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绿2号
编辑词条摘要
中绿2号是我所于1987年从亚蔬绿豆杂交后代品系VC2917A中系统选育而成。2001年,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一级优异种质(农业部证书)。
该品种早熟,夏播生育期65天左右。植株直立抗倒伏,株高约60厘米,幼茎绿色。主茎分枝2-3个,单株结荚25个左右。结荚集中成熟一直不炸荚,适于机械化收获。成熟荚黑色,荚长约10厘米,每荚10-12粒种子。籽粒碧绿有光泽,籽粒饱满,商品性好,百粒重6.0克左右。种子含蛋白质23.6%,淀粉53.5%。高产稳产,亩产一般100-150公斤,高者可达270公斤以上。其耐旱、耐涝、耐瘠、耐荫性均优于中绿1号,抗根腐病、叶斑病和花叶病毒病。适应性广,在我国各绿豆产区都能种植,春、夏播均可,不仅适于麦后复播,更适合与玉米、棉花、甘薯、谷子等作物间作套种。
该品种早熟,夏播生育期65天左右。植株直立抗倒伏,株高约60厘米,幼茎绿色。主茎分枝2-3个,单株结荚25个左右。结荚集中成熟一直不炸荚,适于机械化收获。成熟荚黑色,荚长约10厘米,每荚10-12粒种子。籽粒碧绿有光泽,籽粒饱满,商品性好,百粒重6.0克左右。种子含蛋白质23.6%,淀粉53.5%。高产稳产,亩产一般100-150公斤,高者可达270公斤以上。其耐旱、耐涝、耐瘠、耐荫性均优于中绿1号,抗根腐病、叶斑病和花叶病毒病。适应性广,在我国各绿豆产区都能种植,春、夏播均可,不仅适于麦后复播,更适合与玉米、棉花、甘薯、谷子等作物间作套种。
产量表现
中绿2号自1992年开始生产示范试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1993-1999年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地区8省(区)累计种植1017.68万亩,亩增产量15.02公斤,新增产量15287.14万公斤,新增产值4.55亿元。其中1998年种植面积达到445.6万亩,占全国绿豆总面积的40.0%以上,实现了第二次全国绿豆品种的更新换代。
特征特性
中绿2号除在生产上直接利用以外,对我国绿豆育种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山西省农业大学利用中绿2号进行诱变育种,培育出I-176、I-135、I-145等早熟、高产的优良品系。其中I-176,2001年被山西省品种委员会定名为“晋绿豆2号”。山东省潍坊市农科院利用中绿2号作亲本与当地农家种杂交,培育出潍8901-32、潍9003-353、潍9005-369、潍9005-371等特早熟、特矮秆、多荚、高产的优良品系。其中潍9005-371,2001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