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林地蘑菇

编辑词条

摘要

白林地蘑菇
  白林地蘑菇又名又名林生伞菌,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初期扁半球形,后平展,白色或淡黄色,有时中部浅褐色,覆有平伏的丝状纤毛,边缘常开裂。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白色,渐变粉红色、褐色、黑褐色,密,离生,不等长。菌柄污白色,松软到中空,近圆柱形,基部稍膨大,伤后变黄色,尤其基部更明显。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上部,上表面平滑,下面棉绒状,大,易脱落。褶缘囊体近洋梨形。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分布于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又名林生伞菌,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宽6.5-11cm,初扁半球形,后平展,白色或淡黄色,有时中部浅褐色,覆有平伏的丝状纤毛,边缘时常开裂。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白色,渐变粉红色、褐色、黑褐色,密,离生,不等长。菌柄长7-15cm,粗0.6-1.5cm,污白色,松软到中空,近圆柱形,基部稍膨大,伤变黄色,尤其基部更明显。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上部,上部平滑,下面棉绒状,大,易脱落。孢子印深褐色。孢子褐色,椭圆形到卵形,光滑,多数有一个油滴,5-8×3-4.5μm。褶缘囊体近洋梨形。

分类地位

  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

分布范围

  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区。夏秋季于林中地上单生到散生。

经济用途

  可食用。菌肉厚,味道较好,但也有怀疑的记载,食用时注意。

保鲜方法

  盐水浸泡:将鲜蘑菇根部的杂物除净,放入1%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捞出后沥干水分,装入塑料袋中可保鲜3~5天。 清水浸泡:将鲜蘑菇洗净后放入容器中,倒入清水淹没蘑菇,如蘑菇上浮可压个重物。此法宜于短期存放,要注意不要采用铁质容器,以免鲜蘑菇变黑。

  如蘑菇数量较多,可将鲜蘑晾晒一下,然后装入非铁质容器中,放一层鲜蘑菇撒一层盐。此法可使蘑菇的保存期达1年以上。

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抗逆性强,子实体大、圆正、买相好,产量较高,适合本地区林地提早栽培。

  提早栽培

  提早栽培,超前上市是林地蘑菇高产、高效的显著特点。5年以上的旱田林遮光率在5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提高5—10个百分点,气温下降1—5℃。林地蘑菇可提早到7月10日堆料,8月10日播种,9月20日上市。上市期较本地非林地蘑菇提早15天,较苏南、浙江、福建等地提早30—40天,早市蘑菇的价格较正常上市的高50%以上。

  棚室搭建

  林地蘑菇适宜中型弓棚地畦式栽培,7月底8月初建好生产大棚。标准菇棚宽6米、长25米、高1.8米,过大不利换气散热,过小又增加生产成本。在地势高爽、排水条件好的旱田林地大行内建棚,每标准棚需厚7—8丝、宽8米、长30米农膜1张,7—8米长竹竿150根,直径8厘米、长2米的立柱40根,铁丝2.5kg,玉米秸、稻草等遮光隔热草若干。菇棚竹竿间距40厘米,支撑立柱3排,中间立柱高1.8米,两侧立柱高1.5米,立柱行距1.8米、间距1.5—2米。棚架上盖农膜,菇棚两侧压上玉米秸,棚顶盖15厘米厚的稻草。沿菇棚两侧开挖宽40厘米、深30厘米的爽水沟1条,爽水沟要与林地的腰沟和田头沟相连,以利雨季排水降渍。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蘑菇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0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213 次

最近更新:2015/7/6 11:27:48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