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优15号
编辑词条摘要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参加重庆市优质杂交水稻组区试,平均单产7.88 t/公顷和6.90 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6.08%和5.6%;两年[1] 区试平均单产7.35 t/公顷,较对照增产5.83%。2005年参加优质稻组生产试验,中稻平均单产9.04 t/公顷,较汕优63增产8.95%。 该品种属籼型杂交水稻,全生育期平均161d,比对照汕优63迟熟0.7d。株高113cm,每亩有效穗数14万穗,穗长30cm,每穗总粒数180粒,结实率82%,千粒重28g。[1]
抗病性
2005年重庆市种子管理站统一组织稻瘟病抗性鉴定,其综合抗性指数为6.25,感稻瘟病;抗性优于汕优63。多年试验示范田间轻感稻瘟病、未发现白叶枯病。[1]
米质特点
2005年重庆市种子站统一抽样,由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其品质结果:出糙率81.3%、达国颁一级优质稻标准;胶稠度60mm、直链淀粉含量16.8%等二项指标达国颁二级优质稻标准;垩白度5%、达国颁三级优质稻标准;长宽比(粒型)2.8、达国颁优质米标准;垩白粒率32%;综合品质优于汕优63。[1]
栽培技术要点
该组种适宜在重庆市海拔800m以下地区及我国南方稻区相似生态区作优质中稻种植。一般于3月5日前播种,深丘及高山地区在3月中旬播种,地膜保温育秧或旱育抛秧,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每公顷用种量15~18kg。秧苗3.5~4.5叶时移栽,每公顷栽12~15万窝,每窝栽2粒谷苗,最高苗控制在22万左右,亩有效穗14万左右。采用“前促中稳后保”的施肥方法,本田施纯氮120~150 t/公顷,氮、磷、钾、锌配方施肥。磷肥(750 t/公顷)、锌肥(30 t/公顷)全作底肥,氮肥的70%底肥,20%作分蘖肥、10%作穗粒肥于孕穗期施用;钾肥(150 t/公顷)的70%作底肥、30%作拔节肥施用;或施水稻专用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