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科702
编辑词条摘要
审定编号
国审玉2012010[1]
蒙审玉2010042号
豫审玉2011008
冀审玉2012016号
2012年12月24日通过国家三大玉米主产区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10。[1]
运营单位
伟科702由郑州伟科作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由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独家运营。[2]
品种来源
以WK858为母本,798-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母本是以(8001×郑58)×郑58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父本来源于(昌7-2、K12、陕314、黄野四、吉853、9801)与高抗倒伏材料组配成育种小群体经连续二次混合授粉后的群体。
内蒙古审定
性状描述
幼苗:叶片绿色,叶鞘浅紫色,第一叶匙形。
植株:紧凑型,株高260cm,穗位94cm,18片叶。
雄穗:一级分枝7-13个,护颖绿色,花药黄色。
雌穗:花丝浅紫色。
果穗:长筒型,白轴,穗长19.3cm,穗粗5.1cm,秃尖1.6cm,穗行数14-16,行粒数39.0,穗粒数594,单穗粒重203.3g,出籽率84.6%。
籽粒: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7.0g。
品质测定
2009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49g/L,粗蛋白8.57%,粗脂肪3.70%,粗淀粉75.25%,赖氨酸0.25%。
抗性鉴定
2009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抗性鉴定,中抗大斑病(5MR),中抗弯孢菌叶斑病(5MR),中抗丝黑穗病(9.1%MR),高抗茎腐病(0%HR),中抗玉米螟(5.6MR)。
试验情况
200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晚熟组预备试验,平均亩产888.8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4%。
平均生育期135天,比对照晚2天。
200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953.4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1%。
平均生育期132天,比对照晚1天。
200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90.5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
平均生育期135天,比对照晚1天。
栽培技术要点
亩保苗4500株左右。
适宜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赤峰市、通辽市≥10℃活动积温2900℃以上地区种植。
河北审定
(审定编号:冀审玉2012016号) 幼苗叶鞘浅紫色。成株株形紧凑,株高257厘米,穗位108厘米,全株叶片数20~21片,生育期104天左右。雄穗分枝6~12个,护颖绿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红色。果穗筒形,穗轴白色,穗长17.9厘米,穗行数16行,秃尖1.1厘米。籽粒黄色,半马齿形,千粒重353.7克,出籽率86.5%。
2011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籽粒粗蛋白(干基)9.19%,粗脂肪3.5%,粗淀粉73.79%,赖氨酸0.26%。
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09年中抗小斑病、大斑病和茎腐病,高感矮花叶病;2010年抗矮花叶病,中抗茎腐病,感小斑病和大斑病。
2009年河北省夏播玉米高密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8千克,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5千克。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4千克。
建议在河北省唐山、廊坊市及其以南夏播玉米区夏播种植。
河南审定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7-101天。株型紧凑,叶片数20-21片,株高246-269cm,穗位高106-112cm;叶色绿,叶鞘浅紫,第一叶匙形;雄穗分枝6-12个,雄穗颖片绿色,花药黄,花丝浅红;果穗筒型,穗长17.5-18.0cm,穗粗4.9-5.2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3.7-36.4粒,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34.7-335.8g,出籽率89.0%-89.8%。2008年高抗大斑病(1级)、矮花叶病(0.0%),抗小斑病(3级)、弯孢菌叶斑病(3级),中抗茎腐病(16.28%),高感瘤黑粉病(45.71%),中抗玉米螟(6.0级);2009年高抗大斑病(1级)、矮花叶病(0.0%),抗小斑病(3级),中抗茎腐病(24.4%)、瘤黑粉病(7.7%),高感弯孢菌叶斑病(9级),感玉米螟(7级)。2009年粗蛋白质10.5%,粗脂肪3.99%,粗淀粉74.7%,赖氨酸0.314%,容重741g/L。籽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1等级国标;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2等级国标;饲料用玉米1等级国标; 高淀粉玉米2等级部标。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省玉米区试(4000株/亩三组),10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亩产611.9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9%,差异不显著,居17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9年续试(4000株/亩三组),10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亩产605.5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9%,差异极显著,居19个参试品种第1位。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平均亩产608.7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2%,增产点比率为100%。2010年省玉米生产试验(4000株/亩BI组),13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亩产584.2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6%,居10个参试品种第2位。
国家试验
伟科702在国家试验中的表现
区域试验情况产量(kg)增长幅度(%)对照位次
东华北2010区试试验743.47.38郑单958第二
2011区试试验796.87.03郑单958第一
2011生产试验790.310.3郑单958第一
黄淮海2010区试试验623.44.87郑单958第一
2011区试试验604.88.1郑单958第一
2011生产试验612.37.9郑单958第一
西北2010区试试验945.810.89郑单958第一
2011区试试验1066.813.04郑单958第一
2011生产试验1001.98.8郑单958第一[3]
国家审定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10[1]
品种名称:伟科702
选育单位:郑州伟科作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K858×WK798-2
省级审定情况: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河南省、2012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8天,西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期131天,黄淮海夏播区出苗至成熟100天,均比对照郑单958晚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保绿性好,株高252~272厘米,穗位107~12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8~19.5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4~39.8克。东华北春玉米区接种鉴定,抗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弯孢叶斑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西北春玉米区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和茎腐病,感丝黑穗病和玉米螟,高感矮花叶病;黄淮海夏玉米区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南方锈病,感小斑病和茎腐病,高感弯孢叶斑病和玉米螟。籽粒容重733~770克/升,粗蛋白含量9.14%~9.64%,粗脂肪含量3.38%~4.71%,粗淀粉含量72.01%~74.43%,赖氨酸含量0.28%~0.30%。[1]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70.1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7.2%;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90.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3%。2010~2011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17.9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6.4%;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4.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1%。2010~2011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006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2.0%;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0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8%。[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晚熟区、山西中晚熟区、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天津市春播种植;河南、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东、陕西关中灌区、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夏播种植;甘肃、宁夏、新疆、陕西榆林、内蒙古西部春播种植。[1]
技术要点
播期和密度:夏播6月20日前播种,一般每亩3500-4000株左右,高水肥地块可种每亩4500株左右。
田间管理: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苗期注意防治蓟马、棉铃虫、玉米螟等害虫,保证苗齐苗壮。苗期少施肥,大喇叭口期重施肥,同时用辛硫磷颗粒丢芯,防治玉米螟。突出抓好中前期田间管理以达到夺取稳产高产的目的;适时收获:玉米籽粒乳腺消失或籽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时收获。[1]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河北、陕西、山西、甘肃、宁夏、新疆、北京、天津、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种植。[3]
高产示范
40亩玉米新品种伟科702实打亩产820公斤
2012年10月17日上午,河南省新乡县农牧局对河南省委常委刘满仓副省长视察的七里营镇种粮大户李修立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伟科702,进行了现场实打验收,40亩伟科702最终总产32800公斤,平均亩产达到820公斤。
2012年李修立引进种植伟科702玉米500亩,实打验收的40亩示范田种植方式和管理措施如下:6月9日至12日播种,播量2公斤/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75/45cm宽窄行种植,株距25cm;每亩施磷酸二铵40公斤作种肥,7月13日亩追施尿素40公斤;6月14日和7月17日各浇水一次;第一次浇水后用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7月7日用奥得腾防治玉米螟,同时每亩混喷肥万钾36克。
收获前农技人员对其进行了测产调查:种植密度4360株/亩,穗行数16行,平均行粒数35.9粒,晒干后千粒重397克,八五折理论单产845.1公斤,与实打产量相近。[16]
知识产权
2013年5月7日,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和郑州伟科作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种业商务网》、《农民日报》、《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网站》联合发表了《玉米新品种伟科702生产经营及知识产权公告》。主要内容如下:
伟科702由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营,其亲本繁殖材料由育种单位专业生产。[17]
伟科702品种权单位郑州伟科作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没有许可其他单位或个人生产经营伟科702。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品种权单位授权生产、经营伟科702,均属侵权和假冒行为。[17]
为有效维护消费者、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品种权单位将充分依靠司法、行政单位对各种侵权和假冒伪劣行为进行打击。
参考资料
2. 伟科702 .中国种业商务网 .2011-12-17 [引用日期2012-09-18] .
3. 邓光联 .中国玉米新品种动态(国家级玉米品种区试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年5月 .
4. 院士盛赞伟科702玉米新品种 .河南科技报 .2012-09-04 [引用日期2012-09-18] .
5. 戴景瑞院士称赞我省玉米新品种“伟科702” .大河网 .2012-08-29 [引用日期2012-09-7] .
6. 全市观摩众人赞叹玉米新品种伟科702长势喜人 .商都网新乡信息港 .20120-09-17 [引用日期2012-11-10] .
7. 要闻简报 .大河新乡网 .2012-09-20 [引用日期2012-09-20] .
8. 项城电视台《乡里乡村》举办掰玉米大赛 .项城市人民政府公众网 .2012-09-26 [引用日期2012-09-27] .
9. 我市《乡里乡村》栏目举办掰玉米大赛 .周口市人民政府 .2012-09-27 [引用日期2012-11-12] .
10. 玉米新品种-伟科702 .农民网 .2012-09-15 [引用日期2012-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