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桃
编辑词条摘要
形态特征
红里大桃特征:果大,单果重250~300克,最大900克以上。果实圆形,果尖微突,缝合线过顶,深而明显,梗洼深广。果皮米黄色,少数果的阳面具片状红晕。果皮厚,茸毛极多。肉质细嫩,乳白色,近核处果肉微红,呈辐射状;汁多,甜酸适中,含糖量14.99%,酸0.3%,可溶性固形物14%~20%,最高达23%;香味浓郁,品质极佳,粘核;核红褐色。果实于8月下旬至9月26日成熟。单株坐果率高,丰产性能稳定,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达3000公斤以上,深受欢迎的主栽品种,在现有栽培面积中,占80%以上。
白里大桃特征:果实圆形或心脏形,平均单果重150~250克,最大500克。果皮米黄色,中厚,不易剥离,茸毛多,阳面无红晕。果形对称,缝合线较深。果顶圆,果尖微凸,梗洼深广,外观美。果肉全白色,质细柔软,汁液略少于红里大桃,味甜无酸,香气浓,品质优。粘核;核小,可食率高。树体性状树势强健,树冠直立,树干灰褐色有光泽,皮目中大,横生,二年生新梢红褐色,叶片长披针形,叶色浓绿。花型中大,多数花的雌、雄蕊等高。肥城桃中常出现不正常花,有的雌蕊败育[1] 或没有雌蕊,也有的无花丝,或无花药。常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多单花芽。肥城桃个大质优,外形美观,宜生食,适加工,丰产,耐贮运,为我国珍品。
营养成分
肥城桃营养成份含量(每100克鲜果中含有的克或毫克量):
1、 含水:84.6%
2、 总糖:12.5%,还原糖:3.0%,蔗糖:9.5%,果糖:2.3%,葡萄糖:0.7%
3、 可滴定酸:0.32%
4、 可溶性果胶:0.75%5、 蛋白质:0.6569%
6、 还原型Vc:7.31%
7、 单宁:38.65%
8、 氮:0.1051%
9、 磷:18.31mg
10、钾:140.10mg
11、镁:4.99mg
12、钙:8.7mg
13、铁:0.7mg[1]
生长环境
肥桃适应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褐土中栽植,树形多采用三大主枝开心形。栽后二年见果、三年形成产量、五年进入盛果期,寿命可达30年。
异地栽培时,应注意选择良种、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高温多湿地区栽培,枝叶徒长,结果很少。在8~9月多雨地区栽培容易落果,品质也差。
分布情况
驰名中外的中国名产肥城桃,因产于肥城故称肥桃,又名佛桃。以其个大、味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被誉为“群桃之冠”。
肥桃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200多年,1583年(明代万历十一年)的《肥城县志》载:“果亦多品,惟桃最著名”。明清时代(1622年)被定为皇室贡品。1726年的《山东通志》载:“桃产肥城者最佳,临清次之,分销各处”。1815年(嘉庆二十年)的《肥城县志》中记载:“桃味美他境莫能及,唯吕店、风山、固留诸社出者最佳。”桃熟之前,差役纷纷到各地封园待收,收代十分低廉,致使桃树栽培大受挫伤。到1904年(光绪三十四年)清末最后一部《肥城乡土志》中这样记载:“惟桃最著名,近来东西洋诸国莫不知有肥桃者。”由此看来此时的肥城桃不仅驰名国内,而且已蜚声国外了。至宣统元年,山东劝业道肃(一种官方组织)为保护肥桃生产,曾立“保持佳种碑”于肥城南关火神庙旁。从此,封园之风大减,栽培渐盛,至一九三三年,全县已有四十八个村栽培肥桃,近八千二百余株,年产五十万斤左右。此后,由于战乱,桃树又遭严重破坏,至建国初期,桃树仅存二至五百余株,产量不足十万斤。
荣誉
1994年,肥桃在全国名成稀物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95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国佛桃之乡”。
96年注册了“仙乐”牌商品商标。97年在全省林副产品评优会上被评为“金奖”。
99年在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大奖”。
2000年创世界吉尼斯记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桃园”。
2001年在中国农业国际博览会上又被评为名牌产品。
品种分类
肥城桃有红果、白里、晚桃、柳叶、大尖、香桃、酸桃等七个品种。
栽培技术
建园
肥城桃适宜栽植在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地区, 最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上。园地要交通方便,以便随采随运。低洼易积水处不宜建园。[2]
肥城桃栽植密度根据土肥条件而定, 以5mx6m或5mx5m 为最好。栽植方式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带状, 其中以正方形为佳,通风透光性好, 管理方便。树穴宜深80一l00cm, 直径l00cm 。栽植前应施足底肥, 每个穴50kg有机肥与土混合填入。栽植时间春秋均可。春栽宜在开冻后到3月下旬发芽前进行,秋栽宜在11月中旬落叶后到封冻前进行。苗木定植后, 干旱时注意浇水, 每隔半个月浇一次,连浇2一3次即能保证成活。定干时注意留足5一10个侧芽。[2]
肥水管理
从10月上旬到12月下旬, 结合冬季施肥,每株施120~150kg基肥, 并深翻土壤25一30cm, 但冠下要浅, 每年隔行进行。在解冻后、浇水后或干旱时, 要及时中耕除草, 每年进行7一8次。由于肥城桃喜水肥, 因此必须保证足够的水肥条件方能获得丰产优质的果品。在肥城桃的生长季节内, 关键要做好以下施肥工作:
1.养花肥: 早春解冻后、开花前20一30天,在树冠周围开环状沟, 深15一20cm,宽25一30cm, 将圈肥与土混合后施入沟内, 每株100一200kg,施后覆土耙平。此次追肥主要是养花座果用, 群众叫“养花肥”。[2]
2.攻果肥: 5月中下旬, 正是新梢旺盛生长和果实迅速发育时期,要及时追肥和浇水。每株施人粪尿50~150kg、草木灰1.5一2.5kg, 开环状沟或辐射沟施入,立即浇水,2一3天后中耕。[2]
3.促花肥:6月中下旬花芽分化时期, 每株施人粪尿50kg或硫钱1.5一2kg、草木灰2~2.5kg,施法同施攻果肥,施后浇水,以促进花芽分化和发育, 为来年丰产打下良好基础。[2]
4. 攻浆肥:7月中下旬肥城桃上浆前期, 每株施豆饼5一10kg或硫馁1.5一2.5kg或人粪尿50一100kg,施后浇水1一2次。[2]
整形修剪
肥城桃树形以丛状为主, 每株树有三大主枝或四大主枝, 每个主枝有1一3个侧枝。前期要轻剪缓放, 培养骨干枝。肥城桃为喜光树种,且顶端优势强, 因此要控制上强和外强。5月至6月初对发育枝要抹芽摘心, 培养结果枝, 并疏去外围过密旺枝; 6月末至7月初, 对枝条去强留弱、去直留斜, 培养中下结果枝, 去除枯枝;7月份进行短截; 有的萌发二次枝, 过旺的疏除,正常的生长至60一70cm后要摘心; 冬季对过长的结果枝要回缩。前期的辅养枝在盛果期可变为结果枝组, 否则要对枝条进行短截培养。对于骨干枝角度小的, 可用相应的背后枝进行换头。当年枝不能回缩, 因为萌发枝太旺; 要回缩3一4年生长枝条。主枝生长旺的, 可开张角度。[2]
病虫防治
1. 桃细菌性穿孔病: 用硫酸锌石灰溶液在5 月中下旬喷洒一次, 雨季之前喷2 一3 次。硫酸锌、石灰和水比例为1 : 2 : 2 4 0。[2]
2. 桃炭疽病: 发芽前喷5 度的石硫合剂或浓度适宜的波尔多液; 花前、花后各喷一遍0.2度的石硫合剂。[2]
3.桃红颈天牛: 用1605农药30 一50 倍液蘸棉花条堵塞虫孔, 或把磷化铝片剂分8 一16份, 每蛀孔投入1 份, 然后用泥土封严蛀口。[2]
4.桃蛀螟: 3 月中旬到4 月中旬, 用糖醋液(1:2:16)在下午4 点到早晨8 点间捉拿, 也可在黑光灯下捉拿, 还可在果园内种植向日葵捉拿。桃蛀螟发生早期用2 0 0 0 倍的1 6 0 5 喷杀效果好, 后期则可用聚脂类农药或一1 5 0 0 倍敌敌畏。[2]
5. 桃小食心虫: 破坏幼虫越冬场所, 及时摘除虫果深埋; 虫害发生高峰期, 可喷澳氰聚脂2 5 0 0 一3 0 0 0 倍液杀卵和初孵幼虫。[2]
6.蚜虫类: 主要有桃瘤蚜、桃蚜和桃粉蚜,在芽萌动或生长期喷40 % 乐果乳剂1 5 0 0 倍液或5 0 % 的1 6 0 5 乳油15 0 0 一2 0 0 0 倍液或马拉硫磷1 5 0 0 一2 0 0 0 倍液。[2]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肥城桃品质好, 营养丰富。据测定, 肥城桃鲜果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6.5%、总糖14.9%、
维生素C12.78mg/100g、总酸0.3%,还含有果胶、蛋白质、维生素B17、脂肪、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以及钙、磷、镁、铁等元素。因此, 食用肥城桃可强身健体, 对体弱、低血糖病人有明显疗效, 还有保肝、防止坏血病、治疗贫血症、健骨等作用。1983年我市对肥城桃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 经果树专家鉴定, 评选出10个优良单株, 在全市大面积推广, 规划肥城桃基地5333h㎡,现已发展到3333h㎡。1992年总产量达4000万kg,平均单产3万kg/h㎡,以平均价格1.0元/kg计,每公顷年产值为3万元,扣除各项投入4500元,每公顷年净产值达2.5万元,是粮食作物收入的5一8倍。通过对肥城桃进行深加工, 生产罐头、桃汁、果茶等系列产品,1992年创产值200万元。[2]
水保效益
肥城桃树体高大, 枝叶繁茂,一般冠幅4一5m,可截留降水,减少雨滴对土壤的冲溅作用。其根系与其它桃品种相比, 分布较深, 一般分布在10一50cm土层中的根量占总根量的90%,最深可达7m以上;水平侧根延伸可达9m。强大的根系构成密集的根网, 牢牢地固持着土壤,增强了土体的抗冲蚀能力和渗透性。若对树盘培大堰埂(埂高40cm,顶宽30cm,边坡比1:1),则可使果园内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1989年7月17日北僧台小流域日降雨93.7mm,桃园的径流系数仅为0.05一0.06。[2]
保健价值
中医学上用桃仁、桃花入药。桃仁性平、味苦,具有破血祛瘀、润燥的功能,可以治疗瘀血停滞,经闭腹痛,症积,便秘等症。肥城桃是肥城的特产,也是中国水果名优特产之一。以红里桃为代表,品质最佳,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常食之有健脾肾、增食欲、活筋络、保肝养血之功能,特别所含的Vc和B17,具有很好的防癌作用。
肥城桃含有多种糖、果酸、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和钙、磷、铁等20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3]
社会经济效益
肥城市自1983年大力发展肥城桃以来,现已形成3333h㎡基地,基中优质肥城桃133h㎡,形成了名符其实的桃花源。每到花期,国内外大批游客涌来观光,推动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我市还从1991年起,每于9月份定期举办肥城桃节,以桃为媒,引进技术合作和合资项目达10余项,引进外资达1000万美元。全市以肥城桃为主体建成生态农业村19个、专业户2500户,并能生产肥城桃罐头、桃汁、果茶、饮料等系列产品,为我市直接创产值达200万元。[2]
植物文化
肥桃究竟源于何代,传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考文字记载,并无如此久远。最早始见于1726年(清雍正四年)的《山东通志》记载:“桃产肥城者佳,临清次之,分销各处。”但在同一时期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中,收集了全国六十一个产桃县份和若干个种类名称,而肥桃尚未列入该书,这证明那时的肥桃还不甚出名。时隔89年后的1815年(嘉庆二十六年),《肥城县志》载:“桃味美,他境莫能及,惟吕店、凤山、固留诸社出者尤佳”。至此,桃誉渐高。又隔了93年,至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肥城县乡土志》载:“远近千里外莫不知有肥桃者”,“东西洋诸国亦莫不知有肥桃者”。是时的肥桃已成为皇室贡品,不仅国内驰名,且蜚声海外。肥桃作为皇室贡品,使桃业生产遭受了挫折,据1934年的《肥城桃调查报告》记载:“其时(光绪年间)县知事因作为贡品,或馈赠上峰,差役于成熟之前,至各桃园查封贡品,凡栽培较佳,结果丰盛之园,多被封禁,不准他售,但能向差役纳贿,则可以免封。否则只能听之。其被封之园,届成熟期,差役持粗目之网摘果,凡不漏网之大果为贡品,其落网者则差役取为已有,无须给价。即作贡品者,给价与否,亦只能任差役之好恶,农民何敢与争。是以彼时农民种桃,反易招祸,多有伐去之者。”
1935年,隐居在泰山脚下的冯玉祥曾不断到肥城巡察。甘美的大肥桃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亲自派人到肥城北仪仙村购地建桃园,作为肥桃栽培的实验基地。为此,他曾赋诗一首:“肥城桃,肥城桃,不独供给富人食,劳苦大众也要吃个饱。”如今这块肥桃基地仍就果实累累。当地群众常缅怀冯将军的功德。
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肥桃的发展,1956年首建肥城园艺场,经营面积240亩。1957年全县植桃树11万株,年产30万斤。1959年发展到99万株,年产104万斤。以后逐年有所增加,至1982年果树资源清查统计,全县肥桃种植面积5989亩,159787株,年产量为二百余万斤。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1985年增至两万五千亩,六十六万余株,年产约四百万斤。1986年肥城被确定为全国名优特产肥城桃基地县。9月2日,肥城县委 、县政府在北京首次举办了肥城桃品尝会。1992、1993年连续两年举办中国肥城桃节。1992年8月,田纪云为中国首届肥城桃节开幕题词。为了进一步宣传肥桃,促进肥桃发展,为振兴肥城服务。在全国政协和省、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写了《肥桃史话》一书,本书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了中国名产——肥桃的栽培历史,曲折的发展过程以及桃文化、肥桃轶事轶文等。同时,本书还收入了首届中国肥城桃节的有关资料。2002年4月举办首届肥城桃花旅游节。
参考资料
2. 武道国.肥城桃的开发利用效益与栽培技术,中国水土保持,1994,(6).
3. 肥城桃 .www.baidu.com [引用日期2014-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