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坝沙田柚

编辑词条

摘要

长坝沙田柚
  长坝沙田柚,广东省仁化县大桥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长坝沙田柚品种为“世界四大名柚(沙田柚、文旦柚、坪山柚、暹罗柚)”之一,以果大形美、色泽鲜黄、肉质清甜化渣、蜜香味浓郁而驰名。 

生产情况

  沙田柚原产于广西省容县,长坝镇从1937年开始引种沙田柚,1963年规模栽种。经过不断培育,长坝沙田柚品质得到极大提升,成为远近驰名的优良果品。长坝沙田柚逐渐成为沙田柚的代表,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声名远扬。

  21世纪初,仁化县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引导长坝沙田柚的种植,引导果农优化农业结构,引进推广新技术,不断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同时,仁化县相关技术部门在政府支持下,不断进行优质沙田柚品种培育,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品牌,使长坝沙田柚逐步走上特色农业的现代化之路。

  为了确保长坝沙田柚的品质特色、规范生产销售,更好地保护长坝沙田柚这一特色农产品,2008年,长坝沙田柚种植规模逐渐扩大,种植面积从700多公顷扩大到1500公顷,年产量达2600吨,产值235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特色经济发展。2009年,大桥镇沙田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收入达723.28万元,沙田柚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经济产业。[1]

品质特点

  长坝沙田柚的果形美观,为端正梨型;果实脐部有个明显的金钱印,果皮较薄、表面光滑、肉质脆嫩、色泽金黄、香甜可口,具有浓郁的香蜜味等特点。果实中含有人体需的丰富营养物质:其中可溶性固形物18%以上,柚果总酸0.24%,维生素C含量130.2%mg/kg,柚果总糖123.3g/L,粗蛋白1.30%,钙152.7mg/kg,此外还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和胡萝卜素及磷、铁、硫、钾等各种矿物质,对预防老年人心脑血管硬化,降低胆固醇,平衡血压,软化血管等有一定的效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健康长寿的理想水果。[2]

荣誉认证

  大桥镇金果农业生态园出产的金果长坝沙田柚通过中国有机食品认证;被评为2006年广东省名牌产品。[2] 长坝村沙田柚基地培育的“龙皇二号”柚果,在1998年中国名特优果品展示会上被评为“中华名果”。2008年,长坝沙田柚在广东省优质柑桔评比活动中获得优质奖。长坝沙田柚已经成为国内知名果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1]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长坝沙田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仁化县大桥镇所辖行政区域。[3]

  专用标志使用

  长坝沙田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仁化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长坝沙田柚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3]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沙田柚。

  (二)立地条件。

  土质为红壤(当地俗称“猪肝土”),土层深80厘米以上的山坡地,土壤结构良好,含氧3%至4%,有机质含量≥2%,pH值5.5至6.5,土层厚度≥80厘米。

  (三)栽培管理。

  1、苗木繁育:以当地酸柚作为砧木嫁接繁育。

  2、定植:种植时间为春梢前(1月)和春梢老熟后(4月)最好,栽培密度≤375株/公顷。

  3、施肥:结果树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根际施肥与根外施肥相结合,氮、磷、钾合理使用,注意施用适量微量元素肥料。一般每667㎡(亩)产2000至2500kg沙田柚的果园化肥用量每株尿素0.75至1kg、过磷酸钙1.5kg、钾肥0.5kg、有机肥大于50kg、石灰1kg。

  4、水分管理:采收前半个月禁止灌水。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果实采收。

  在立冬后,当柚果果面着色≥1/2时方可采收。采收时要一果两剪,采摘20天后方可销售。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单果质量≥900g,果型端正,呈梨形或近梨形,果顶中心的微凹印似古金钱。果肉蜜黄色且有光泽。果皮洁净。口感质脆化渣、清甜爽口不溢汁,有香蜜味。

  2、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15

  可滴定酸(%)≤0.5

  固酸比≥30

  可食率(%)≥48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3]

参考资料

1. 中国质检网:长坝沙田柚 金秋正长成(生产和荣誉参考) . 
2. 韶关金果网:仁化县各种特产介绍(产品特点参考,图1来源) . 
3.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对长坝沙田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地理标志内容参考,技术质量要求参考见附件) .

开放分类

柚子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554 次

最近更新:2015/6/25 11:26:53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