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花兰

编辑词条

摘要

美花兰
美花兰(学名:Cymbidium insigne Rolfe):地生或附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至狭卵形,长5-9厘米,宽2.5-4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6-9枚,带形。花葶近直立或外弯,较粗壮;总状花序具4-9朵或更多的花;萼片与花瓣白色或略带淡粉红色,有时基部有红点,唇瓣白色,侧裂片上通常有紫红色斑点和条纹,中裂片中部至基部黄色,亦有少数斑点与斑纹;花瓣狭倒卵形,长2.8-3厘米,宽1-1.2厘米;唇瓣近卵圆形,略短于花瓣,3裂。花期11-12月。 
生于疏林中多石草丛中或岩石上或潮湿、多苔藓岩壁上,海拔1700-1850米。产中国海南,越南与泰国也有分布。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形态特征

  美花兰是地生或附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至狭卵形,长5-9厘米,宽2.5-4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6-9枚,带形,长60-90厘米,宽7-12毫米,先端渐尖,关节位于距基部7.5-10厘米处。

  花葶近直立或外弯,长28-90厘米,较粗壮;总状花序具4-9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近三角形,长3-5毫米,但下部的可达11-15毫米;花梗和子房长3-4厘米;花直径6-7厘米,无香气;萼片与花瓣白色或略带淡粉红色,有时基部有红点,唇瓣白色,侧裂片上通常有紫红色斑点和条纹,中裂片中部至基部黄色,亦有少数斑点与斑纹;萼片椭圆状倒卵形,长3-3.5厘米,宽1-1.4厘米;侧萼片略斜歪。

  花瓣狭倒卵形,长2.8-3厘米,宽1-1.2厘米;唇瓣近卵圆形,略短于花瓣,3裂,基部与蕊柱合生达2-3毫米;侧裂片上有极细的小乳突与细毛,边缘无明显缘毛;中裂片稍外弯,基部与中部有一片密短毛区,其余部分有小乳突,边缘皱波状;唇盘上有3条纵褶片,左右2条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顶端略膨大,中央1条较短,均密生短毛;蕊柱长2.4-2.8厘米,向前弯曲,两侧具翅,腹面基部有短毛;花粉团2个,三角形至近四方形。花期11-12月。[2]

产地生境

  生于疏林中多石草丛中或岩石上或潮湿、多苔藓岩壁上,海拔1700-1850米。产中国海南(定安、琼中)。越南与泰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越南。[2]

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3] 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3] 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3]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兰花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394 次

最近更新:2015/12/26 16:33:44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