泡在水里揉搓一番,可再用一两次。

  预防疾病

  千万不要小瞧了葱和蒜,它们对提高免疫力和预防呼吸道疾病有积极的作用。

  配料

  葱,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健胃、发汗、去痰、杀菌之功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B1、B2、C,矿物质、钙、磷、铁、镁及植物纤维。

食物搭配禁忌

  提醒:不可与蜂蜜、大枣、杨梅、野鸡、地黄、常山、首乌等同时食用。

  蒜,性温、味辛,可健胃、杀菌、散寒。适合于肺病患者食用,大蒜防病宜生用。由于具有显著的广谱抗菌作用,所以对春季的呼吸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

  提醒:食用生蒜不宜过多,阴虚火旺(如面红,午后低热,口干便秘,烦热等)、胃溃疡、慢性胃炎者要忌食,且不可与蜂蜜同食。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大蒜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0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467 次

最近更新:2015/6/5 11:44:57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