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豆

编辑词条

摘要

蛇豆也称蛇瓜,是葫芦科栝楼属中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为嫩果。蛇豆长1.30-1.70米,长柱形,两端渐尖细,尾端常弯曲成蛇状,表皮浅绿色,肉鲜绿色,肉质松软。该品种抗病性、抗虫性特强,整个生育期没有病虫的危害,所以说是目前最理想的绿色植物。

植物-蛇豆

蛇瓜(蛇豆)-简介

学名:Trichosanthesanguiua
蛇瓜
名称:蛇瓜,别称:蛇王瓜
分布:原产于热带亚洲,广泛分布于印度及东南亚,印度栽培已有2000年历史,台湾在日据时代就有零星栽培。
分类:葫芦科、栝楼属
品种:依果体分为短果型、长果型。依皮色分为灰白色系、绿色系、青黑色系。
型态:茎蔓纤细,茎横切面5角形,叶密生绒毛,掌状3~7裂,同株雌雄异花,花瓣白色,5裂或6裂,雌花之花托肥大,酷似一条扭曲的小蛇瓜,果实两端渐尖细,长30~160公分。

蛇豆
用途:观赏兼食用,一举两得
花期:5~10月为产期
管理:生性强健,喜欢高温多湿的环境,生育适温25~30度,忌低温霜害
施肥:栽培土质以排水良好之土壤或砂质土壤为佳、日照要充足
种植:种植采用播种法。
食用方法:嫩蛇瓜可切片素炒,也可与肉炒或作汤。生吃时皮有特殊臭味,肉无臭味,但煮熟后臭味消失,清香可口,,别具风味。
蛇瓜
蛇瓜以嫩果实为蔬,但嫩叶和嫩茎也可食。嫩瓜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肉质松软,有一种轻微的臭味,但是煮熟以后则变为香味,微甘甜。蛇瓜性凉,入肺、胃、大肠经,能清热化痰,润肺滑肠,蛇瓜的嫩果和嫩茎叶可炒食、作汤,别具风味。蛇瓜少有病虫危害,可成为无公害蔬菜,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没有尝食过的人会觉其有一股腥味,不敢购买,但一经尝食后就会认可,所以需要进行宣传。
SnakeSquash蛇瓜,别名蛇豆、蛇丝瓜、大豆角等,葫芦科栝楼属中的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和澳大利亚,在西非、美洲热带和加勒比海等地也有栽培,中国只有零星栽培,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地区种植较多。蛇瓜以嫩果实为蔬,但嫩叶和嫩茎也可食。

品种及特征

       北京郊区栽培的品种是早年从南方引进,丰台区花乡有零星栽培。蛇瓜的根系发达,侧根多,易生不定根,茎蔓细长,长可达5~8米,茎五棱、绿色,分枝能力强,叶片绿色,掌状深裂,裂口较圆,叶面有细绒毛,花冠白色,花单性,雌雄同样异化,雄花多为总状花序,蕾期为青绿色,将开时浅黄绿色,雄花的发生早于雌花,一般雌花于主蔓20~25节处开始着生,以后主蔓、侧蔓均能连续着生雌花。嫩瓜细长,瓜身圆筒形或弯曲,瓜先端及基部渐细瘦,形似蛇,瓜皮灰白色,上有多条绿色的条纹,肉白色,质松软,成熟瓜浅红褐色,肉质疏松。种子近长方形,上有两条平行小沟,表面粗糙,浅褐色,千粒重200~250克。
       蛇瓜喜温、耐湿热,肉质根,根系发达,在15一40℃的温度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0-35℃,各种类型土壤均可栽培。蛇瓜的全生育期约180-200天。蔓性草本,生长势旺盛。叶色深绿,两面密生绒毛,掌状,叶脉放射状。雌花单生,雄花总状或复总状,花瓣须状条裂,有分叉且弯曲。果实长条形,两端尖细,尾端常弯曲,横径4-5cm,长2.5m。嫩果有茸毛,果肉厚3-4mm,肉质松软,有鱼腥味,成熟果转为橙红色,种子为土褐色,表面粗糙,具2条平行小沟,千粒重200~250克。蔓生攀缘,分枝性强,一般主蔓长3米左右;于第11叶位前后开花结果,花白色;果实如蛇形,单瓜果450-600克,单株平均结瓜24条,嫩瓜肉呈淡青色,皮呈淡绿色,成熟瓜皮由青变红,采摘期为6月一9月底;平均亩产量1560公斤。

营养分析

       蛇瓜每100g嫩果含水分94~95g、蛋白质0.5~0.9g、脂肪0.1g、粗纤维0.8g、碳水比合物3~4g,还含有矿物盐类等多种营养物质。蛇瓜清暑解热,利尿降压,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嫩瓜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肉质松软,有一种轻微的臭味,但是煮熟以后则变为香味,微甘甜。
       蛇瓜以嫩果实为蔬,但嫩叶和嫩茎也可食。蛇瓜每千克嫩果中含蛋白质5~9克、碳水化合物30~40克,以及其他营养物质。肉质松软,微甘甜。蛇瓜性凉,入肺、胃、大肠经,能清热化痰,润肺滑肠,蛇瓜的嫩果和嫩茎叶可炒食、作汤,别具风味。蛇瓜少有病虫危害,可成为无公害蔬菜,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蛇瓜的营养成分
(每100克)
能量
15
千卡
蛋白质
1.5
脂肪
0.1
碳水化合物
3.9
膳食纤维
2
维生素A
3
微克
胡萝卜素
20
微克
硫胺素
0.1
毫克
核黄素
0.03
毫克
烟酸
0.1
毫克
维生素C
4
毫克
191
毫克
14
毫克
763
毫克
2.2
毫克
47
毫克
1.2
毫克
0.42
毫克
0.3
微克
0.04
毫克
0.16
毫克


药用价值

药名:蛇瓜
蛇瓜
拼音:SHEGUA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葫芦科植物蛇瓜的果、根、种子。
功效:清热生津、清湿热、杀虫。
主治:治热病热邪伤津、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多尿、消渴、黄疸。
性味归经:甘、苦,寒。肺、胃、肝、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别名:蛇豆、豆角黄瓜(《新华本草纲要》)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广东,海南岛有野生,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拉丁名:蛇瓜TrichosanthesanguinaL
考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中药化学成分:果含糖蛋白。花含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天冬酰胺、赖氨酸、丙氨酸等。种于含油29.1%、油含石榴酸42.8%。

观赏价值

       蛇瓜自瓜柄开始有数条绿色线纹,瓜体有的垂直,有的弓身,有的弯曲,有的卷尾,酷似—条条长蛇在棚架下展姿。在嫩瓜期,瓜体表面有白绿色相间的条纹似白花蛇,老熟后的瓜体表面又呈现红绿色相间的条纹似红花蛇,体态各异,栩栩如生,稀奇而美观。如果栽培得当,每株可结40多条瓜,举目望去,一条条蛇状长瓜从棚架上垂落下来,极具南国情趣,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发展观光农业难得的好品种。

参考资料

北方寒地黑壤土蛇豆高产栽培技术      蔬菜-2012年     第11期(2) 
观赏蛇瓜架式栽培技术-农业知识       瓜果菜-2012年   第5 期(2) 
蛇瓜的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现代园艺-2010年 第2 期(2)

开放分类

新鲜蔬菜    

词条统计

创建者: fyxylx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3749 次

最近更新:2013/7/11 17:22:05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