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甜2号
编辑词条摘要
基本信息
品种名称:仲甜2号
品种类型:玉米
审定编号:粤审玉2007002
选育单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农业与园林学院、广东省广州金凤农艺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T-18-1/T-19-1[1]
特征特性
仲甜2号系甜玉米单交种。秋植生育期74~76天,比穗甜1号迟熟4天,比粤甜3号迟熟2天。植株生长旺盛。株高203~206厘米,穗位高67~69厘米,穗长21.2~21.9厘米,穗粗5.0~5.3厘米,秃顶长1.1~2.0厘米,单苞鲜重358~380克,单穗净重290~302克,千粒重395~407克,出籽率68.21%~71.72%,一级果穗率85%~86%。可溶性糖含量21.93%~29.44%,果皮厚72.4~78.2微米,适口性评分83.3~84.0分。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抗倒性较强。[1]
产量表现
2004、2006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1042.2公斤和1025.7公斤,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23.11%,比粤甜3号增产17.71%,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1]
栽培技术
1、周围500米内不要种植其它类型玉米;
2、春播2月底至3月中旬,秋播7月底至8月份,亩植3200~3400株;
3、授粉后20~25天可采收。[1]
制种技术
按1.2米包沟起畦。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或父本晚播3~5天。父母本行比1:6。每畦种两行母本,亩植3000株,父本亩植800株左右。加强人工辅助授粉。[1]
审定意见
广东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仲甜2号为甜玉米单交种。秋植生育期比粤甜3号迟2天。产量高,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种粤甜3号相当,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抗倒性较强。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适宜广东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1]
参考资料
1. 基本信息、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制种技术、审定意见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