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杏梅李
编辑词条摘要
品种来源
郯城杏梅李属杏与李种间自然杂交种,具 体的父母本不祥,原产于山东郯城。于1983年从山东的泰安引入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圃。1986年在辽宁省伏季果品品评会上,以其外观美丽、含酸量高和耐运性强的特点引起人们的注意。 1989年在辽宁省制罐李品种品评会上,超过省优、部优名列第一, 1990年国家攻关项目验收鉴定中,被列为优良加工品种。 [1]
植物学特征
郯城杏梅李树势中庸或偏弱,树姿开张,树冠为自然半圆形,树的主干粗糙,灰褐色,表皮纵裂。多年生枝灰褐色,且年生枝黄褐色,皮孔扁圆形。枝条着生较疏,自然斜生,无茸毛,节间长1.13厘米,无刺。花芽鳞片紧,黄褐色。花粉白色,5瓣,雌蕊1枚,雄蕊17~30枚,每芽有2~3朵花,花朵大小介于杏和李之间,花瓣淡红色。叶片为椭圆形,先端渐尖,叶基楔形;叶长7.22厘米,宽4.13厘米,叶柄长2.1厘米,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背主脉浅黄色;叶缘锯齿钝尖;基部有2~4个蜜腺。
生物学特性
1.生长习性:在辽宁熊岳地区,6年生树高3.56米,冠幅3.32米×3.25米,干周 25.5厘米,新梢平均长73.5厘米。根部分布深而广,主要分布在10~30厘米土层深处。幼树生长较旺,1年中生长1~2次,平均新梢长93.2厘米。易形成树冠,随着树龄的增大,生长势逐渐缓慢。萌芽率为 76.5%,成枝率16.8%。郯城杏梅李的干性比杏树弱,但比李树强。
2.结果习性:该品种栽后2年即可开花,3年生开始结果,5~6年生进入盛果期,单株产量40千克左右,经济寿命约35年。该李自花结实率2.3%,较好的授粉品种有绥棱红,杏梅等。采前不落果,成熟期较一致,进入结果期早,丰产。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
3.物候期:在辽宁熊岳地区3月末花芽开始萌动,4月下旬开花,花期6天左右,7月中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80余天。4月上旬叶芽萌动,4月末至5月初新梢开始生长,10月下旬落叶,树体营养生长期约200天。
累实性状
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48.8克,最大果重73.7克,果实纵径4.73厘米,横径4.66厘米,侧径4.55厘米。果顶平或稍尖,缝合线浅,片肉不对称,梗洼深而广。果皮底色桔黄,成熟后着澄黄色,果面有短茸毛,果皮较厚。果肉桔黄色,肉质较细,致密,纤维细而少,汁极多,有杏的香味。味甜酸,经 3~ 5天贮藏后,甜酸适口。可溶性固形物为 13. 3%,pH值 4. 1,果实硬度 12. 1千克/平方厘米,总糖 6.65%,总酸1. 65%, VC 4. 53毫克/100克。在常温下果实可存放 7~ 10天。离核,核扁圆形,核面有线网状纹。核重0.9克,种仁无味,饱满。可食率 96. 6%。
发展前景
该李集杏和李之优点,抗寒、抗病。抗旱性强。丰产,果实硬度大,耐贮运。其果实不仅是鲜食优良品种,也是加工李脯、罐头、李酱的优质加工品种。现分布在河南、河北、湖北、山东、辽宁等地。河北的阜城县栽植历史约500余年。历史上面积曾达60多公顷。该品种果实用途广,至今在河北的南部,河南等省发展较快。是国内稀有而颇具发展前途的品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