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类玉米
编辑词条摘要
生态特性
墨西哥类玉米生长旺盛,生长期长,分蘖期占全生长期的60%,在南方,3月上中旬播种,9~10月开花,11月种子成熟,全生育期245天。分蘖的植株,开花晚,成熟比主茎晚15天左右。种子成熟后,易落粒。在北方种植,营养生长较好,往往不能结实。
种子由于外面有硬壳保护,影响种子吸水,因此,播种时要求土壤水分较好。播种要求温度为18~25℃,10天即可出苗。45~50天开始分蘖,分蘖期140天。分蘖力强,一般单株分蘖可达15~30株,有的可达55株以上。墨西哥类玉米苗期生长慢,到5片叶后开始分蘖,生长速度加快,日生长量2.1~3.7cm。最适宜的生长气温为24~27℃。生长速度与水分、养分、温度、光照呈正相关。
墨西哥类玉米适宜生长在海拔500m左右的平地,土壤pH6.5~7.5,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耐高温,38℃高温生长旺盛,不耐渍涝和霜冻。
饲用价值
墨西哥类玉米质地脆嫩,多汁,甘甜,适口性好,青饲、青贮、干草为牛、羊、马、兔、鹅所喜食,也是淡水鱼类的优良青饲料。再生性强,在广西每年可刈割4~5次,亩产鲜草7500~10000kg。
栽培要点
墨西哥类玉米播种的土地要选择平坦、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施足基肥。条播或穴播,行距30~40cm,株距30cm,每亩用种子量0.5kg左右,出苗后至5片叶时生长开始加快,应追施氮肥5~10kg/亩,并结合中群培土。
青饲用,可在苗高1m左右刈割,每次刈割后均追施氮肥;青贮用,可先刈割1~2次青饲后,当再生草长到2m左右高,孕穗时再刈;做种子用,也可刈割2~3次后,待其植株结实,雌穗花丝枯萎变黑时,苞叶变黄即可收获,过晚易落粒,造成损失。每亩收种子50kg左右。
品种特征特性
墨西哥类玉米系1年生禾本科饲料植物,形似玉米;种子颖壳坚硬;生育期210~240天。最适温度为25~35℃,能耐40℃短期高温,不耐低温霜冻。具分蘖力强、叶宽、高产优质和适口性好等特性。亩产鲜草量在0.5~1万公斤之间。
栽培技术要点
1、合理选地:最适于土层深厚、排灌便利的土壤栽培。在山坡地种植,要有水源灌溉。2、整地与施用基肥:播地种植前需除杂耕翻,耕深20~30cm,可结合施用基肥,每亩施厩肥2000公斤和复合肥25~50公斤。3、播种:春夏两季都可播种,以3~4月间播种的效果好。当地温稳定在15℃时即可下种。种子在播前需要翻晒6~8小时,然后在30~40℃水中浸种24小时。播后覆细土2~2.5厘米,保持土壤湿润10~14天即可出苗。条播时,株行距以50厘米×50厘米为宜,播量每亩1.5公斤。穴播时株距以60厘米×60厘米为宜,播量每亩1公斤。采用育苗移栽时,当株高18~25厘米、叶片5~6叶时,即可移入大田栽种。4、田间管理:出苗后1个月内必须锄草1~2次,并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还要做好间苗或补苗工作。当苗高8~10厘米时,每亩可浇施尿素3~5公斤;当株高50厘米以上时,应重施分蘖肥,每亩可施尿素10公斤。在刈割前5天应施追氮肥15~20千克/亩,也可用发酵充分的沼液浇施或灌溉,以减少化肥成本。每次施用化肥后应灌溉一次。如遇蚜虫或红蜘蛛侵害时,可用40%乐果乳剂100倍液喷施杀灭。喷农药后,至少要经过10天以上才能刈割利用,以免动物食后发生有机磷中毒。科学刈割利用:第一次刈割的植株高度不宜太高,以不超过60厘米为宜,从第二次刈割起,应根据不同饲喂对象,确定不同的刈割高度。用作饲喂牛羊时,植株高度以1.5~2米为宜;用作兔、鹅、鱼、火鸡和鸵鸟等动物的饲料时,植株高度应限制在1米以内。刈割留茬高度为10~12厘米,以避免割掉生长点。另外,雨天不要刈割,以免烂芯。除鲜喂外,还可利用生长旺季制作青贮饲料,以备寒冬和早春时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