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瘿袋
编辑词条摘要
猴子瘿袋(学名:Artocarpus pithecogallus C. Y. Wu)乔木,高7-18米,常绿;具乳汁,幼枝粗4-6毫米,具条纹,深褐色。叶革质,椭圆形至椭圆状卵形,花序单生叶腋,雄头状花序长达2.5厘米,宽1.4厘米,倒卵形,聚花果近球形,成熟时直径达12厘米,绿色可食,干时黑褐色。产于 云南,生于海拔1 400-1 630米湿润疏林中。[1]
形态特征
乔木,高7-18米,常绿;具乳汁,幼枝粗4-6毫米,具条纹,深褐色,散生皮孔, 被柔毛,老时脱落。叶革质,椭圆形至椭圆状卵形,长4-24厘米,宽(1.5-)5-10厘 米,顶端具短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稍偏斜,全缘,表面有光泽,干时黑绿色,中 脉有时散生白色柔毛,叶背棕红至苍白,被微柔毛,中脉、侧脉及纲脉突起,侧脉每边 7-11(-15)条,弯曲,横脉多数平行,黑褐色;叶柄长15-40毫米。花序单生叶腋, 雄头状花序长达2.5厘米,宽1.4厘米,倒卵形,表面具瘤状突起,被锈色短绒毛,花 序柄粗壮,长1-1.5厘米。聚花果近球形,成熟时直径达12厘米,绿色可食,干时黑 褐色,表面具少数痣点,或平滑,被淡红色短绒毛;果柄粗短,长1-3厘米。[2]
产地生境
产云南(西双版纳),海拔1400-1630米湿润疏林中。[2]
参考资料
1. 猴子瘿袋 .中国植物志 [引用日期2013-10-3] .
2. 猴子瘿袋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引用日期2013-10-3] .
2. 猴子瘿袋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引用日期2013-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