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菠萝
编辑词条摘要
形态特征
高10-20米,胸径达30-50厘米;老树常有板状根;树皮厚,黑褐色; 小枝粗2-6毫米,具纵绉纹至平滑,无毛;托叶抱茎环状,遗痕明显。叶革质,螺旋状 排列,椭圆形或倒卵形,长7-15厘米或更长,宽3-7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 成熟之叶全缘,或在幼树和萌发枝上的叶常分裂,表面墨绿色,干后浅绿或淡褐色,无毛,有光泽,背面浅绿色,略粗糙,叶肉细胞具长臂,组织中有球形或椭圆形树脂细胞, 侧脉羽状,每边6-8条,中脉在背面显著凸起;叶柄长1-3厘米;托叶抱茎,卵形,长 1.5-8厘米,外面被贴伏柔毛或无毛,脱落。
大树菠萝 墨线图花雌雄同株,花序生老茎或短枝上,雄花序有时着生于枝端叶腋或短枝叶腋,圆柱形或棒状椭圆形,长2-7厘米,花多数,其中有些花不发育,总花梗长10-50毫米;雄花花被管状,长1-1.5毫米,上部2裂,被微柔毛,雄蕊1枚,花丝在蕾中直立,花药椭圆形,无退化雌蕊;雌花花被管状,顶部 齿裂,基部陷于肉质球形花序轴内,子房1室。
聚花果椭圆形至球形,或不规则形状,长30-100厘米,直径25-50厘米,幼时浅黄色,成熟时黄褐色,表面有坚硬六角形瘤状凸体和粗毛;核果长椭圆形,长约3厘米,直径1.5-2厘米。花期2-3月。[1]
果实并非结在树顶上的枝干上,而是结在树身上的那些小枝叶上。有时两三枝结在一起,小时长圆形如小芒果,成熟后可以大如斗,周身有隆起的软刺,古人说它如佛头上的螺髻。子囊像石榴一样的合百数十粒为一球。味道香甜浓郁,肉可以吃,每一粒的子核像栗子一样,也可以吃。
生长环境
喜热带气候。适生于无霜炼、年雨量充沛的地区。喜光,生长迅速,幼时稍耐荫,喜深厚肥沃土壤,忌积水。
分布情况
中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南部)常有栽培。尼泊尔、 锡金、不丹、马来西亚也有栽培。[2]
相关物种
野树波罗Artocarpus chama Buch.-Ham.
面包树Artocarpus incisus (Thunb.) L.f. [1]
价值用途
营养价值
大树菠萝被誉为“热带水果皇后”,是世界上最重的水果,果肉肥厚柔软、甜酸适口、香味浓郁。具有多种加工特性和药理作用,因此受到许多人的青睐。但不能多食,多食令人胸闷、烦呕。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大树菠萝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B1、B2、B6、维生素C、矿物质、脂肪油等。菠萝蜜果肉中钙、镁含量特别高,也含较多锌、铁、钠、锰等有益元素,而镉、铅、砷等有害元素含量很低同。菠萝蜜还富含有机成分,果肉中含碳水化合物16.0%,25.4%、蛋白质1.2%~1.9%、脂肪0.1%~0.4%、纤维1.0%~1.5%。
以果实、种仁入药。中药名: 果实: 波罗蜜。种仁: 波罗蜜核中仁 波罗蜜的种子状似鹅卵石,光洁而有石头样花纹,质硬如木,但尚可嚼动。生食或有微毒,可引起些许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不推荐生食。熟食味如花生或板栗。
种仁性平,味甘、微酸,功能益气、通乳。《本草纲目》说它能“补中益气”,《陆川本草》认为它能“治气弱,通乳”。它含有较丰富的淀粉、脂肪油等。由于其不寒不热,用它来煲瘦肉作汤,能补中益气,亦为夏日滋补汤品。广东雷州半岛一带民间常以此治疗妇女产后乳汁缺乏症,以及用于消滞。
据说,菠萝蜜果肉吃多了会有点上火,但是,把果核煮熟一起吃就可以去火啦,籽是凉性的下火的
有人是这样的,像炒栗子一样炒熟后,剥掉白色的皮就能够吃了,比板栗还好吃!湛江本地人一般就是放点盐煮来吃,小火煮上15至20分钟,当零食或当杂粮主食都可以。
可以煮粥,和大米一起放锅里煮成粥就行了,,吃的时候才剥壳也可以的。粥的细绵,菠萝蜜仁的粉糯,营养口感一流!
大树菠萝核煲瘦肉通乳介绍及方法
大树菠萝学名为桑科植物木菠萝,又名菠萝蜜,其种仁性平,味甘、微酸,功能益气、通乳。《本草纲目》说它能“补中益气”,《陆川本草》认为它能“治气弱,通乳”。它含有较丰富的淀粉、脂肪油等。由于其不寒不热,用它来煲瘦肉作汤,能补中益气,亦为夏日滋补汤品。广东湛江一带民间常以果籽用于妇女产后乳汁缺乏症,以及用于消滞。
大树菠萝核煲瘦肉
材料:菠萝蜜种仁120~150克、花生50克(用于消滞则不用花生)、瘦肉150克、生姜2片、陈皮1/6个。
烹制
1.菠萝蜜种仁洗净,或剥去种皮
2.花生洗净,陈皮洗净去瓤,均浸泡;瘦肉洗净,不用刀切。
3.连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改为文火煲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4.此量可供2~3人用,菠萝蜜种仁、花生、瘦肉可捞起拌酱油佐餐用。
花生是这味汤的关键,它有补益的作用,不过,如果你的脾胃不是很好的话,就不建议你将它放进去啦!陈皮有化气的作用,所以通常煲豆类的汤我们都会放四分之一的陈皮进去的。
菠萝蜜籽剔骨肉老火汤
菠萝籽去皮,加小肉块,炖前焯水会令汤水更清亮,加生姜和葱。用电炖锅慢炖四小时。自然慢炖的味道很柔和,加点盐就已经超鲜美。
菠萝蜜的籽也软软糯糯的很好吃。剔骨肉就是猪骨周边刮下来的小肉片。
菠萝蜜果核煲鲫鱼汤
做法:
1. 剥去菠萝蜜果核外一层黄色软膜,洗净待用;
2. 瘦肉洗净,切块;
3. 洗净宰好的鲫鱼,仔细刮净腹内黑膜,沥干水;
4. 拍裂一小块姜,热锅后用姜块擦一遍锅,接着放两汤匙油,待油六成热下鲫鱼,两面煎至微黄;
5. 将8碗水放入瓦煲烧开,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后转中小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饮用。 注:此量为3-4人份功效: 健脾益气、生津除烦。
菠萝蜜的果籽可以用来煮甜汤,甜汤是做酒席的最后一道菜式,就是很多种做糖水的好材料一起煮成糖水,百合杞子红枣银耳等等。粉粉糯糯的口感不错
菠萝蜜籽炖猪瘦肉的做法
1.将菠萝蜜种仁中的杂质挑去,洗净。猪肉洗净,切块;
2.猪肉、菠萝蜜种仁放入沙锅内,加葱、姜、盐、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猪肉熟烂,再加味精搅匀即成。吃肉喝汤,菠萝蜜果仁吃不吃随你。
功效:补中益气,通乳。适于女性产后乳汁缺乏。以淡食为宜
猪肉:养生的肉,滋阴润燥的肉
吃了精肉可以养阴益血、补肾、滋阴、生精充液、丰肌泽肤、润肠利便”。《罗氏会约医镜》说“其肉气味最佳,能引人多吃饭食,长气力,倍精神。
炒菠萝蜜的核
将菠萝蜜的核去掉上面的黄色的软膜,然后放到水里煮熟,并捞起来,用小火慢慢炒好,炒的时间可以自己掌握,当然要保证炒熟了。这时候可以剥掉菠萝蜜核外面的外壳,就像吃栗子一样。
菠萝蜜的核煲汤
同样也是将菠萝蜜的核清洗干净,然后在煲汤的时候,在汤里放入适量的菠萝蜜的核,等汤炖好之后,可以喝汤吃核。用菠萝蜜的核熬成的汤,不仅味道极为鲜美,而且营养价值也相当丰富。
菠萝蜜核仁炆鸡
利用了时令水果菠萝蜜的果核,加入常吃的鸡肉,就可成为一道时令菜式了。它材料易找,做法简单,美味可口。
材料:光鸡半只(400克),菠萝蜜核仁150克,芫荽适量。
1将光鸡洗净斩件,放入盐、油、红糖、生抽、生粉拌匀,腌15分钟。
2、烧开一锅水,放入菠萝蜜的果核,同时放入少许的盐,煮熟。把煮好的果核捞起来,待凉后剥掉果核的白色外壳,成为核仁。
3、起油锅,爆香蒜头,放入腌好的鸡块爆炒,再放入果仁,放些水,盖上锅盖炆煮15分钟即可上碟,再撒些芫荽装饰即成
药用价值
中药化学成分:果实含乙酸橙黄胡椒酸胺脂(aurantiamideacetate),环木菠萝烯酮(cycloartenone),多糖,有机酸和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锌(Zn)等金属元素,还含有糖类15.38%~26.30%,维生素(vitmin)C,胡萝卜素等。
性味:甘;微酸;性平
功效:生津除烦;解酒醒脾
功效分类:生津药;健脾药
用法用量:内服:多用鲜品生食,50-100g。
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止渴解烦,醒酒,益气。2.《广西药植名录》:生津,止渴,助消化。
园林价值
树形整齐,冠大荫浓,果奇特,是优美的庭荫树和行道树。
栽培技术
大树菠萝是热带果树,适于热带及温暖的南亚热带生长。温度是决定树菠萝能否作经济栽培、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生态因素。根据树菠萝在中国分布和栽培情况,在年平均气温≥22℃、最冷月平均气温≥13℃、绝对最低温>0℃地区能正常开花结果。幼苗在5℃时受冻,幼树怕冷,大树在7℃下易受冻害,受害程度随低温强度而加重,轻者叶片黄落,重者枝梢枯死。
低温加阴天浓雾影响更大,会致落花落果。在年平均气温21~21.5℃的地区虽能生长结果,但果较小,产量低。中国树菠萝栽培较多的海南,年平均气温23.1~25.4℃,最冷的1月16.6~20.7℃,绝对最低温都在0℃以上。广东树菠萝较多的高州、电白,年平均气温为22.8℃与23.0℃,1月最冷15.1℃与15.7℃。可知作为经济栽培,应在气温高的地区发展。
大树菠萝要求湿润环境,年生长量及产量高,要求充足的水分,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生长较好。但树菠萝根系深生,也相当耐旱。中国树菠萝适生区年降雨量大多在1200毫米以上,且水、热同期,主要在生长季节降雨,适合树菠萝的要求,但一般秋旱和冬旱较严重,影响生长和养分积累,造成大量落叶。春旱还影响开花。故应防旱保湿,有条件时要灌溉。
大树菠萝要求阳光充足,海南及广东现有树菠萝产区的年日照时数都在1920~2400小时,海南的东方县最多,达2667小时。日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枝梢生长及开花结果,花期的低温阴雨寡照,会妨碍授粉受精,使病害增加,花和幼果腐烂、脱落。
但树菠萝也相当耐阴,幼苗更忌强烈阳光,故可与椰子、荔枝、龙眼、黄皮、香蕉和大蕉等间种,适当合理密植并多留营养枝梢符合树菠萝的要求。
大树菠萝树高大,叶大,枝干质脆,植地又往往多大风、台风,打落枝叶,折断枝干,影响当年及翌年的生长和结果,若主干齐腰折断或主枝全部失去,则要10年以上恢复生长后才结果,故不宜在风口及风害严重之处建园种植。
大树菠萝对土壤的选择太严格,多种土壤均能适应,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最适宜。在村边、屋前后土壤肥沃、湿润,树菠萝生长快,枝叶茂盛,早结果,产量高,品质好。过于干旱瘦瘠的山坡地,沿海沙土地带,生长缓慢生势差,病虫害多,结果迟,产量低,品质也差。肥沃的丘陵山坡或平地均可种植,但以村庄周围、屋前后、城镇附近、城市街道和公园、绿地等人烟稠密的地方为好,可能与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日照不太强烈、湿度和气温较高、风害较轻有关。[3]
病虫防治
钻心螟虫
钻蛀果实,幼果期用90%敌百虫的1000倍液喷射。榕八星天牛,钻蛀枝干,可用钩杀幼虫,并可将吸足敌百虫的棉花球塞入虫穴,再用泥封闭穴口,以毒杀幼虫。
炭疽病
可交替喷施1%波尔多液和25%百菌清500-800倍液加以防治。
果腐病
感病初期产生茶褐色病斑,扩大后组织变软,病斑中部渐变成深褐色或黑色。在果皮多角形瘤状突起的表面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严重时连成一片,遇潮湿即散出大量白色至黑色条状物。可喷1%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
软腐病
这是菠萝蜜一种普遍严重的病害,主要危害花及果实。初期出现水清状褐或黄褐色小块、上生少量白至灰黑色丝状物。可用25%退菌特500倍液或50% 氯硝胺500倍液防治最佳。
埃及吹棉蚧
该虫往往群居叶部为害。其虫体被许 多白色分泌物覆盖、虫体四周也有许多纤维状分泌物,极易被发现。可用40%的氧化乐果800~1000倍及松脂8~15倍液等农药喷雾,用3%呋喃丹埋于根部防治。
植物文化
大树菠萝的原产地是印度,广州黄埔区南海神庙前的两棵菠萝树,相传是六朝时有外国贡船来到南海,使者携来菠萝子,上岸种植,后来贡船忽然扬帆走了,剩下这个使者,“其人望而悲泣,立化庙左,土人以为神,泥傅肉身祀之,一手加眉际作远瞻状,即达奚司空也”(见《广东新语》)。这座达奚司空泥像,至今仍在,不过已经残破了。
菠萝树每一个果实都大如西瓜,外壳青绿色,生满了软刺;并且果实长在高大的菠萝蜜树上,因此广州人将菠萝树称作大树菠萝。后来这两棵菠萝树也因历史传说被称为所有菠萝树之祖。今日各地所植的菠萝树,都是直接间接从这两棵树分出来的。
此外,菠萝蜜是佛家的名词,亦称优钵昙。俗传菠萝树不花而实,有时也会开花,但极难见,所以佛经称优钵昙花为难得的盛事。广东的菠萝树,以黄埔南海神庙前两棵最有名。南海神庙的俗名就称为菠萝庙,庙前的水也名菠萝江。
参考资料
2. 波罗蜜分布 .中国在线植物志 [引用日期2013-09-27] .
3. 树菠萝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新农网 [引用日期201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