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优99
编辑词条摘要
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长江上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0.6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16%(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644.1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8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7.37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52%,增产点比例80.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9.9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28%。[1]
栽培要点
1、育秧:适时早播,采取地膜湿润育秧,稀播培育壮秧。2、移栽:适时早栽,每亩栽插1.0—1.5万穴,每穴栽插2粒谷苗。3、肥水管理:本田施足底肥,中等肥力田每亩施纯氮10—13千克,配合磷钾肥,注意在幼穗分化始期适当追施穗肥。水浆管理参照各地中稻生产要求。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瘟病、褐飞虱等病虫害。[1]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一般。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1] 及江西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市场前景
育种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袁隆平提出杂交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以来,超高产育种和超级杂交稻的培育就成为我国水稻品种改良的重点研究领域及主攻目标之一。日本、IRRI及我国育种专家相继提出了不同的技术路线、育种方法及超级杂交稻模式,创制了一些新型的育种材料,培育了一批超级杂交稻组合并投入生产。 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针对西南稻作区独特的气候生态特点,采用重穗型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在籼型高配合力恢复系遗传背景中渗入部分粳稻血缘,以扩大遗传差异提高杂种优势水平为基础;在保证有效穗和每穗着粒数的前提下,以提高杂交稻组合结实率和千粒重为突破口;在较高产量水平基础上,充分利用四川优质不育系资源协调高产与优质的矛盾。根据这一选育思路,培育出优质超级杂交稻泰优99。目标区域:籼稻主产区,冬闲田区域,温光条件好的一季中稻区,传统的II优种植区。目标市场:II优、冈优主销区域突出优势:高产(较II优、冈优品种增产幅度大)稳产(各种肥力水平下产量差异不大,耐高温)优质【根据重庆市种子管理站统一抽样送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其品质结果:泰优99出糙率(79.9%)、直链淀粉含量(21.3%)二项指标达国颁一级优质稻标准;垩白度(2.8%)达国颁二级优质稻标准;胶稠度(56mm)、垩白粒率(24%)两项达国颁三级优质稻标准;长宽比(粒型)3.1,达国颁优质米标准;综合品质达国颁三级优质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