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鹅膏菌
编辑词条摘要
                    
                    
                        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在国外还被称为“死亡帽”。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菌盖初期近卵圆形至钟形,表面灰褐绿色、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菌柄白色,细长,圆柱形,基部膨大成球形,内部松软至空心。菌托较大而厚,呈苞状,白色。菌环白色,生菌柄之上部。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在南方的江苏、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此菌极毒(据记载,幼小菌体的毒性会更大)。
                
                
                
                基本资料
中文学名:毒鹅膏菌
拉丁学名:Amanitaphalloides(Vaill.:Fr.)Secr.
中文别名: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1]
分类地位:担子菌纲、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边缘无条纹,菌盖在初期近卵圆形至钟形,开伞后近平展,表面灰褐绿色、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往往有放射状内生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细长,圆柱形,长5-18cm,粗0.6-2cm,表面光滑或稍有纤毛状鳞片及花纹,基部膨大成球形,内部松软至空心。菌托较大而厚,呈苞状,白色。菌环白色,生菌柄之上部。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此菌有剧毒,其中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该菌含有毒肽和毒伞肽两大类毒素。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1]
蘑菇种类
含有鹅膏肽类毒素的蘑菇主要有鹅膏属、盔孢伞属和环柄菇属中的一些种类,但导致人们中毒死亡的绝大多数是鹅膏菌属的种类。在欧洲,导致死亡的95%是由毒鹅膏所致,因此人们对于鹅膏肽类毒素的研究所用材料主要来自毒鹅膏。最近的研究表明毒鹅膏在美国、南非、马来西亚、墨西哥、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也有分布和中毒事件发生。中国鹅膏菌种类相当丰富,迄今为止,我国此属已记载约100种,但很多种类沿用了欧洲、北美的鹅膏菌名称,如一些很重要的有毒鹅膏菌沿用了欧洲的毒鹅膏、白毒伞、鳞柄白毒伞等。在中国及东亚地区,主要的剧毒鹅膏菌有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和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江苏、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1]
参考资料
                    1. 毒鹅膏菌 .中国科普博览[引用日期2012-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