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花椒

编辑词条

摘要

文县花椒
  文县花椒栽培区域在海拔800—1800米之间,全县从南到北20个乡镇,除碧口片3个乡镇外,其余17个乡镇都适宜种植花椒。其中在城关、石坊、临江三片大力发展花椒产业,花椒总面积达到29万多亩。文县主栽品种有:大红袍、叶里藏、二红袍、八月椒等。《太平环宇记》中载:“花椒,文州贡……”。1987年在石家庄全国农产品展销会上名列花椒之最。在1994年甘肃省名优特林果产品监评会上荣获金奖。文县花椒作为调料,芳香浓郁,麻味醇厚;作为药用它具有健胃,中温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等功效。

文县花椒种类

  文县花椒主栽品种有:大红袍、叶里藏、二红袍、八月椒等。

  大红袍:具有产量高、穗大粒多、色泽鲜艳、皮厚肉丰,其味芳香浓郁、酥麻醇厚、浓香四溢的特点,深受消费者所喜爱,远销各地。品质最好,是文县主要种植品种。

  叶里藏:颗粒比大红袍较小,皮肉比大红袍较厚,其味芳香浓郁稍逊大红袍,但是色泽较好的叶里藏在出售时还是可以卖出大红袍的价格。

  二红袍:颗粒和大红袍差不多,但是皮肉较薄,味道上有所欠缺,较之大红袍、叶里藏少了一丝浓郁的芳香,但是麻味不减。

  八月椒:颗粒和大红袍、二红袍差不多大,皮肉较薄,香味比二红袍较差。

文县花椒品质

  一等:大红袍,

  二等:叶里藏,

  三等:二红袍、八月椒。

文县花椒的传统采摘方法

  采摘时间

  采收过早过迟都会影响品质。采收过早,成熟度不足,麻香味不浓,色泽不鲜;采收过迟,过于成熟,麻香味变淡,色泽老化甚至变成紫红色,因此要适时采摘。采摘最好在晴天早晨露水消失后,采摘时间不易太长,存放不要过多。下午最好不要采摘,因为下午采摘的花椒晒不开嘴,过夜后,颜色变黑,内壳里有霉点,影响质量。

  采摘要注意:

  (1)选晴天上午露水干后采收,不能在雨天和有露水时采收,否则使椒颜色暗淡, 品质低劣甚至变黑发霉。

  (2)在采收的全过程都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破油胞。

  (3)采收后必须及时晾晒,不能堆放太久。

  晾晒方法

  (1)晾晒场地:选择干净并干燥的竹席、彩条布等晾晒。竹席、彩条布最好用竹杆等物架空,以便通气,并可避免泥土等杂物混入。晾晒时,不要放在水泥地面上晒,更不要放在塑料布上晒,以免花椒被高温烫伤后,失去鲜红色光泽。要选择阳光充足、直射并能避风的场地。

  (2)晾晒方法:

  ☉将采摘的花椒轻轻摊撒在竹席或彩条布上,摊晒厚度1.5-2厘米左右,不宜摊得过厚,薄厚均匀,不能起堆。

  ☉花椒在烈日下曝晒,一般经5~6小时就会开裂,只要椒果开裂,椒皮水分蒸发失水后,油胞就不易破裂。摊晒的关键技术也是要保证油胞不破裂,完好无损,否则香气散发,颜色变黑,影响品质。

  ☉待颗粒完全爆开后,用竹棍或连枷轻轻拍打,使种子、果梗、果皮分离,再用筛子、风车等工具把三者分开,便可得到干净鲜泽的花椒。

  ☉晾晒最好当天一次性晒干,不能分次晾晒。一般当天上午采摘的花椒中午或下午晒干最好。

  如采收后遇雨,应摊放在干净、通风的地方,厚度以单穗摊放,不重穗为好,待天晴后,轻轻搬到阳光下晒干。

传统的晾晒花椒的好处

  保证油胞不破裂,完好无损,保持了花椒原有的香味,色泽光鲜,麻味纯正,用药成分不易流失等。

文县花椒的历史

  文县种植花椒历史源远流长,有1000多年的历史。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花椒,文州贡……”宫廷除了用贡品花椒作皇族菜肴佐料外,还用来修“椒房”。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中就写到花椒:“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皇宫用花椒和泥抹墙,砌成温暖而又芳香的椒房,供皇后贵妃居住,汉代未央宫就有椒房殿。谁能想到,文县山野僻壤土生土长的花椒,竟然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皇家“大雅之堂”。

文县花椒的传说

传说之1

  清朝时期,文县出了一位道台,姓何。他学富五车,为人正直,为政清廉,世人称颂。初任江南某地道台,江南温热潮湿,本地人容易患湿热之证。对于江南湿热之气很是不服,没过多长时间他就病倒了。他试了很多药,病情都不能减轻。

  一天家乡有位商人拜访他,他满心欢喜,设筵款待。席桌之间,商人看他唇干不欲食,面色蜡黄,手指关节红肿。得之何道台,已患湿热之证。于是建议道台食用自己从家乡带过来的花椒,食至半月,道台病情明显好转。道台看花椒对这种病症,疗效奇佳,所以在自己所辖范围内推广。家乡商人做起了花椒生意,很快他就富甲一方。

  为此,江南民众甚是称颂何道台,当时“文县花椒”在江南很负盛名,一时间成为稀罕之物。

传说之2

  很久以前,在文县境内有个女孩儿,叫花娇。花娇,很懂事。家人得了一种怪病,她独自上山采药。一个多月的时间,她历经艰辛,爬过百丈高的崖壁,趟过湍急的溪流。但采回的药没能治好家人的病。她心急如焚,但又一筹莫展。

  终于她感动了天神。天神化作白胡子老头指点花娇,爬过老鹰才能飞过的悬崖绝壁、毒蛇才能穿过的荆棘丛林,在一座山尖上,她找到了一种香料。

  根据白胡子老头的指点,她将香料拌入菜中让家人服用,果然大病痊愈。后来,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得病。花娇的指点人们去采药,可很多人有去无回。途中,不是被毒蛇咬死,就是被虎豹吃掉。花椒很自责,白白让这么多人送掉了性命。花娇决定,自己再去一趟。历经万险,到了山尖,满目狼藉,香料已被毒蛇毁坏,花娇失声痛哭。

  花娇觉得自己没脸回家,坐在山顶上不知不觉睡着了。花娇做了个梦,白胡子老人告诉她,想救全村人,必须修炼成仙化作香料树。梦中含笑,从此花娇不复醒,文县遍地香料树。

  村里的人,得救了,为感激花娇,村民把这种香料,称为“花娇”。时间久了,“花娇”在传播中,被写成了“花椒”。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花椒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0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294 次

最近更新:2015/6/25 11:17:13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