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叶桂木

编辑词条

摘要

光叶桂木
  光叶桂木(学名:Artocarpus nitidussp. nitidus)为桑科波罗蜜属下的一个亚种。果成熟可食。木材坚硬,纹理细微,可供建筑用材或家具等原料用材。药用活血通络,清热开胃,收敛止血。 

文献来源

  光叶桂木(海南植物志)

  Artocarpus nitidus Trec. in Ann. Sci. Nat. Ser. 3,8: 119. 1847: Miq. Fl. Ind. Bat. 1 (2): 228. 1859: Jarr. in Journ. Arn. Arb. 41: 121. 1960: 海南植物志2: 382. 1965.[1]

亚种简介

光叶桂木(原亚种)

  Artocarpus nitidus Trec. subsp. nitidus

  叶倒卵状长圆形;雄花序棒状;聚花果近球形,直径1.5 (-3)厘米,包含核果1-6。

  产菲律宾北部和中部。中国不产。[1]

桂木(亚种)

  桂木(亚种)(海南植物志)红桂木(云南)

  乔木,高可达17米,主干通直;树皮黑褐色,纵裂,叶互生,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倒卵椭圆形,长7-15厘米,宽3-7厘米,先端短尖或具短尾,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不规则浅疏锯齿,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6-10对,在表面微隆起,背面明显隆起,嫩叶干时黑色;叶柄长5-15毫米;托叶披针形,早落。雄花序头状,倒卵圆形至长圆形,长2.5-12毫米,直径2.7-7毫米,雄花花被片2-4裂,基部联合,长0.5-0.7毫米,雄蕊1枚;雌花序近头状,雌花花被管状,花柱伸出苞片外。聚花果近球形,表面粗糙被毛,直径约5厘米,成熟红色,肉质,干时褐色,苞片宿存;小核果10-15颗。总花梗长1.5-5毫米。花期4-5月。

  产广东、海南、广西等地。生于中海拔湿润的杂木林中。泰国、柬埔寨、越南北部有栽培。(云南未见标本)。

  成熟聚合果可食。[1]

披针叶桂木(亚种)

  披针叶桂木(亚种)(新拟)

  小乔木。叶革质,长圆形,长8-15厘米,宽3.4-5.4厘米,全缘,先端尾状短尖,基部钝形,侧脉6-8对,主脉及侧脉在背面甚明显;叶柄长约1.5-2厘米。雌花序腋生,总梗长7-8毫米。聚花果球形,橙红色至亮肉色或黄色,无毛或散生红棕色毛。

  产云南南部。常生于海拔250-300米森林中。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加里曼丹)、沙捞越也有分布[1] 。

参考资料

  1. 光叶桂木 .中国植物志 [引用日期2013-08-4] .

开放分类

菠萝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487 次

最近更新:2015/4/17 13:44:12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