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植物)
编辑词条摘要
形态特征
植株高2.5-4米。叶片长圆形,长2-3米,宽25-30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芭蕉花叶柄粗壮,长达30 厘米。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约10-16朵,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长4-4.5厘米,具5(3+2)齿裂,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顶端具小尖头。
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厘米,具3-5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毫米。[1]
芭蕉(Basho)是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很大。长椭圆形,花白色,果实跟香蕉很相似。香蕉与芭蕉的区别,
香蕉和芭蕉同属于芭蕉科芭蕉属,是一个家族中两个品种,可从外形、色泽和滋味区别。
(1)外形:香蕉外形弯曲呈月牙状,果柄短,果皮上有5~6个棱;芭蕉的两端较细,中间较粗,一面略平,另一面略弯,呈圆缺状,其果柄较长。
生长习性
芭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叶子大而宽,性喜温暖耐寒力弱,茎分生能力强,耐半荫,适应性较强,生长较快。
山高林密,土地肥沃的地方十分适合芭蕉种植。这样的地方产出的芭蕉,个大皮薄,肉嫩细滑,清甜爽口,具有开胃助消食的功效。芭蕉最宜疏松、肥沃、透气性良好的土壤生长;适当的遮光有利于植株生长,更利于提高品质。
芭蕉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较好。不耐寒,冬季须保持4℃以上的温度,但也能耐短时间的0℃低温。耐半阴,过于荫蔽则植株生长不良,难以开花。由于其叶片为平行脉,结构疏松,极易被大风吹裂,故应选择避风的地方种植。喜湿润,栽培中应经常浇水和向植株喷水以保持较高的土壤和空气湿度,但忌土壤持续积水,否则很容易烂根。栽种时除施足基肥外,每月还应追施腐熟的有机肥1次至2次。
分布范围
芭蕉多产于亚热带地区,分布于日本、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上海、湖南、浙江、湖北、贵州、云南、陕西、四川、江苏、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8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河谷、村边及山坡林缘。[1]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芭蕉多采用分株繁殖,宜在4月上旬进行。分株时,先在芭蕉周围,用铁锹或锄头将泥土挖开,让小芭蕉头和匍匐茎根裸露出来,再用锋利快刀从母体上带匍匐茎根一起切下,切下的小芭蕉头就是分株繁殖的种苗。如果种苗的匍匐茎根已长有须根,就可直接栽于庭院或作盆栽观赏。如果切下的种苗没有须根,可先用育种苗床填上素砂土育根,埋入沙质苗床前,要考虑以后盆栽的需要,可适当剪短匍匐茎,便于今后上盆。在操作时要注意不能损伤根瘤。培育未生根幼苗,以3~4厘米的株行距为宜,栽培时将小芭蕉头全部埋入沙土中,浇透水分,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温度掌握在10~25℃之间,幼苗很快就能长出须根。[2]
当嫩芽冲出土壤表面时,便可从苗床中挖起,再植于庭院、窗前,或上盆栽培,成为一棵完整的植株。在我国中部地区进行芭蕉的种苗繁殖,在秋末蕉叶凋萎时,剪去枯叶,壅土护根。残留茎杆用稻草从茎杆基部向上包扎。到次年4月上旬再将稻草解除。当根上长出许多幼株时,可行分株繁殖。移栽时前坑中施入有机肥为底肥。目前对芭蕉进行大规模的种苗生产多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2]
栽植
选地整地
选用阴凉潮湿肥沃的地方,以沟、坎、堤、坝、塘边,尤其以洼地为宜。如果选用坡地,要选土层厚、水肥来源好的地方。整地时要把土刨松,把土块打碎,以便栽植后“走马鞭”(即地下茎)蔓延,及时串土生长。[3]
移栽
芭蕉芭蕉分蔸移栽一般在深秋至次年早春进行,因为这时芭蕉正处在休眠期,分蔸移栽对植株损害轻,也容易栽活。分蔸时要在已生长5年以上的芭蕉林中,选取当年才从走马鞭上发出的新蔸茎。走马鞭要选植株四周的,因为这样的走马鞭须根发达,串土力强。同时,要避免挖断走马鞭,并要求每蔸上有2~3个一年生的茎。移栽时每窝栽植的蔸茎数要因地块制宜,一般在坎、堤边每窝栽2~3个;在洼地每窝栽1个即可,因为洼地阴凉潮湿,水土条件好,植株易长大。栽植时要把蔸茎直立放在事先已挖好的栽植窝内,放好后,用较细碎的猪、牛、羊粪拌少量肥土填盖即可。[3]
栽后管理
蔸茎栽好后要随即用稻草、茅草或地膜覆盖好,以防止冻害。
等大地回暖后再揭开覆盖物。栽后3~4年内要每年施肥盖土1次,以促进繁育生长。施肥盖土要在春季大地回暖、心叶开始生长时进行。把猪、牛、羊粪或土杂肥整细,均匀撒在蔸茎上面,再取肥土覆盖。瘠薄地块要多施些粪肥,肥沃的地块可少施些粪肥。此外,嫩茎开始生长时还应防止牲畜践踏啃食。[3]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芭蕉和香蕉同属一科,外形相似,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芭蕉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芭蕉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芭蕉新叶鞘芭蕉果肉
主治:便秘大便不通。
芭蕉根
【功能主治】
清热,止渴,利尿,解毒。治天行热病,烦闷,消渴,黄疸,水肿,脚气,血淋,血崩,痈肿,疔疮,丹毒。[4]
①《食疗本草》:主黄疸。[4]
②《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烦闷,消渴;患痈毒并金石发、热闷口干人,并绞汁服;肿毒游风,风疹,头痛,并研罯敷。[4]
③《本草从新》:泻热解毒。治一切肿毒,发背欲死,亦游风疹,风热头痛,产后血胀,消渴饮水,天行热狂,血淋涩痛,疮口不合。[4]
④《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治水肿脚气。[4]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通便秘。[4]
【附方】
①治消渴,口舌干燥,骨节烦热:生芭蕉根,捣绞取汁,时饮一、二合。(《圣惠方》)[4]
②治黄疸病:芭蕉根三钱,山慈姑二钱,胆草三钱。捣烂,冲水服。(《湖南药物志》)[4]
③治血淋心烦,水道中涩痛:旱莲子一两,芭蕉根一两。上细锉,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去滓,食前分为三服。(《圣惠方》)[4]
④治血崩、白带:芭蕉根半斤,瘦猪肉四两。水炖服。(《江西草药》)[4]
芭蕉(9张)
⑤治胎动不安:芭蕉根二至三两。煮猪肉食。(《湖南药物志》)[4]
⑥治高血压:芭蕉根茎煎汁,或同猪肉煮食。(《浙江民间草药》)[4]
⑦治发背欲死:芭蕉捣根涂上。(《肘后方》)[4]
⑧治疮口不合:芭蕉根取汁抹之。(《仁斋直指方》)[4]
⑨治疔疮走黄:芭蕉根捣汁一宫碗灌之。(《冷庐医话》)[4]
⑩治小儿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捣芭蕉汁涂之。(《子母秘录》)[4]
⑾治风蚛牙,颐颊腮肿痛:芭蕉自然汁一碗,煎及八分,乘热漱牙肿处。(《昔济方》)[4]
芭蕉叶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解毒。治热病,中暑,脚气,痈肿热毒,烫伤。[5]
①《本草再新》:治心火作烧,肝热生风,除烦解暑。[5]
②《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治脚气,外用消痈肿。[5]
③《中国药植图鉴》:皮及叶:敷蜂、虻刺伤处,可止痛,并有止血作用。[5]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5]
【附方】
①治肿毒初发:芭蕉叶研末,和生姜汁涂。(《圣惠方》)[5]
②治烫伤:芭蕉叶适量,研末。水泡已破者,麻油调搽;水泡未破者,鸡蛋清调敷。(《江西草药》)[5]
芭蕉花
【功能主治】
化痰软坚,平肝,和瘀,通经。治胸膈饱胀,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呕吐痰涎,头目昏眩,心痛怔忡,妇女经行不畅。[6]
①《日华子本草》:治心痹痛。[6]
②《滇南本草》:暖胃,散痰,软坚。治寒痰停胃,呕吐恶心,吞酸吐酸。[6]
③《分类草药性》:治头眩昏,气痛,散血。[6]
④《岭南采药录》:治红白痢,能通经。[6]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烧存性研末。
【附方】
①治心痹痛:芭蕉花烧存性,研,盐汤点服二钱。(《日华子本草》)[6]
②治反胃吐呃饮食酸痰,胃、腹疼痛,胸膈饱胀:芭蕉花二钱。水煎,点水酒服。忌鱼、羊、生冷、蛋、蒜。(《滇南本草》)[6]
③治怔忡不安:芭蕉花一朵。煮猪心食。(《湖南药物志》)[6]
④治肺痨:芭蕉花二两,猪肺半斤。水炖,服汤食肺,每日一剂。(《江西草药》)[6]
⑤治心绞痛:芭蕉花半斤,猪心一个。水炖服。(《江西草药》)[6]
⑥治胃痛:芭蕉花、花椒树上寄生茶各五钱。煨水服,一日二次。(《贵州草药》)[6]
营养价值
芭蕉能吃,芭蕉与香蕉的营养价值差不多,从中医角度讲,都有润肠通便功效,但香蕉性凉,芭蕉中性,固胃寒者不宜多吃,一般老年人宜吃芭蕉。[7]
植物文化
诗词
芭蕉杜牧
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
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
梦远莫归乡,觉来一翻动。
参考资料
2. 芭蕉的繁殖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新农村商网 [引用日期2013-12-8] .
3. 芭蕉-猪的优良青饲料 .农信通 [引用日期2013-12-8] .
4. 芭蕉根 .中国医药网 [引用日期2013-12-8] .
5. 芭蕉叶 .中国医药网 [引用日期2013-12-8] .
6. 芭蕉花 .中国医药网 [引用日期2013-12-8] .
7. 你吃的是香蕉还是芭蕉 .京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