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肉慈菇
编辑词条摘要
形态特征
株高70~75厘米,开展度80厘米。叶片长35厘米,宽15厘米,绿色,叶柄粗大,微弯曲,长60厘米,直径4厘米,中有缺坑。③栽培要点。当地在2月用球茎育苗,苗期40~50天。7月至8月定植,株、行距各40厘米,水深保持66~100厘米。施肥着重基肥及9月前追肥。注意防治蚜虫。11月初“圈根”,即离植株四周66厘米处,用镰刀割断地下匍匐枝,使营养集中,促进球茎肥大。收获期12月到翌年3月。④适宜范围。适于广东省种植。
食用价值
【性味】 甘、苦,凉。【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习性生于浅水沟、溪边或水田中。我国各地普遍栽培,间或有野生。采收加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土,洗净备用。分布慈菇主要分布于大石镇沙溪、洛溪、大兴、东乡等村,每年种植面积1200多亩,一般亩产1600公斤,年总产量2000多吨。大石慈菇栽种于低洼、肥沃的水田里,由于栽培条件好,出产的慈菇个体较大,品质特优。每年8月上旬种植,12月底至翌年2月采收上市。观赏应用慈菇叶形奇特,适应能力较强,可做水边、岸边的绿化材料,也可做为盆栽观赏。慈菇自古至今别名甚多,最通用的又叫做“芽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载,慈菇一根生12子,即是说慈菇一根有12个果实;而事实上慈菇一根多者有15个,少者也不会少过6个。慈菇是水生的草本植物,大者如杏,小者如粟。优良品种的是生于广东的“白肉慈菇”。它的优点在于含丰富的淀粉质,适于长期贮存,故曾被称为“救荒本草”。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 孕妇,便秘者不宜多吃;2. 适宜咳嗽白肉
白肉慈姑痰中带血、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脚气病、神经炎患者多食。营养价值慈菇含丰富淀粉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和磷。能解毒凉血、健胃止咳。慈菇在大石镇种植历史悠久,是大石镇的传统土特产品。慈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培,须根系,匍匐茎末端积累养分,肥大形成球茎。球茎扁园形,肉质较坚实,皮和肉均呈黄白色,含丰富淀粉质,稍有苦味,风味独特。
参考资料
2. 慈菇的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 .中华素食网.2013-6-18[引用日期201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