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菌
编辑词条摘要
简介
猴头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我省东北和西北部山区均有出产。每年八九月久雨初晴之际,是猴头菌的盛产季节。在深山密林中潮湿温和、空气流通的地方,一只只毛茸茸的猴头菌寄生在桦、栎等树干上。色白并带有淡黄或粉红色,远望颇似一只只乖巧机灵的金丝猴,故得名猴头菌。猴头菌营养丰富,含有多肽及糖类、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有增强细胞活力、抗癌、美容健体等功能。猴头菌菌肉脆炒、荤炒、清炖、蒸煮等,是难得的珍馐。
形态
子实体形状似猴子的头,故名猴头。新鲜时白色,干燥后变为淡褐色,块状,直径3.5~10cm,基部狭窄。除基部以外,均密布肉质针状的刺,刺伸直而发达,下垂,长1~3cm,直径1~2mm,刺表布以子实层,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囊近球形或球形,透明无色,壁表平滑。
分布
生于胡桃、栎树等阔叶树种的立木及朽木上,或生长在活体立木的受伤处。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河南、浙江、湖南、甘肃、四川、西藏、贵州等省区。
采制
夏、秋季采摘,阴干。
成分
含多糖类及氨基酸,并含多肽类及草菌酸。
药理
猴头菇菌丝体中的肽类和多糖类物质制成口服片剂,对小鼠肉瘤(S180)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对皮肤癌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临床
用于治疗胃癌、肠癌、食管癌等。
猴头菌片:内含猴头菌干浸膏0.13g。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自1975年始应用此猴头菌片,治疗胃癌134例中,显效率13.4%,总有效率为78.5%。上海治疗上消化道癌166例,治疗结果,显效与有效者106例,总有效率为63.9%。江苏治疗117例晚期肠道癌,显效率为12.6%,总有效率为79.3%。
据中国1975年开始以猴头菌片治疗消化道肿瘤。胃癌总有效率68.6%,食管癌为78.5%;另据报道猴头菌治疗胃癌、贲门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达69.3%,其中显效占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