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崖子花生

编辑词条

摘要

红崖子花生
  红崖子花生,也称兴城花生,辽宁省兴城市特产,因主产于该县红崖子镇而得名,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产品微量元素含量高、色泽鲜艳、口感香甜,黄曲霉素含量国内最低,质量上乘,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深受世人喜爱。[1] 

种植历史

  兴城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引进并大面积播种。1931年,该县播种面积达3000亩,亩产110公斤,总产达33万公斤;到20世纪50年代,播种面积达15万亩,年产1.65万吨;2010年,播种面积达20万亩,新品种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亩产200公斤,年产6万吨。新品种繁育基地13300亩。主要产区在红崖子、碱厂、望海、围屏、沙后所等乡镇。

  大产量造就了大市场,每年从红崖子花生市场销售的花生达12万多吨,花生来源除本市外,还有绥中、连山、凌海等省内花生,外省的有河南、吉林部分花生也通过红崖子市场加工外销。红崖子花生市场成为东北地区花生加工、销售的集散地,是国内知名的花生市场。[2]

品质特征

  兴城花生经多次改良、换代,由最早的疲一品种发展为十多个品种。由于气候和土壤等诸多特定因素,兴城花生所含营养非常丰富,脂肪含量为44-45%,出油率40-43%,蛋白质含量24-36%,碳水化合物含量10-24%,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E、钙、锌、铁、锶等无机盐类。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开脾健胃的功效,四粒红花生以其微量元素含量高、色泽鲜艳、口感香甜之特点深受世人喜爱。

  兴城盛产的花生黄曲霉素含量国内最低,小于4ppb。质量上乘,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1]

种植环境

  红崖子镇地处辽宁省兴城市中部,全乡辖19个村,农业人口3.1万人,总耕地面积7.1万亩,属低山丘陵区,大部分土地是丘陵沙壤土,耕地地级多数为5-6级,比较适宜花生的品种。随着近年来辽西地区逐年加重的干旱,自然降水较少,地下水位不断降低,给高水量生长需求的玉米、高粱等旱作农作物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该乡加速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发展花生的种植面积。[2]

产地范围

  红崖子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辽宁省兴城市红崖子镇、望海乡、郭家镇、围屏乡、南大乡、沙后所镇、碱厂乡等7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3]

专用标志使用

  红崖子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辽宁省兴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红崖子花生的法定检测机构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3]

技术要求

  (一)品种。

  白沙1016、唐油4号、花育23、花育32、鲁花12。

  (二)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土壤pH值为6.5至7.5,土壤有机质≥1.0,耕层厚度≥30cm。

  (三)栽培管理。

  1、播种:5月上旬播种,播种量为每公顷300kg荚果。密度为每公顷保苗30万株左右。

  2、施肥:每公顷增施农家肥≥30000kg。

  3、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及贮存。

  9月下旬至10月初,在初霜来临前荚果成熟后及时收获晾干,至花生果含水量降到8%时安全存储。[3]

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目花生果花生仁

  形态荚果为蚕豆形或葫芦形,果壳薄,洁净,大小一致,网纹浅,果形偏小。粒形多见马蹄形、圆柱形;籽粒圆润饱满,大小均匀,种皮光滑,单粒重0.6-0.9克。

  色泽果皮白色,均匀一致种皮粉红色,着色均匀有光泽。

  口感-口感细腻,香甜,脆儿不硬,润而不粘。

  2、理化指标:

  项目指 标

  蛋白质(%) ≥27

  脂肪(%) ≥42

  水分(%) ≤8

  总糖(%) ≥2.5

  黄曲霉毒素不得检出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3]

参考资料

1. 图1来源 及简介历史品质环境等内容参考 . 
2. 种植环境等参考 . 
3. 地理标志内容参考 .

开放分类

花生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532 次

最近更新:2015/6/29 19:30:26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