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占地菇

编辑词条

摘要

本占地菇
  本占地菇(Beech Mushroom /Buna Shimeji Mushroom/Hon Shimeji Mushroom),原是生长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野生珍稀名贵食用菌,产量极其稀少。它闻似山珍松茸,食同海味鲜甜,质地脆嫩,无渣无纤,满口溢香,并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质、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据日本医学研究证实,本占地菇在防止老年痴呆症、心脑血管疾病和胰腺炎等疾病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明显功效。

生长环境

  本占地菇又名玉蕈离褶伞(学名:Lyophyllum shimeji)、占地菇、本菇、九月菇,为口蘑科离褶伞属的蕈类,日文称本占地、大黒占地,分布于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仅分布于东亚。该物种的模式产地为日本。

  蘑菇经过大自然的选择而生存下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活习性。对环境条件的反应可以从温度、湿度、酸碱度、空气、光照等方面讨论。

  一、温度:蘑菇不同的品种、发育阶段、栽培条件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菌丝体适应在摄氏5—32度生长,最适宜温度是摄氏22—24度。子实体适应在摄氏7—25度生长,最适宜温度是摄氏12—16度。从菇蕾形成到子实体成熟,温度渐降为好。孢子适宜摄氏23—25度萌发。

  二、湿度:湿度是指环境中的含水量,包括培养料、复盖土、空气中。培养料湿度以55—68%为宜,低于50%菌丝发育不良,菇体小,易开伞。高于70%时则抑制菌丝生长,不利透气,杂菌多。复盖土以18—20%为宜。菇房的空气湿度在菌丝生长时期以80—85%为宜,子实体发育时期以85—90%为宜。

  三、酸碱度:菌丝体可以在酸碱度5—8的环境中生长,最适宜酸碱度6.8—7。菌丝体生长过程的代谢作用产生草酸、碳酸等物改变基质的酸碱度,所以培养料接种时酸碱度7—7.5为宜。复盖土以酸碱度7—7.5为宜。

  四、蘑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生长过程中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菌丝阶段呼吸水平稍低,因此消耗的氧气不多,放出的二氧化碳也不多。子实体发育阶段呼吸水平大大提高,要求大量氧气,也放出较多二氧化碳。这个时期要做好通风、透气、换气工作。

  五、光照:蘑菇菌丝体不含光合色素,生长过程不需要光照。生长环境只要有稍弱的漫射光,甚至黑暗中,菇体都会长得肥大、柄短、白净、脆嫩。

特征

  菌体高2-8厘米,开始为馒头半球形或斗笠形,成熟后展开变平为菌盖,菌盖直径2-12.5厘米,不黏且平滑,中部稍突起或凹陷,颜色为灰褐色或淡灰色,上有白色斑纹,盖缘平滑内卷。菌柄长3-8厘米,直径一般为1.2-2.5厘米,最粗可达3.2厘米,白色,实心,下部酒坛或腰鼓状膨大。肉质致密,白色肥厚,美味。孢子直径4-6微米,无色,光滑球形。子实层内及其他部位无囊状体。本占地菇为外生菌根真菌,秋季9月-11月初生于阔叶林中,子实体生长在林地上,单生或群生。

  本地菇在日本一般生于枹栎(Quercus serrata)和赤松林中,在中国首次发现是于云南景谷的染木树(Saprosma ternatum)和梨树林的腐烂枝叶中。

  从菌株的研究可得知,菌丝生长温度为5-32℃,最适温度为25-26℃。子实体发育温度为15℃左右。

人工栽培

菌床栽培

  本占地菇是一种不易栽培且稀有的菌根真菌,但仍可利用菌床进行人工栽培。1999年宝生物工程株式会社(TaKaRa Bio)发现在特殊情况下一部分菌根真菌的菌株在特殊情况下会分解淀粉,之后用大麦等谷物作为主要成分,成功利用菌糸瓶法人工栽培本占地菇。菌丝生长需要足够的氧和铁。单糖也可用作除淀粉外的碳源。最适生长pH为5.4左右。

林地栽培

  本占地菇需要树龄15-25年的枹栎和赤松林,环境为小乔木和草地,落叶需清除。为获得更高的生长率,可将菌丝定植在未生长本占地菇的苗木上,子实体成熟后菌根就可固定。

盆钵栽培

  剥开赤松树皮,然后用泥炭藓(Sphagnum)包裹使其长出菌根,然后将菌丝块移植入花盆中使子实体发育。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蘑菇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0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214 次

最近更新:2015/7/6 11:44:56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