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农36号大豆

编辑词条

摘要

东农36号大豆
  大豆良种,由中国著名的作物遗传育种家、农业教育家王金陵教授于培育而成,东农36号大豆采用地理远缘的极早熟品种多次杂交,经摘荚混合个体选择法育成具有超早熟、耐低温品质优良的特点。在黑河高寒山区17点次试验平均每公顷1639.5千克。1983—1985年3年累计种植2000公顷,增收221万元,对开发山区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作为黑龙江省南部地区迟播救灾品种及西北与华北地区麦茬复种品种。1983—1985年3年累计种植2000公顷,增收221万元。。“东农36号”为超早熟高蛋白品种,它的育成打破了中国高纬度大豆栽培的禁区,使中国大豆生产北界向北推进了100多公里,并获1989年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培育历程

  黑龙江和内蒙古北部高寒地区,无霜期只有85-90天,积温少,生育期短,一向只能种小麦,被视为大豆栽培的禁区。但连年单一种植小麦,草荒严重,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有些地块不得不采用轮耕或弃耕。这些地区缺乏蔬菜,如能种植大豆则可为群众生活增加蛋白食品。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生育期特短的超早熟大豆品种。

  生产的需要,农民的渴望,激起了科学家强烈的责任感。

  1972年,王金陵和组内同志以瑞典早熟大豆品种Logbew与本地区早熟品系“东农47-1D”杂交,期望通过地理上远缘的早熟基因累加产生超亲遗传,从而选育出早熟的大豆品种。经过几年的试验和筛选,发现了一个成熟特早而产量性状较好的品系,看来很有苗头。

  那时,东北农学院试验站已数易场所,试验地条件差,所以采取里外结合以外为主和广泛布点以空间争取时间的做法,将这一优良品系散发到有关地区进行生产试种。这期间,年逾六旬的王金陵不辞长途跋涉,同助手们两次奔赴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的嫩江、黑河地区,调查了解该品系在各个点上的表现。经过免渡河公社、拉不达林场等地试种成功后,又在嫩江、黑河地区北部的黑河、孙吴逊克等县的黑龙江省第五、六积温带上布置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结果表明,它比中国早熟品种“北呼豆”早熟10天,比其他极早熟品种也早熟3-10天,不但产量较高,而且蛋白质含量也较高(45-46%),抗病虫害抵抗力较强,很受群众欢迎。1983年该品系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定名为“东农36号”。

  “东农36号”大豆品种的育成打破了高纬度大豆栽培的禁区,把大豆种植北界向北推进了100多公里。该品种还适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疆地区收麦后复种,也适合在河北、河南、甘肃等省或作麦茬豆或与棉花套种。


特性

  超早熟

  生育期80~90天,所需活动积温1700℃。比当前加拿大、苏联、美国、瑞典的最早熟品种早5~19天,能在黑河高寒地区正常成熟,每公顷产量1500千克,使我国大豆生产领域向北推移100千米,达北纬53°。

  耐低温

  前期早发,生长迅速,较好地解决早熟与丰产、早熟与炸荚的矛盾。在黑河高寒山区17点次试验平均每公顷1639.5千克。1983—1985年3年累计种植2000公顷,增收221万元,对开发山区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作为黑龙江省南部地区迟播救灾品种及西北与华北地区麦茬复种品种。1983—1985年3年累计种植2000公顷,增收221万元。

  品质优良

  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5.54%,脂肪含量17.49%,是北方春大豆推广品种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品种,比世界早熟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高1.77%~4.93%。

  

病害防治

  立枯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花叶病、胞囊线虫病和早霜冷害是东农36号大豆的六大障碍和防治难症。

  发生症状

  (1)立枯病

  俗称“死棵”、“狡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田间发病症状: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2)根腐病

  该病在东农36号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危害,减产幅度在25%-75%或更多。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扩散至下部侧枝,使病茎髓部变褐,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但不脱落。

  (3)菌核病

  菌核病主要侵染茎杆,7月下旬开始发病,侵染初期茎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样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4)灰斑病

  又称斑点病,一般在6月上中旬叶上开始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7-8月份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受害减产20%-30%。品质降低。

  防治办法

  经多年多点大田试验验证:“天达2116”壮苗灵 天达恶霉灵可有效防治大豆立枯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花叶病五大病害和早霜冷害。

  立枯病发生在苗期:根腐病可发生在整个大豆生育期;菌核病发生在7月下旬;灰斑病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早霜冷害一般发生在大豆收获前10天。

  药剂防治东农36号大豆苗期的立枯病、根腐病,专家建议:可喷“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液 96%天达恶霉灵6000倍液。7-10天1次,连喷2次。目的是壮苗生根保全苗,控制根腐病的蔓延,塑造合理株型。

  东农36号大豆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期,即开花结荚期到鼓粒期。应第2次喷施“天达2116”大豆花生专用 600倍液 96%的天达恶霉灵6000倍液,10-15天1次,连喷2次,重点防治大豆根腐病、灰斑病、菌核病。有效预防早霜冷害,促早熟3-5天。可实现优质大豆增产15%-20%。

  

营养价值

  1、蛋白质

  豆类食物约含35%-40%的蛋白质(优质蛋白),是植物蛋白质的最好来源,东农36号大豆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5.54%。食用时应注意与含蛋氨酸丰富的食物搭配,如米、面等粮谷类及蛋类,可以提高其蛋白质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营养价值。

  2、脂肪

  大豆约含15%-20%的脂肪,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东农36号大豆脂肪含量17.49%。油中约含85%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含量约占50%以上,是优质食用油。另外,东农36号大豆油脂中还含有较多的磷脂和维生素E。

  3、碳水化合物

  东农36号大豆中的碳水化合物约占20%-30%,其中约有一半为不能被人体所消化和吸收的水苏糖和棉籽糖,(一半可吸收:淀粉、阿拉伯糖、半乳聚糖、蔗糖)使大豆用来供能碳水化合物减少一半,另外,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水苏糖和棉籽糖在肠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氨,可引起腹涨。

  4、矿物元素与维生素

  每100g东农36号大豆中钙的含量高达200-300mg,含铁6-10mg,还富含磷、锌等矿物元素,是植物性食物中矿物元素的良好来源。东农36号大豆中含硫胺素0.3-0.8mg,核黄素0.15-0.4mg,是谷类食物中含量的数倍。除此之外,东农36号大豆中还富含维生素E在体内,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

  

栽培要点

  1、生育前期的管理

  这一阶段的主攻目标是:保证苗全、苗匀、苗壮。

  (1)补种移栽

  每亩株数是构成东农36号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保证每亩苗数,必须尽早做好田间苗情调查,对缺苗地块采取补救措施。1)补种。补种的种子应是同一品种的种子,可先浸泡2~3小时,如土壤干旱的地块,补种时采用座水点种,以利于提早出苗。2)补栽。如发现缺苗过晚,或出苗后因地下害虫为害而造成缺苗断行,可用预先育好的预备苗移栽,或移取过密处的壮苗,带土补栽。为了保证移栽成活,应在阴雨天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埋土要严密,并浇定根水。可在补栽时施用适量化肥,或在成活后追施苗肥,促进补苗加快生长。移栽苗龄越小,成活率

  越高,移栽的植株单株荚粒数也不会明显减少。

  (2)间苗定苗

  间苗定苗是保证豆田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间苗的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应在对生单叶展开前进行。在地下害虫不严重的年份和地区,采用一次间苗定苗。如地下害虫多,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对生单叶展开时间苗,第二次在第二片复叶展开时定苗。间苗时应注意淘汰弱株、病株和杂株,保留健壮株。

  (3)中耕除草

  东农36号大豆在幼苗期生长缓慢,杂草容易滋生;大豆有根瘤菌共生,根瘤菌是好气性细菌,中耕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根瘤菌的繁殖增生。多次中耕除草还可加强土壤的爽水性和蓄水性。为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和根系

  发育,应提早进行人工铲地除草与机械或畜力中耕。在东农36号大豆生长过程中,一般可进行2~3次中耕除草。1)前趟一犁。促幼苗快出土、长得壮。一般平播大豆。子叶刚出土尚末展开前,采用小铧溜子先趟一犁。深松土不培土。垄上播种的,也在大豆刚拱出2片子叶尚未展开时,深趟一犁。2)铲趟。第一次在大豆苗照垄后,不晚于第一片复叶展开,结合间苗进行人工铲地除草,而后利用畜力或机械中耕,一般耕深约15厘米,埋土不超过子叶痕。第二次在子叶落黄时进行,耕深10~12厘米,可结合施用苗肥。第三次在初花期,结合施花肥进行。培土的高度以达到子叶节为度,既可促进根系生长,又可防止倒伏。

  (4)化学除草

  草害是豆田的严重问题,尤其对于高温多雨地区来说严重影响大豆产量。采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是农业现代化中一项先进技术,正确使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2、生育中期的管理

  生育中期,东农36号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生长速度加快。此期主攻目标是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防止倒伏,增花保荚。

  (1)中耕与追肥

  在初花期完成3次中耕的最后1次,中耕深度10厘米左右,埋土不超过第一复叶节。并可根据大豆生长情况,适量追施氮、磷配合肥,如亩施尿素4~5千克和过磷酸钙7.5~10千克。

  (2)灌溉及追肥

  在东农36号大豆初花期,土壤含水量低于65%时,应及时进行灌溉,并视植株生长情况叶面喷肥。一般亩用0.75~1千克尿素加磷酸二氢钾0.3千克,对水30升叶面喷施。采取喷灌灌溉方法的,可结合喷灌叶面喷肥。

  (3)防治病虫害(详见上目录)

  (4)施用壮秆剂

  喷洒生长调节剂三碘苯四酸(TIBA)可以抑制东农36号大豆徒长,使植株收敛,茎秆矮化,防止倒伏,有利于花荚形成。始花期,亩用3~5克三碘苯甲酸粉剂或15~18毫升乳剂,对水25~30升喷洒;盛花期亩用粉剂8~10克,乳剂30~40毫升,加水40~50升喷洒。

  (5)摘心

  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时,东农36号大豆容易发生徒长倒伏,使植株下部花荚严重脱落,造成减产和品质降低。摘心能防止倒伏,促进植株多分枝和着生较多的花簇,增加有效荚数,使籽粒饱满,成熟一致,提高产量。

  摘心效果因气候、土壤、品种而异:湿润多雨年份效果显著,土壤肥沃的效果较显,晚熟品种、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茎叶繁茂性强的品种效果均较好。一般适宜的摘心时期,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以在开花盛期及开化末期较好。摘去主茎顶心半寸左右即可。

  3、生育后期的管理

  生育后期的主攻目标是加速鼓粒、增粒和增重。

  (1)拔除田间杂草

  东农36号大豆的3次中耕及人工铲地,对于消除行间杂草较为有利,而行内杂草还有残存,特别在东农36号大豆生育后期,气温高、湿度大,行间杂草发育快,生长高大,与大豆争水、争肥,必须及早清除。清除田间杂草一般能提高产量13%~26%。

  (2)追肥

  进人鼓粒期后,大豆需肥量大。这时根瘤菌固氮能力逐渐衰退,要求补充营养。可根据生长情况,用尿素0.75~1千克,钼酸铵10~30克,磷酸二氢钾100~300克,对水15 ~25升喷叶。

  (3)灌增重水

  鼓粒期,豆粒增大,需水量大。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70%~75%时,需及时灌溉。

  4、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促进或抑制生长发育、协调相互之间平衡的植物激素。东农36号大豆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往往会出现生长和发育不协调的现象,如生长快而发育慢,或发育快而生长慢。前者不仅降低产量而且成熟延期,后者成熟虽早但产量很低。

  

相关科学家

  王金陵,1917年3月15日出生在江苏徐州。中国著名的作物遗传育种家、农业教育家、中国杂交大豆育种的开拓者、东北农业大学的终身教授。 王金陵教授在大豆特别是大豆遗传育种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享有“北豆之父”的美誉。在几十年的大豆科研工作中,他带领助手们育成了以“东农4号”、“东农36号”为代表的30多个优良大豆品种,其中16个品种已大面积推广。“东农4号”育成于六十年代,它的育成是关内及新中国东北地区大豆杂交育种的里程碑,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东农36号”为超早熟高蛋白品种,它的育成打破了高纬度大豆栽培的禁区,使大豆生产北界向北推进了100多公里,并获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大豆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0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162 次

最近更新:2015/11/3 16:48:53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