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雪桃
编辑词条摘要
命名
2000年金秋时节,昆明新知集团董事长李勇先生到丽江旅游时,偶然在街上碰到一个卖桃的农民,不禁眼前一亮,便买了个品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其味过齿难忘。李勇忙问卖桃的农民:“这是什么桃”她说:“这是冬桃”李勇说:“丽江有一座玉龙雪山,雪是纯洁干净的,这桃应该叫雪桃。”从此当地人就把这好大、好看、好吃的桃称为“丽江雪桃”。
产地
丽江雪桃:产自中国—云南—丽江,海拨2500—3000米原生态高原地区。[1]
特色
丽江雪桃:成熟期晚,果实发育期长(果实生长发育期长达200天左右),国庆节前后成熟上市;外形美观、端正、果型硕大(平均单果重500克左右以上);色彩鲜艳、均匀漂亮;口感甜脆、适口性好;水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可达10%左右),含人体必需的20种氨基酸中的15种(苏氨酸和胱氨酸除外),营养极为丰富,是馈赠礼品中的佳品。 凭借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环境,产品严格按照国家绿色食品标准进行规划、生产和管理。果树不施用化肥、农药。产品环保、安全、无污染,是水果中的极品。
营养
该品种桃树由于使用当地山毛桃为砧木,具有与接穗亲和力强的特点,经过多年培养、驯化生产的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树干粗壮,产量高,每亩产量可达1456公斤,抗病虫害能力强,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点,适应在滇西北海拔1500-2500米种植。
健康
提到健康的食物,怎么能够不让人联想到来自“世界级物种基因库”三江并流地区,梦幻丽江的丽江雪桃呢?丽江雪桃的生长环境显示出了她不同凡响的一面,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簇拥着她;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滋润着她;红豆杉、虫草、天鹅、、黑颈鹤这些上帝造化的自然精灵陪伴着她;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守护着她。不禁让人联想,那抹桃红不就是天女在这天上人间游玩嬉戏时羞红的脸么?那片翠绿不正是她美丽飘然的裙倨么?天女翩然而去,多情的山川却记住了她的美丽,孕育出了这出尘的精灵——丽江雪桃。
营养
水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可达14%左右),含人体必需的20种氨基酸中的15种(苏氨酸和胱氨酸除外)也有钾、钙、铁、镁、锌、锰、铜、磷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沿袭了桃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但是这种特别的水果,已经被大自然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到了嘴边,却让人顿生怜香惜玉之心,不忍心张口破坏了她完美的姿态。原生态高海拔、无污染的环境、无污染的土地、无污染的空气和无污染的水源;漫长的生长周期和独有的卓越品质等,构成了丽江雪桃太多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替代性。
品牌
李勇牌雪桃产自中国·丽江,经科技人员15年精心培育而成。其生长环境独特,栽培于海拔1900—2000m的雪域高原,无污染、重环保,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其生长期长,成熟期晚,每年2月中下旬开花,生长期长达200多天,于中秋、国庆节前后成熟上市。该产品外型美观、果实硕大、色泽红艳、着色均匀,平均单果重500克左右;口感爽脆、桃味浓郁,富含果糖、维生素、粗纤维等营养物质。在人体所必需的17种氨基酸中,李勇牌雪桃以15种氨基酸的含量优于其他桃类品种。适宜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区栽种。丽江雪桃是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广大农民朋友增收致富的优良推广品种。
丽江雪桃品牌除了李勇牌雪桃以外,还有一个品牌雪丽桃。雪桃由丽江雪桃商贸有限公司倾情打造。丽江血桃商贸有限公司推出雪桃中秋礼品,其中分为家庭版、企业版、个人版等,为不同的消费群体量身打造。云南丽江血桃商贸公司严格按照丽江雪桃的生长习性以及种植技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礼品包装。
天顺祥公司也是刚刚发展起来的一个丽江雪桃品牌,天顺祥公司在拉市海拥有四百亩左右的雪桃种植基地,是一个集雪桃种植,采摘,包装和销售为一体的全方面的雪桃公司,该公司也已于2013年申请并成功拿到了雪桃产品的有机证书。
丽江雪桃是科技人员在丽江特有的土壤、空气、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下利用玉龙雪山附近独有的红心山毛桃为砧木,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出来的极晚熟冬桃新品种。
丽江雪桃具有如下特点:生长期长,达200天左右;成熟期晚,每年中秋、国庆前后成熟上市;果实硕大,平均单果重500克左右,最大的重1600克;外形美观、果型端正、色彩鲜红、着色均匀漂亮;粘核、口感甜脆、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水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可达12%(优质品种指标为11-15%),含糖量11.5%(优质品种指标为10-15%),总酸度0.8%(优质品种指标为0.7-0.9%),含有人体必需的20种氨基酸中的15种(苏氨酸和胱氨酸除外),经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在100项指标中,丽江雪桃有33项优于国内较好的其它著名桃类品种,是水果中的极品。
参考资料
2. 丽江雪桃 .中国商务部网 [引用日期2014-06-1] .
3. 中国林业新闻网 .丽江雪桃将首次进军东南亚市场 [引用日期2014-06-1] .
4. 云南丽江雪桃盛会拟打造“天下第一桃” .中国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4-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