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莎苹果
编辑词条摘要
形态特征
果实中大圆锥形或近圆形,平均单果重190g,最大270g以上。短园锥形,果面平滑,底色绿黄,果面大部或全部鲜红,色泽美观。果面光滑、果皮厚韧,梗洼中广常有片锈,萼洼较窄,少量有皱褶及裼斑。果点较小、果肉乳白色、肉质稍硬、致密、汁多、有香气、风味酸甜较津轻浓,可溶性固形物12%-14%,总糖13.7%,硬度6.8kg/cm2,品质上等。7月底果实成熟,比藤牧1号晚熟10-15天,比嘎拉早熟10-15天。室温下可贮藏一个月。熟期比津轻稍早,也比津轻稍耐贮。在辽宁西部于9月上旬成熟。
树势中庸,树姿较开张,下部枝稍有下垂性状。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多腋花芽,成花容易,坐果率高,采前落果少,丰产。连续结果能力强,结果过多时要及时回缩衰弱果枝。抗寒,较抗轮纹病、黑痘病。适应性强,在温暖地区栽培也能着色。抗黑星病、斑点落叶病。
种植要点
该品种果实着色需有充分的光照,应通过修剪使树冠内部通风透光良好。由于坐果率高,为保持果实的品质,必须及时作好疏花疏果,并作到适时采收。珊莎的果实在采收前增长快,糖分增加,适当晚采可使果个增大,品质更好,但采收太迟则肉质差、影响贮藏,一般以在底色由乳白开始转黄时采收为宜。
发展历史
珊莎(さんさ),日本品种,日本农水省果树试验场盛冈支场与新西兰国立科学产业研究所合作用嘎拉与茜杂交选育的苹果良种。亲本为嘎拉×红云。1969年杂交,1981年入选,1988年登记。最大优点是品质佳,采前不落果,丰产且适应性强,是很受重视的优良品种。我国于1991年从日本引入。除科研单位引种观察外,在山东、河北、北京等省、市已有少量试栽。在中熟品种当中,珊莎的果实优质、着色好、采前不落果,丰产且适应性强,是很受重视的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