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核桃
编辑词条摘要
产地环境
盘县位于贵州省的西部,地处云贵高原中部过渡地带,是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支流的分水岭,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高谷深,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2865米,最低海拔735米,立体气候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5.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基本同季,年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271天,年日照时数1593.8小时。
全县辖37个乡镇、450个行政村、52个社区居委会,全县耕地面积9.63万h㎡,宜林宜牧荒山25.23万h㎡,森林覆盖率39%。主要作物有玉米、水稻、麦类、马铃薯、油菜以及各种蔬菜,出产多种水果、干果及烤烟、银杏、杜仲、竹荪等经济作物和中药材。[1]
品种特点
盘县核桃主要品种有泡核桃和云新系列品种,[1] 他们的特点是:
泡核桃
泡核桃,树形中等,树姿开张,树冠圆头形。结果枝为中短枝型,结果枝率52.6%,每果枝坐果2.3个左右。坚果圆形或扁圆形,缝合线窄且明显隆起,壳面光滑。果大,单果重13.8克,核壳极薄,壳厚仅1毫米左右,仁饱满,取仁易,可取全仁,出仁率55.7%。丰产性好,品质极佳,9月上旬成熟。[2]
云新系列
“云新系列核桃良种”是云南省林科院以1978年至1996年,首次选用中国南方著名的晚实良种“漾濞泡核桃”、大姚“三台核桃”与北方新疆早实核桃优株“云林A7”进行种间杂交,采用“芽苗砧嫁接法”、“蓄热保湿嫁接法”两个国内首创核桃嫁接技术,培育筛选出云新高原、云新云林、云新301、云新303、云新306等5个中国南方首批早实杂交核桃新品种,该系列品种具有早实、丰产、优质、种壳较光滑,食味香醇、树体矮化,抗逆性强、较耐寒冻、适应南方温暖多湿环境的特性,种植后3年挂果产生经济效益,5年进入盛产期,比传统核桃提前8年的时间,成熟期也比传统核桃提前1个半月上市。5个云新核桃品种于2004年12月通过林木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分别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三等奖”。[3]
生产情况
种植情况
盘县境内分布着许多原生的优质核桃种质资源,如串核桃、薄壳核桃、露仁核桃、乌米核桃等,这些品种都具有壳薄、仁饱满、容易取仁、味香纯等优点。20世纪90年代,盘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六个十万亩”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其重点是发展3333h㎡核桃种植,品种以云南泡核桃为主,但由于管理不善,存活率较低,导致部分核桃树损毁,仅存约1600h㎡。21世纪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建设,整合农业、扶贫项目等资金发展核桃产业,2008-2009年种植核桃2100h㎡,主要品种有泡核桃和云新系列品种。2010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4120h㎡,其中成年挂果核桃2100h㎡,年产核桃1336t(平均单产636kg/h㎡)。[1]
加工销售
盘县境内的贵州信友公司核桃乳厂于1998年建成投产,年产10万t核桃乳生产线,2010年已完成技改扩建,该产品除了销往周边省市及地区外,还远销沿海的广东、上海、大连等地。[1]
政策支持
2010年9月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办公室编制的《贵州省2010~2015年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将盘县列为核桃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2011年盘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将核桃产业作为“盘县农业八大重点产业”来抓,核桃产业被正式确立为盘县经济建设的主导产业之一,对全县核桃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形成一个县、乡、村三级联动模式,并依托全县优质核桃资源品种选育和优质品种的引种推广,推动了核桃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1]
地理标志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贵州省盘县康之源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对“盘县核桃”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2012年5月2日准予登记。[4]
保护范围
盘县红果镇、火铺镇、平关镇、乐民镇、响水镇、大山镇、忠义乡、保田镇、普田乡、新民乡、民主镇、珠东乡、老厂镇、玛依镇、水塘镇、石桥镇、板桥镇、城关镇、西冲镇、刘关镇、两河乡、盘江镇、断江镇、柏果镇、洒基镇、坪地乡、四格乡、松河乡、普古乡、鸡场坪乡、滑石乡、羊场乡、旧营乡、四格乡、英武乡、马场乡、淤泥河乡等37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7′46″~104°57′46″,北纬25°19′36″~26°17′36″。[4]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AGI2012-01-862。[4]
参考资料
2. 泡核桃 .玉溪新闻网 .2010-03-02 [引用日期2012-07-17] .
3. 云南大地简介 .云南农业信息网 .2009-11-24 [引用日期2012-07-17] .
4. 公告第176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12-05-15 [引用日期2012-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