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根兰
编辑词条摘要
形态特征
大根兰是腐生植物,无绿叶,亦无假鳞茎,地下有根状茎;根状茎肉质,白色,斜生或近直立,长5-10厘米,直径3-7毫米,常分枝,具节,具不规则疣状突起,末端偶见短生。花葶直立,紫红色,长11-18厘米或更长,中部以下具数枚圆筒状的鞘,鞘长1-2.5厘米;总状花序具2-5朵花;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6-11毫米;花梗和子房长2-2.5厘米,后期可继续延长;花白色带黄色至淡黄色,萼片与花瓣常有1条紫红色纵带,唇瓣上有紫红色斑;萼片狭倒卵状长圆形,长2-2.2厘米,宽4-5毫米。花瓣狭椭圆形,长1.5-1.8厘米,宽5-6毫米;唇瓣近卵形,长1.3-1.6厘米,略3裂;侧裂片直立,具小乳突;中裂片较大,稍下弯;唇盘上2条纵褶片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端向内倾斜并靠合,多少形成短管;蕊柱长约1厘米,稍向前弯曲,两侧具狭翅;花粉团4个,成2对,宽卵形。花期6-8月。[2]
产地生境
生于河边林下、马尾松林缘或开旷山坡上,海拔700-1500米。产中国四川西南部至南部(米易、美姑、南川)、贵州西南部(兴义)和云南东北部(东川)。尼泊尔、锡金、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缅甸、越南、老挝、泰国、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2]
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3] 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3] 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3]
繁殖方式
分株
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于。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3]
播种
兰花种子极细,种子内仅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胚,发芽力很低,加之种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规方法播种不能萌发,故需要用兰菌或人工培养基来供给养分,才能萌发。播种最好选用尚未开裂的果实,表面用75%的酒精灭菌后,取出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5-10分钟,取出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内,然后置暗培养室中,温度保持25C左右,萌动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茎。从播种到移植,需时半年到一年。组织培养已获成功,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