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

编辑词条

摘要

油菜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拉丁文名:Brassica campestris L.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其茎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花朵为黄色。农艺学上将植物中种子含油的多个物种统称油菜。目前油菜主要栽培(品种)类型为: 白菜型油菜( Brassica rapa (campestris) L.), 芥菜型油菜( Brassica juncea L.) , 甘蓝型油菜( Brassica napus L.)。 
 
  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四川等地。油菜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油菜一般生长在气候相对相对湿润的地方,譬如中国的南方。油菜也有许多用处,比如油菜花在含苞未放的时候可以食用;油菜花盛开时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陕西的汉中市就有一片油菜花观赏旅游区);花朵凋谢后,油菜籽可以榨油。 

  

形态特征

  油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草本,直根系,茎直立,分枝较少,株高30~90cm。叶互生,分基生叶和茎生叶两种。基生叶不发达,匍匐生长,椭圆形,长10~20cm,有叶柄,大头羽状分裂,顶生裂 片圆形或卵形,侧生琴状裂片5对,密被刺毛,有蜡粉。

  茎生叶和分枝叶无叶柄,下部茎生叶羽状半裂,基部扩展且抱茎,两面有硬毛和缘毛;上部茎生时提琴形或披针形,基部心形,抱茎,两侧有垂耳,全缘或有枝状细齿。总状无限花序,着生于主茎或分枝顶端。花黄色,花瓣4,为典型的十字型。雄蕊6枚,为4强雄蕊。

  长角果条形,长3~8cm,宽2~3mm,先端有长9~24mm的喙,果梗长3~15mm。种子球形,紫褐色。细胞染色体:2n=20。果实为长角果,由两片荚壳组成,中间有一隔膜,两侧各有10个左右的种子,种子的颜色呈深红色或黑色或黄色,不同的品种颜色不一样。

  

生长条件

  温度

  油菜花油菜是喜冷凉,抗寒力较强的作物,据试验,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4~6℃,在20~25℃条件下4天就可以出苗,开花期15~19℃,角果发育期12~15℃,且昼夜温差大,有利开花和角果发育,增加干物质和油分的积累。

  水分

  油菜生育期长,营养体大,结果器官数目多,因而需水较多,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为:发芽出苗期一般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蕾苔期开花期为田间持水量的76~85%,角果发育期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

  肥料

  据测定,每生产100公斤油菜籽,氮磷钾三者的比例为1:0.35:0.95,对三要素的需求量相当于禾谷类作物的3倍以上。另外油菜对微量元素硼较敏感,缺乏易造成花而不实。

  土壤

  油菜是直根系作物,根系较发达,主根入土深,支、细根多,要求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既保肥保水,又疏松通气的壤质土,在弱酸或中性土壤中,更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菜籽含油率。

  

种植技术

  

常见方法

  种植油菜的方法有墒种,即直播或育苗。北方多采用直播,南方则以育苗为主。大面积种植多用直播,小面积多为育苗。油菜种子较小,千粒重2.5g~4g。要求整地精细,施足底肥,根据利用目的,选择不同的行距。

  做青饲用2.5~40cm行距,播量0.3~0.4kg/亩,若收子用则加大行距,减少播种量。饲用的油菜可条播,也可撒播。

  育苗的油菜,要先做苗床,整地更精细,施肥、灌水条件较好,苗床撒播,待长到1~2片真叶时,即可移入大田。

  在油菜生长期间,要施肥,灌水,保证苗壮。北方冬季要覆盖一层有机肥以保温,防冻。

  

播种时间

  早春露地油菜适期播种非常重要,播种过早,受外界低温条件影响,容易造成寒害、沤根、烂根、抽薹的现象。播种过晚,会造成上市推迟、产品质量差(主要因为温度过高),降低经济收入。

  露地生产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全部采用直播方式。

  

种植步骤

  选择良种。

  要选择优质、抗病、高产、耐抽薹的品种,如小青翠、华冠、京绿二号等。

  施足基肥。

  一般情况下,亩施优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5000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或45%的三元复混肥40~50公斤。

  种子处理。

  播种前把种子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晾晒3~4个小时,然后把种子放在50℃温水中浸种20~30分钟,再在20℃~30℃水中浸种2~3小时,晾干后可直接播种;或置于15℃~20℃条件下进行催芽,24小时出齐芽进行播种。

  精细播种。

  一般于3月下旬播种,亩用种约350克。播种前,视土壤墒情浇水造墒,待水渗后播种。播种时,1米宽的畦开5条沟,沟深1.5~2厘米,将种子均匀播在沟内。

  田间管护。

  当两片针叶展开时(2叶1心)第一次间苗,苗距3~4厘米;4叶1心时进行第二次间苗(定苗),苗距8~10厘米,每亩留苗4万株左右。苗期需水较少,一般情况下不旱不浇水,定完苗后,在生长期间浇水3~4次,浇水要选晴天上午进行。收获前15天左右追1次肥,亩施尿素20~25公斤或硫酸铵20公斤。

  清沟排渍。春季雨水较多地区要注意排水,渍水不仅严重影响油菜的正常生长发育,还易导致菌核病等病害发生和流行。因此,春季应特别重视油菜田清沟排渍,尤其是山区的冷浸田和一些排水不畅的田块。

  喷施硼肥。土壤普遍缺硼,油菜缺硼会导致花而不实和返花现象,因此要注意喷施硼肥。硼肥施用方式有三种:底施、追肥或叶面喷施。对没有基施硼肥的,在蕾薹期和始花期进行叶面喷施;对土壤严重缺硼而没有底施硼肥的,在油菜苗期应喷施一次硼肥。喷施硼肥一般每亩用硼砂100克,用温水溶解后,对水50公斤左右喷施。

  施用薹肥。为防止后期倒伏和贪青晚熟,一般不提倡年后施肥,但对腊肥不足、长势较差、有早衰趋势的田块,应适量补施薹肥。对腊肥用量大、长势旺盛的田块,不再施用薹肥。

  薹肥宜在薹高7~10厘米时施用,宜早不宜迟。摘除老叶,油菜花荚期植株高大,下部通风透气不良,加上我省春季阴雨较多,田间湿度较大,容易引发病害。因此,要及时摘除下部无功能的病、老、黄叶,防止和减轻菌核病等病害的发生。

  防止倒伏,杂交油菜植株高大,如前期管理不善,生长过旺,或后期肥水过多,均会引起油菜倒伏。尤其洞庭湖区,在油菜花期容易遭受春季大风影响而使油菜大面积倒伏。油菜倒伏后,还易发生返花现象。

  遇油菜倒伏,应尽可能扶正植株,砍一些树枝垫正,棉区可在田间适当留一些棉秆作支架。对湿度较大的田块,应注重清沟排渍。

  

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

  春茬露地油菜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霜霉病、黑腐病等。防治病害,应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凡病叶率达到10%以上时可用农药进行防治。

  1、油菜菌核病:此病主要为害茎杆,亦为害叶片、花和荚果。茎上的病斑初为淡褐色,略凹陷,后变灰白,湿度大时,病部变软腐烂,表面长出白色絮状物(病菌的菌丝体)。病茎皮层腐烂,髓部多消失而成空腔,内生有大型黑色的菌核,状如鼠粪,有时茎表也长有菌核。此病在油菜开花期开始发生,并一直为害至成熟期。引致植株早枯,种子皱瘪,减产减收。

  2、油菜霜霉病:此病在油菜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引致叶片枯死,花序肥肿畸形,此病可为害叶片、茎、花和荚果。其症状是在被害叶片正面初生淡黄色不明显的病斑,呈多角形,叶背病部上长出白色的霜状霉。不能结实或结实不良,菜籽产量和质量下降。

  3、油菜花叶病:油菜花叶病的症状特点是感病后,在嫩叶上产生明脉症状,全部或部分叶脉呈淡黄色(对光观看略透明),随后产生花叶症状(即黄绿与浓绿相间)。少数叶片变畸形,植株矮化,结实少,不实粒增多。发病较重的,全株矮缩畸形。茎上往往产生水渍状、褐色至黑褐色的枯死条斑。病荚弯曲,重病株往往早期枯死。

  4、油菜缺硼萎缩不实:油菜萎缩不实是甘蓝型油菜因缺硼而引致的非侵染性病害,严重缺硼时,油菜从苗期至抽薹期均可发病,病株萎缩死亡。中轻度缺硼时,植株在花期出现症状,荚果不实。其症状特点是植株根系发育不良,表皮变褐,有的根部肿大;叶片变暗绿色,叶形变小,叶质增厚,甚至凹凸皱缩,后变紫色和蓝紫色,叶脉褪绿变黄;生长点和花序顶端过早褪绿发白,萎缩干枯;荚果停止发育,结实少或不结实,荚果和茎部表皮也变紫色或蓝紫色,或紫蓝色的条斑。

  5、菌核病。药剂种类与用量为: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次,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2~3次,20%甲基立枯磷1000倍液1~2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500倍液2~3次。在主茎开花株率95%以上、一次枝梗开花株率达50%左右时,或叶病株率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开始喷药最适宜。喷药1~2次,间隔6~9天。

  

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良种与种子处理。

  因地制宜选用甘蓝型杂交抗病丰产良种,这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措施。播种前可采用筛选、溜选等办法清除秕粒和混在种子中的菌核。

  2、合理轮作。

  采用轮作是防治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其方法是实行水稻、油菜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如小麦、大麦等隔年种植,可显著减轻病害的发生。

  3、狠抓苗期治蚜防病。

  蚜虫是油菜病毒病的传毒介体,而油菜幼苗最易感染病毒病,预防油菜幼苗感病非常防治。在油菜未播种前,应对其它寄主上的蚜虫普治1次,以消灭传毒的介体。油菜在未移栽前,要勤查虫,当发现有蚜虫时,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每667平方米用50%抗蚜威20克,或48%乐斯本乳油20毫升,对水50千克常规喷雾。

  4、加强栽培管理。

  ①选好苗床,培育壮苗。选前作为非十字花科蔬菜地并远离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作苗床,并清理田块四周杂草。适期播种,加强管理,培育壮苗。

  ②消灭菌源。播种前要深翻土地,深埋菌核,早春结合中耕培土破坏子囊盘。结合苗床管理,拔除病苗、劣苗。油菜开花前摘除老黄病叶并带出田间集中处理。

  ③合理施肥,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④深沟高畦,合理密植。雨水过多时,及时开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⑤根据土壤缺硼的实际情况,在苗床和本田喷施硼砂或硼酸1-2次。可有效治疗因缺硼引起的“萎缩不实病”、“花而不实病”。

  5、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尤其是油菜进入抽薹开花期发病,必须及时施药,以控制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等病害的扩展危害。多雨时应抢晴喷药,并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油菜的害虫主要有蚜虫、潜叶蝇等。

  防治方法:药剂有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1000~2000倍液,20%灭蚜松1000~1400倍液,50%辟蚜雾可湿粉30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剂1500倍液,2.5%敌杀死乳剂3000倍液等。蚜虫防治还可在油菜田设置黄板,诱杀蚜虫,或利用蚜茧蜂、草蛉、瓢虫、食蚜蝇等进行生物

  

食用油

  常规的菜籽油富含芥酸,而亚油酸和油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较低,导致高芥酸菜籽油的营养价值低于大豆油等植物油。但菜籽油在人体中的消化率平均能达99%,为所有植物油中最高者。

  随着低芥酸育种的发展,低芥酸或“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含量降到3%左右,油酸含量已由20%左右上升到60%左右,亚油酸含量也上升到20%左右,至使低芥酸菜油的脂肪酸组成与茶油、花生油相似。近几年低亚麻酸油菜的培育成功,使得极易氧化变质且妨碍亚油酸代谢的亚麻酸含量降低到了3%左右,这样原始的常规菜油存在的芥酸和亚麻酸含量过高的弊端被完全克服,菜油91%以上的脂肪酸是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和营养价值较高的油酸。

  菜籽油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是人体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菜油中维生素E含量丰富,达60毫克/100克油,尤其是甲型维生素E含量高达13.2毫克/100克油,为大豆油的2.58倍,而且在长期储存和加热后减少不多,可作为食品中维生素E的来源。菜油中的植物甾醇含量也较豆油等常见植物油为高,且种类繁多,有些甾醇还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菜籽油除食用外,随着石油产品的短缺和发达国家农产品的过剩,菜油的工业利用更加受到重视。过去工业上利用菜油,主要是依据其高含芥酸这一特性,由于生物技术的长足进步,已可从遗传上操纵菜籽油的化学组成,使得菜籽油更加符合工业应用的需要,如美国正在种植的高月桂酸油菜就是为了获得高月桂酸菜油用于洗涤剂生产。

  菜籽油直接作为工业用油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润滑油与脱模剂。 菜油在高温下不易挥发,是良好的润滑油和脱模剂;而且芥酸含量越高,润滑性能越好,使用寿命愈长。原因是高芥酸油中含有链型聚甲烯,有显著的润滑特性,一般每1000万吨铸钢需1400吨高芥酸油。

  (2)淬火油。 淬火油是使金属迅速散热而得到一定结构的加工方法。菜油宜作为金属热处理的淬火油和淬火油的添加剂,因为高芥酸菜油沸点、闪点高,热容量大,淬火冷却速度为160℃/秒,而矿物油仅为100℃/秒。

  (3)燃料油。世界上能源短缺,利用菜油作燃料油已在很多国家进行了试验,如瑞典用菜油与矿物混合(50:50)作拖拉机燃料油,其功率不变,又无其他不良影响。但菜油作柴油机油在长期使用中,喷油器容易积碳,润滑油易被燃烧产物污染,引起零件损坏,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地理分布

  油菜栽培历史十分悠久,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栽培油菜最古老的国家。全世界栽植油菜以印度最多,中国次之,加拿大居第三位。

  北方小油菜原产中国西部,分布于中国的西北、华北、内蒙古及长江流域各省(区),世界各地也广泛分布。

  台湾彰化县栽培最盛,台中、苗栗、嘉义、云林、南投亦栽培不少,原产于欧洲与中亚一带。

  中国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为两年生作物。它们在秋季播种育苗,次年5月收获。春播秋收的一年生油菜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地区、甘肃、青海[2] 和内蒙古等地。

  

品种分类

  中国栽培的油菜,可分为三大类型: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

  

白菜类型

  又分为中国北方小油菜和中国南方油白菜。

  中国北方小油菜,株型矮小,分枝少,茎杆细,基叶不发达,匍匐生长,叶形椭圆,有明显的琴状裂片,且刺毛多,被有一层薄蜡粉青海的门源油菜属这个类型。

  中国南方油白菜,其外形很像普通小白菜。与北方小油菜比较,株型较大,茎杆较粗壮,叶肉组织疏松,基叶发达,叶柄宽,绝大多数不具蜡粉。苏州藏菜、兴化油菜属这个类型。

  白菜型油菜,花瓣中等大小,相互重叠,生育期较短,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0。

  

芥菜类型

  株型高大,分枝纤细且部位高,基生叶有明显叶柄,叶面皱缩,具有刺毛和蜡粉。花小,花瓣平滑,不重叠,有辛辣味,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细叶油菜和大叶油菜均属于这个类型。贵州安顺地区种植的油菜多为芥菜类型。

  

甘蓝类型

  植株大小中等,叶较厚且有蜡粉,叶缘缺刻深,半抱茎着生,茎上部的叶无柄,花较大,花瓣重叠,种子较大,不具辛辣味。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9。胜利油菜、奥罗油菜和欧洲油菜均属这个类型。

  

食用价值

  清炒油菜:油菜500克,洗净切成3厘米长段,锅烧热,下菜油,旺火烧至七成热时,下油菜旺火煸炒,酌加精盐,菜熟后起锅装盘。

  特点:本菜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脂的作用,适宜于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食之。

  凉拌油菜:嫩油菜500克,将油菜梗、叶分开后洗净,切3厘米长段,沥干水,入滚水中煮熟,捞出沥水装盘,以麻油、精盐拌食。

  特点:此菜鲜腴爽口,具有宽肠通便,降糖之功,糖尿病、便秘患者均应常食。

  香菇油菜:香菇洗净,然后用小刀刻出如图的花纹。油菜清洗干净,比较大的改刀成小朵。姜、蒜切成末,泡椒切成小圈。半碗水加入生抽、米醋、蚝油、淀粉,调成汁待用。锅里加入适量水,加入适量食盐和香油烧开,放入油菜焯水约一分钟。焯好水的油菜盛出,摆盘备用。锅里加入适量油,爆香姜蒜末,加入香菇、少许盐,翻炒。加入调好的汁,一边煮一般翻动香菇,汤汁浓稠的时候加入泡椒。将焖煮好的香菇盛入摆好油菜的盘子里,香菇油菜就做好了。

  

适宜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特别适宜患口腔溃疡、口角湿白、齿龈出血、牙齿松动、淤血腹痛、癌症患者,但痧痘、孕早期妇女、目疾患者、小儿麻疹后期、疥疮、狐臭等慢性病患者要少食。

  注意事项

  1、油菜的食用方法较多,可炒、烧、炝、扒,油菜心可做配料,如“蘑菇油菜”、“扒菜心”、“海米油菜”等。

  2、食用油菜时要现做现切,并用旺火爆炒,这样既可保持鲜脆,又可使其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3、吃剩的熟油菜过夜后就不要再吃,性寒凉易伤脾胃须加寒必温缓和其寒凉之性。以免造成亚硝酸盐沉积,易引发癌症。

  

搭配宜忌

  相宜的黄金搭配:

  1.油菜+香菇 = 预防癌症

  2.油菜+虾仁 = 增加钙吸收、补肾壮阳

  3.油菜+豆腐 = 止咳平喘,增强机体免疫力

  4.油菜+鸡肉 = 强化肝功能、抵御皮肤过度角质化

  相克的禁忌搭配:

  1.油菜+山药 = 影响营养素的吸收

  2.油菜+南瓜 = 降低油菜的营养价值

  

药用

  油菜:欧洲油菜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入肝、脾、肺经,种子辛、温。能行滞活血,消肿解毒。可用于痈肿丹毒、劳伤吐血、热疮,产后心、腹诸疾及恶露不下、产后泄泻;蛔虫肠梗阻、破气消肿、血痢、胃痛、神经痛、头部充血。

  

功效

  降低血脂:油菜为低脂肪蔬菜,且含有膳食纤维,能与胆酸盐和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故可用来降血脂。中医认为油菜能活血化瘀、散血消肿的作用,可用于孕妇产后淤血腹痛以及治疗疖肿、丹毒。

  解毒消肿:油菜中所含的植物激素,能够增加酶的形成,对进入人体内的致癌物质有吸附排斥作用,故有防癌功能。此外,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肝脏的排毒机制,对皮肤疮疖、乳痈有治疗作用。

  宽肠通便:油菜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体积,缩短粪便在肠腔停留的时间,从而治疗多种便秘,预防肠道肿瘤。主治游风丹毒、手足疖肿、乳痈、习惯性便秘、老年人缺钙等病症。

  美容保健:油菜中含有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是人体黏膜及上皮组织维持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常食具有美容作用。油菜所含钙量在绿叶蔬菜中为最高,一个成年人一天吃500克油菜,其所含钙、铁、维生素A和C即可满足生理需求。另外油菜还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花蜜功效:油菜花蜜具有清热润燥,舒张血管,行血破气,消肿散结,和血补身功效,常用于肝胆系统病变患者及脾胃虚弱以及疗疮热疖患者。

  

选方

  1、生油菜子、炙甘草各15克,共捣为散,每次6克,用水一杯煎至五分,食前温服,治大肠风毒和下血不止。

  2、油菜子研细末,调香油敷患处,或用油菜叶捣汁涂擦,治小儿丹毒。

  

选购储存

  购买时要挑选新鲜、油亮、无虫、无黄叶的嫩油菜,用两指轻轻一掐即断者为佳。

  油菜不宜长期保存,放在冰箱中可保存24小时左右。

  油菜质地脆嫩,略有苦味,含有多种营养素,富含维生素C。其种子含油量达35~50%,可榨油,其菜籽油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不但是良好的食用植物油,而且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用途。

  油菜的招牌营养素含量及其食疗价值可称得上诸种蔬菜中的佼佼者。据专家测定,油菜中含多种营养素,所含的维生素C比大白菜高1倍多。能活血化瘀,解毒消肿,宽肠通便功效,强身健体。主治游风丹毒,手足疖肿,乳痈,习惯性便秘,老年人缺钙等病症。

  

历史典故

  1、唐名医孙思邈曾记叙,贞观七年三月,曾因多饮,至夜觉身体骨肉疼痛,至晓头痛,额角有丹如弹丸,肿痛,目不能开,痛苦几毙。此时,忽然想想本草有芸薹治风游丹肿的记载,遂取叶捣敷,随手即消,其验如神。

  2、中国古代油菜称芸薹,东汉服虔者《通俗文》中,“芸薹谓之胡菜”。最早种植在当时的“胡、羌、陇、氐”等地,即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一带,其后逐步在黄河流域发展,以后传播到长江流域一带广为种植。历史上栽培的都是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50年代在长江流域推广,并以胜利油菜为基础逐渐培育出大批早、中熟高产甘蓝型品种。70年代初,甘蓝型油菜引入黄淮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的抗逆性,在北方冬油菜区大面积推广。

  3、在距今8200年前的中国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遗址F374号房基西南角下面,就发现了已碳化的粮食作物黍和油菜籽的残骸;而从中国陕西省西安半坡社会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油菜籽或白菜籽,也距今有6000~7000年了。印度公元前2000~1500年的梵文著作中已有关于“沙逊”油菜的记载。油菜的起源地一般认为有两个:亚洲是芸薹和白菜型油菜的起源中心,欧洲地中海地区是甘蓝型油菜起源地的起源中心。芥菜型油菜是多源发生的,中国是其原产地之一。

  

文献选录

  《食疗本草》:芸薹,若先患腰膝,不可多食,必加极。又,极损阳气,发口疮,齿痛。又,能生腹中诸虫。道家特忌。

  《本草纲目》:芸薹:寒菜,胡菜,薹菜,油菜。此菜易起薹,须采薹食,则分枝必多,故名全薹;而淮人谓之薹芥,即少油菜,为其子可榨油也。

  

注意事项

  当油菜受到害虫、食草动物损害时,其细胞中硫代葡萄糖苷和黑芥子酶混在一起,会产生有毒挥发性物质异硫氰酸烯丙酯,来保护自己。菜籽油独特气味就是这种有毒物质散发出来的。高浓度异硫氰酸烯丙酯同样对人体有毒,能阻碍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导致甲状腺肿大,也会对肝造成损伤。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油菜    

词条统计

创建者: bianji062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6006 次

最近更新:2015/4/17 10:50:41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