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山米

编辑词条

摘要

波山米
波山米主产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南部海淡水交汇地区的稻田,由于改稻只在雨季种植,潮水的涨落使农民无法有效施用化肥和农药,潮水涨落带来的淤泥成了水稻生长唯一的有机肥。由于产量极低,该米主要为缅甸的权贵阶层食用。曾是缅甸政府禁止出口的大米品种。 波山米有几种,常见的是饭粒是米粒的两倍的有的糙的米,像中国叫的硬米。

简介

  主产于缅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波山(Paw San,缅甸译为勃山)香米口感松软香甜,粥饭皆宜。因烹饪的米饭是米粒的约3倍长,因此在东南亚也被称为“缅甸魔米”。

  2011年10月21日,在越南胡志明市举办的“2011世界大米会议”上,缅甸参评的波山米获一等奖。本次会议上获得14分(总分为15分),比泰国知名的“茉莉花米”胜出0.25分。[1-2]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道成网,雨季时一片汪洋,村镇均建在高地之上,是缅甸全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里以种植水稻为主,是缅甸全国稻米的第一中心,享有“缅甸谷仓”之盛誉。缅甸全国有耕地240多万公顷,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230多万公顷,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则几乎占缅甸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仅伊洛瓦底省(占三角洲面积的2/3以上)的水稻种植面积就有180万公顷,1980~1981年度的稻谷产量达428.7万多吨,占缅甸全国稻谷总产量的32%。该省在缅甸全国14个帮、省中是水稻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多、平均亩产最高的一个省,1980~1981年度全省每英亩(每英亩约合40.5公亩、6市亩)平均产量可达60箩,而缅甸全国平均亩产只有52.9箩。该省的兴实塔镇区每英亩平均产量高达100多箩,居缅甸全国首位。大米是缅甸人民的主要食品和出口商品,也是缅甸的主要外汇来源之一。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大米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145 次

最近更新:2015/11/19 17:30:19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