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涝水稻

编辑词条

摘要

防涝水稻
“防涝水稻”指的是日本研究人员发现的一种防涝水稻基因。该水稻可正常生长高度约1米高,但是如果遭到洪水淹没,这种水稻可以快速作出反应,茎干能迅速长长数米多高,长出空心的“通气管”,让水稻在水中也不会“溺水而死”。这项研究成果意味着分子生物学家与植物种植者之间进行的一次完美合。

简介

  “中香1号”是中国水稻所选育的高档优质香稻新品种,1998年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湖南省常德市审定,2000年3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999年被评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优质及专用农作物后补助的水稻新品种。“中香1号”是用国外引进的香型优质米品系80-66与优质晚籼“矮黑”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大米外观与理化指标均可与国际名牌大米品种媲美,有天然茉莉花香味,且丰产性好,抗性较强,适应性广,较好地协调了“高产而不优质及优质而不高产”的矛盾。米质特优,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部颁一级米标准。糙米率81.2%,精米率72.3%,整精米率61.8%,籽粒长6.9mm,宽2.1mm,长宽比为3.2,垩白率10%,垩白大小10.8%,垩白度1.08%,透明度1级,糊化温度7.0,胶稠度88mm,直链淀粉含量约17.8%,蛋白质含量10.4%。米饭油光发亮,软而松散,冷饭不回生,食口性特好。连晚栽培,平均亩产达430公斤/亩,高产田可达500公斤/亩。抗性:田间表现具有较强的抗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飞虱能力,后期抗寒性强,转色好。生育期123.3天,比对照赣晚籼5号短9.4天,秧龄弹性大,适应性广,适宜在长江中下游沿江两岸的双季稻区种植。在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南部、安徽南部等双季稻地区种都能种植,已被湖南、江西两省列为主推优质稻品种。

特征特性

  1.丰产性好。该品种株型紧凑,剑叶较挺,分蘖力强,生长势旺。株高100厘米左右。亩有效穗20—23万, 每穗总粒数110粒, 结实率80%,千粒重23.0克。1993年桃源县品比试验小区产量折合亩产为360公斤,比余赤亩增产35公斤,增产10.7%,连续五年大面积调查,平均亩产340公斤,比余赤231~8亩增产40公斤,增产13%。2.米质优。1992年中国水稻所测定,全部指标达到或超过省二等优质稻标准。整精米率61.8%。米粒长6.9毫米, 长宽比3.2。垩白度08%,透明度1级。 糊化温度7.0级, 胶稠度88毫米, 直链淀粉含量17.8%。食味好,其特有的爆米花香味深受消费者欢迎。目前中香1号米已打入了深圳、香港、广州等沿海大中城市。3.生育期适中,秧龄弹性大。在湘北种植,6月12日播种,8月14日幼穗分化达到第三期,8月28日抽穗,10月11日成熟。全生育期121天,比余赤短7天。主茎总叶片数14片。采用稀播加烯效唑育秧的秧苗,秧龄可延长至35天,若采用双两大育秧方法秧龄可延长到45天。4.适应性强。该品种在桃源县连续种植五年,在丘、平、山区都 表现稳产。5.抗性较好。在1992年抗性接种鉴定中,对稻瘟病与白叶枯病表现中抗或抗。从近几年的种植情况看,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有较好的田间抗性。要注意防止后期倒伏和早衰。

栽培技术

  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根据播期试验结果,在桃源县以6月12—15日播种为宜,秧龄30天。 培育壮秧主要是采用烯效唑加两段育秧技术,用烯效唑拌破胸谷,每1克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调成糊状后拌1公斤破胸谷,然后播种。当秧苗到2.1叶时开始寄插,每蔸寄4粒谷秧,寄插规格2×3寸,移栽大田时,每粒谷平均带1个分蘖,争取每蔸达到8苗。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基本苗不足是单产低的主要原因。要采取合理密植,插足本苗,争多穗夺高产。采用双两大栽培

  发现每年季节性的洪水泛滥几乎都要淹没全球1/4的稻田,由此造成的损失亦超过10亿美元。农民们曾试图通过有选择性地种植更抗涝的水稻品种来克服这一问题,然而他们通常只能获得有限的成功,因为淹没在水中的植物无法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在此前提下,它们很难利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营养物质。而水稻在亚洲地区是非常重要的农作物,现在有个好消息——农民们可能不再需要担心雨季带来的严重水灾了。因为日本科学家在2009年8月发现了一种深水水稻基因,可以长出空心的“通气管”,让水稻在水中也不会“溺水而死”,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试图将这种基因导入到其他的高产水稻品种中。

  命名日本研究人员在世界知名科学杂志《自然》期刊上发表了文章,表示已经发现了这种基因,并且将其命名为“通气管1号(SNORKEL 1)”和“通气管2号(SNORKEL 2)”,并在文中解释了这种基因是如何帮助调节水稻乙烯反应因素的信号,以触发水稻植株在遭遇涝灾时迅速生长的。此外,他们还将这种基因植入到其他非深水水稻(特别是高产水稻)中,希望能培植出优秀的抗涝水稻新品种。通常来说,深水水稻正常生长高度约1米高,但是如果遭到洪水淹没,这种水稻可以快速作出反应,茎干能迅速长长数米多高。[1]

  现状这种尝试通过转基因培育杂交农作物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了。2003年以来,全世界的食品科学家和农学家们都在致力于各种各样的转基因新育种,早在200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遗传学家Pamela Ronald指出,农民们早就注意到,与其他植物相比,有些植物似乎能够更好地适应潮湿的环境,但是这些庄稼往往产量很低并且颗粒也不饱满。Ronald同时表示,在没有摸清究竟是哪些基因在起作用的前提下培育此类作物是耗费时间且效率低下的。例如,一些研究人员曾试图将杂草的抗寒或耐热基因植入农作物,此外还提出培植抗旱、耐盐的转基因玉米。能将所有有利的基因都结合起来,制造出一种超级水稻,这也许将不再是梦想。

  作用据BBC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新品种的水稻可以提高洪水易发地区(如亚洲和非洲)水稻的产量,在这些地方,多达40%的水稻作物都会遭到各种程度的洪水灾害影响。植入“通气管”基因的新品种水稻会具有更好的抗涝能力,一旦被洪水淹没,每天可以快速长高25厘米。每亩大田用种量3公斤,并要求原蔸移栽,宽行密株, 有利于田间管理和通风透光,改善植株个体之间的生长环境。采用常规育秧,每亩大田用种量3.5公斤,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6。 插植规格4×7寸,每亩大田 插1.8—2万蔸,基本苗13万以上。3.科学施肥,施足基肥。亩施纯氮10—12.5公斤,肥田取下限,瘦田取上限。施肥原则:重施基肥,注重穗粒肥,基肥一般每亩用30%的早稻草还田,另加施25公斤碳铵和50公斤混配肥;分蘖肥少施或不施,晒田复水后每亩施尿素2—3公斤,氯化钾7.5公斤;在齐穗后3天普遍施用一次谷粒饱,每亩用谷粒饱1包对水50公斤,选晴天叶面喷施,达到延长剑叶功能期、增强后期光合作用、增加粒重、防止早衰的目的。4.科学管水,适时晒田。中香一号最大的弱点就是后期倒伏。当总苗数达32万时,开始晒田,晒至田间开细坼为止。增强植株的抗倒性,后期防止过早脱水,保持田间干干湿湿。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大米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281 次

最近更新:2015/12/21 19:23:46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