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姬菇

编辑词条

摘要

真姬菇
      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 (Peck) H.E.Bigelow又名Maki Mushroom、姬菇、玉蕈、斑玉蕈,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真姬菇外形美观,质地脆嫩,味道鲜鲜,具有海蟹味,在日本称之为“蟹味菇”、“海鲜菇”。目前,栽培品种有浅灰色和纯白色两个品系,白色品系又称为“白玉蘑”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3-15cm,幼是扁半球形,后稍平展,中部稍凸起,污白色浅灰白黄色,表面平滑,水浸状,中央有浅褐色印隐斑纹(似大理石花纹)。菌肉白色,稍厚。菌褶污白色,近直生,密或稍稀,不等长。菌柄细长稍弯曲,长3-11cm,粗0.5-1cm,表面白色,平滑或有纵条纹,实心,往往丛生而基部相连或分叉。孢子卵白色。孢子光滑,无色,宽椭圆形或近球形,4-5.5μm×3.5-4.2μm。

药用价值

  斑玉蕈是北温带一种优良的食用菌。日本及中国已人工栽培。与榆生离褶伞形态近似,但此种表面不呈现花纹状印斑。有报道抗癌。斑玉蕈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极佳,还具有独特的蟹香味,在日本有"香在松口蘑、味在玉蕈"之说。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90年代以来张婤先生就对斑玉蕈的栽培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且获得了成功,"蟹味菇"的名称由此而来。每100克可食部分含水量92.5克,蛋白质2.1克,脂质0.3克,碳水化合物(糖质3.7克,纤维0.7克),灰分0.7克(其中钙2毫克,磷75毫克,铁1.1毫克),维生素A 1U,维生素B1 0.08毫克,维生素B2 0.5毫克(可以加速体内脂肪的代谢,有美容的效果)。

  斑玉蕈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精氨酸含量高于一般菇类,对青少年智、增高起着重要作用。斑玉蕈子实体中提取的β-1,3-D葡聚糖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活性,而且从斑玉蕈中分离得到的聚合糖酶的活性也比其它菇类要高许多,其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和有机溶剂提取物有清除体内自由基作用,因此,有防止便秘、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独特功效。作为大众消费的食品其货架期长,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

品种介绍

  真姬菇学名(Hypsizygus marmoreus (Peck) H.E.Bigelow),又名玉蕈、斑玉蕈、荷叶离褶伞。因它具有独特的蟹鲜味,故有人称它为蟹味菇、秀珍菇、海鲜菇。目前栽培的有浅灰色和纯白色两个品系,白色品系又称“白玉菇”、“玉龙菇”,深受市场欢迎。多为工厂化栽培。

  该菇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鲜菇中含粗蛋白3.22克、粗脂肪0.22克、粗纤维1.68克、碳水化合物4.56克、灰分1.32克,磷、铁、锌、钙、钾、钠的含量非常丰富,维生素B1、B2、B6、C的含量也较一般菇类高,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食用菌。从20世纪70年代起,真姬菇就开始风靡日本市场,后引入中国。1986年至1990年间,中国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进行小面积栽培,产品以鲜菇或盐渍菇出口日本。

  真姬菇栽培与其他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区别是在菌丝长满菌袋后需要较长的后熟期,后熟期一般为30-60天。

  近几年随着需求的著。

  栽培技术增加,真姬菇的生产和发展逐渐趋热,各地的发展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非常显

  目前,真姬菇栽培的主要方式是瓶栽和袋栽。可利用现有菇房、菇棚、地下室或半地下菇棚栽培。现将真姬菇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培养料配方:①木屑55%,棉子壳29%,麸皮10%,玉米粉5%,石膏粉1%。②棉子壳83%,麸皮或玉米粉8%,黄豆粉4%,石灰粉2%,过磷酸钙3%。③棉子壳80%,玉米心14%,麸皮5%,石膏粉1%。以上三种配方可任选一种。

  2.接种发菌:将培养料的含水量调到65%,进行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冷却至室温后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接种后将菌袋搬入发菌室内培养。瓶栽采用6行6层式长垛排列,袋栽采用井字形多层式排列。切忌大垛堆积,以免高温烧菌。发菌温度控制在20~23℃,空气相对湿度调至60%~70%,培养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4%以下,在黑暗或弱光下发菌。真姬菇的菌丝长满料后不会马上扭结现原基,必须在自然条件下越季保存,待贮足营养物质,达到生理成熟后,在适宜温度下才能出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的标志是色泽由纯白色转为土黄色。

  3.出菇管理:菌袋(瓶)进棚前,先在棚内地上每隔50厘米筑一条22厘米宽、10厘米高的土埂,并向空间喷雾,把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再将菌袋两头在地上轻柔一下,使袋膜与料面分离,再解开袋口,用带锯齿状小铁片搔去料面的厚菌苔,将菌袋分层卧置土埂上,随手将两头袋口薄膜轻轻拉直自然张口,以维持料面处于一个湿润的小气候环境之中,菌袋叠放5~8层高为宜。如果是栽培瓶,应将瓶底相对,瓶口朝外双行排放,搔菌后仍要加盖,以保护料面。催蕾期间,室温在13~16℃,光强度500~1000勒克斯,保持空气新鲜、湿润,二氧化碳浓度0.5%以下,空气相对湿度90%~95%。当针头状菇蕾分化出菇盖时,室温保持在12~14℃,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5%~90%,光照250~500勒克斯。在这种稍低温、不过湿、光线适宜的条件下培育出的菇肉质脆嫩,菇盖肉厚,菇色好,菇柄粗,质量好,产量高。

  4.采菇:中国栽培的真姬菇产品,主要以盐渍品出口,对产品的要求是色泽正常,盖径在1~3.5厘米,3.5厘米以上的不超过10%。所以,不能待子实体完全成熟时采收,应在每丛中最大一株菇盖直径达4厘米左右时整丛采下,这样大部分菇体经加工后符合出口要求。

生物特性

  真姬菇子实体丛生,每丛15~50株不等,有时散生,散生时数量少而菌盖大。菌盖幼时半球形,边缘内卷后逐渐平展,直径4~15厘米,近白色至灰褐色,中央带有深色大理石状斑纹。菌褶近白色,与菌柄成圆头状直生,密集至稍稀。菌柄长3~10厘米,粗0.3~0.6厘米,偏生或中生。孢子阔卵形至近球形,显微镜下透明,成堆时白色。

  菌丝发育温度范围为9-30℃,适温22-24℃;子实体原基分化在4-18℃,生长适温10-14℃;培养料含水量在65%左右为宜,出菇前补充水分,使含水量达70%-75%。菇蕾分化期,菇房相对湿度98%-100%为宜。菇体发育期菇房相对湿度90%-95%;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但菇雷分化期应有弱光刺激。子实体生长有向光性,如在地下室或山洞栽培,每昼夜应开日光灯10-15小时;真姬菇生长的各阶段需要新鲜空气,尤其是原基大量发生时每小时应通风4-8次;菌丝生长阶段的最适pH值6.5-7.5。真姬菇是北温带秋季和冬季发生的食用蕈菌。

  发育特性

  真姬菇的菌丝体白色,棉毛状,气生菌丝不旺盛,不分泌黄色液滴,不形成菌皮。在培养程中可产生节孢子和厚垣孢子。真姬菇抗逆性较强,其生活条件与香菇、平菇等其它木腐菌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而且真姬菇的不同菌株对各种生活条件的需求不完全相同,对它们还未完全了解清楚,现将主要的要求介绍如下

  (图)真姬菇 ①营养。真姬菇是一种低温型的木腐菌,栽培原料比较广,如木屑、玉米芯、甘蔗渣和棉籽壳等都可作为主要原料,以用棉籽壳的产量最高。在栽培过程中加少量的辅料,如米糠、麸皮、大豆皮、棉籽饼和玉米粉等可以提高单产。

  ②温度。真姬菇与金针菇、滑菇、香菇和平菇等一样具有变温结实特性。菌丝发育温度范围为9~30℃,适温22~24℃;子实体原基分化在4~18℃,生长适温为10~14℃。

  ③水分。真姬菇培养料含水量以调到65%左右为宜。因其发菌时间较长,培养料会逐渐失水变干,出菇前应补充水分,使含水量达70%~75%。菇蕾分化期,菇房相对湿度应调节到98%~100%。菇体发育时,菇房相对湿度应为90%~95%。

  ④光线。真姬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但菇蕾分化阶段应有弱光刺激。子实体生长时有向光性,如在地下室或山洞栽培真姬菇,每昼夜应开日光灯10~15小时。

  ⑤空气。真姬菇生长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新鲜空气。培养料的粒度要粗细搭配,防止过湿。防止菇房的二氧化碳过浓,原基大量发生时每小时应通风4~8次。

  ⑥pH值。菌丝生长阶段的最适pH值为6.5~7.5。真姬菇发菌需30~45天,菌丝成熟达到有出菇能力要30~60天,菇蕾分化需7~12天,子实体发育成长约5~7天。时间控制应根据不同菌种和温度适当伸缩。细致观察,及时控制,是栽培成败和质量高低的关键。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蘑菇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0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1023 次

最近更新:2015/10/15 21:56:43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