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蒲桃
编辑词条摘要
形态特征
乔木,高12米;嫩枝压扁。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0-22厘米,宽5-8厘米,先端钝或稍尖,基部变狭,圆形或微心形,上面干后变黄褐色,下面多细小腺点,侧脉14-19对,以45度开角斜行向上,离边缘5毫米处互相结合成明显边脉,另在靠近边缘1.5毫米处有1条附加边脉,侧脉间相隔6-10毫米,有明显网脉;叶柄极短,长术过4毫米,有时近于无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6厘米,有花数朵;花白色,花梗长约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长7-8毫米,宽6-7毫米,萼齿4,半圆形,长4毫米,宽加倍;雄蕊极多,长约1.5厘米;花柱长2.5-3厘米。果实梨形或圆锥形,肉质,洋红色,发亮,长4-5厘米,顶部凹陷,有宿存的肉质萼片;种子1颗。花期3-4月,果实5-6月成熟。
生长分布
原产马来西亚及印度。我国广东、台湾及广西有栽培。一年有多次开花、结果的习性,正常3~5月开花,5~7月果熟。通过特殊处理能调节花期,使果熟期提早到12月至次年4月。喜温怕寒,最适生长温度25~30℃。
栽培技术
整形修剪
定植后留一主干,在离地面1500px处剪去上端,在离地625px以上的主干处,选留生长势强、分布均匀、相距250px左右的新梢3-4条为主体,其余除少数作辅养枝外,全部除去。同时立杆绑缚主枝,按45℃角,自然开心形进行整形。第二年春节发芽前,将新留主枝适当短剪细弱部分,待发春梢后,在先瑞选一强冠为块扩大。整形修剪的目的除了选好树形,还要发送通风透气,这是在进入投产期后犹为重要。
水肥管理
需肥量大,前期多施磷钾肥,花芽分化时不可多施氮肥,小果以后重施磷钾肥。科学管理水份,9~10月保持果园干旱以利花芽分化外,其它时间应保持湿润,及时灌溉,以防落花和落果。通常于9~10月开花前施用氮、磷、钾肥各个总量的50%,另加堆肥10千克/株;3-4月花果期,分次施用总量50%的氮肥,占总量25%的磷、钾肥;6-7月采收末期再施占总量25%的磷、钾肥。结果多时,挂果期间可叶面喷布氮、磷及微量元素。
病虫防治
有炭疽病、果腐病、金龟子、介壳虫、毒蛾、蚜虫、避债蛾、蓟马、瘿蚊,但因其结果期长及果皮薄,所以不适合使用农药,特别是剧毒、吸收或长效农药。
繁殖方法
主要采用空中压条法(即圈枝繁殖),在每年5~9月高温多湿雨季进行。选直径约75px粗、发育充实的枝条,先在基部施行长约75px环状剥皮后,用湿润土壤与禾草混合的泥团包在环状剥皮处和其上下边,再用透明胶纸包扎,上下两端用尼龙绳紧缚。约经1个月,新根在剥皮处上端长出;约3个月后,新根长出很多,将生根部以下剪断,即成独立的幼苗。先假植在苗圃继续培育,翌年春季定植田间。
种植宜在春季,株行距4m×5m。挖大穴、下大肥、种大苗。穴要挖1米见方,垃圾土杂肥每穴要50公斤。苗木要求一级苗,每公顷种植500株左右,
后逐渐疏伐。
主要价值
热带果树,又可栽作园林风景树、行道树和观果树种。
果实色泽鲜艳,外形美观,果品汁多味美,营养丰富,含少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不但风味特殊,亦是清凉解渴的圣品。同时,还具有开胃、爽口、利尿、清热以及安神等食疗功能,以鲜食为主,也可盐渍、制罐及脱水蜜饯或果汁,亦可当菜炒肉丝、炒鱿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