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黄白菜苔

编辑词条

摘要

华容黄白菜苔
  华容黄白菜苔,湖南省华容县地方菜苔品种、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华容黄白菜苔是白菜苔中的黄苔类型,早中熟、优质,适宜在湖南、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晚熟栽培。由于华容肥沃的土壤,温暖湿润的气候,所产菜苔色泽嫩黄,茎叶肥嫩、爽口,品质好,以其独特的风味俏销四方,深受消费者青睐。

品种形成

  “华容黄白菜苔”由华容县农民何忠岳1978年发现培育成功。该品种形似白菜苔,其叶呈金黄色,比传统种植的小白菜苔要早熟2个多月,经过何忠岳多年的悉心种植,培育出了具有生长期短、发苗快、无公害且抗倒伏等特点的白菜苔新品种,并于1992年得到了华容县农科所的技术认证,取名为“黄白苔菜”。何忠岳能种植黄白苔菜的技术得到了菜农的广泛认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起,华容县发动全县10多个乡镇普遍推种这种早季节的黄白苔菜,并于次年得以在全县大面积扩种。

品种特性

  华容黄白菜苔,白菜苔中的黄苔类型,湖南地方品种。早中熟、优质。从播种到开始采收60天左右,该品种不耐热、播种过早易感软腐病。长沙9月中旬播种,10月中旬定植,11月采收上市。植株生长热中等,叶金黄色,开展度50cm左右,株高20cm左右。菜苔嫩黄色,肥嫩,品质好;每667㎡产量约1500kg。适宜在湖南、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晚熟栽培。“华容黄白菜苔”生长期短、发苗快、无公害且抗倒伏、叶呈金黄色、鲜嫩、爽口,以其独特的风味俏销四方,深受消费者青睐。

产地环境

  华容县位于湖南省北部边陲,岳阳市西境,地处东径120°18′31″-113°1′32″,北纬29°10′18″-29°48′27″。北倚长江,南滨洞庭湖。周邻6县(市)、场,东与岳阳市君山区交界,西与益阳市南县相邻,南连国营北洲子农场,北接湖北省石首市,东北与湖北省监利县隔江而望。县境广袤70公里,境内东西最大横距6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0公里。集雨面积1612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0.76%。其中平原1028平方公里,占56%;低山丘岗区328平方公里,占17.8%;水面255平方公里,占26.2%。

  气候方面,华容地属北亚热带,为湿润性大陆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特点。全年太阳可照时数4425.9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6.6C,变幅在16.3~17.6C之间。境内水域大,空气湿润,干燥度小。

  水源方面,华容境内湖泊星布,河流网织,水系发达。有内湖21个,蓄水面积74.5平方公里,调蓄水量12154万立米,内河8条,长95.1公里,蓄水量3857万立米。水库59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51座,山塘港土当6208处,总蓄水量6873万立方米。长江水系藕池河、华容河穿境而过。加上每年平均降雨量1214毫米,总产水量21.3亿立米,减去蒸发量6.3亿立米,水资源总量为15亿立米,其中地表水为11.4亿立米,地下水为3.6亿立米,是名副其实的“水乡”。

  土壤方面,全县土壤中水稻土占57.6%,潮土占24.7%,红壤占17.6%,菜园土占0.1%。华容肥沃的土壤,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植物生长。

生产情况

  华容县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黄白菜苔生产该县适时组织菜农开展技术培训、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用肥和防虫病等知识,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县蔬菜协会组织46个小分队进村入户进行坐点收购,并在北京、长沙、广州等地设立销售窗口。该县还加大了对黄白菜苔规模化、产业化的力度,成功申报“黄白菜苔”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到2009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产量突破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农民种菜的每年纯收入达1500元。

地理标志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湖南省华容县蔬菜专业合作社申请对“华容黄白菜苔”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2009年7月14日准予登记。

  保护范围

  华容黄白菜苔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湖南省华容县护城乡、新河乡、胜峰乡、终南乡、操军镇、万庚镇、东山镇、北景港镇、三封寺镇、治河渡镇、鲇鱼须镇、宋家嘴镇等13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8′31″-113°01′32″,北纬29°10′18″-29°48′27″。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AGI2009-07-00177。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大白菜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0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260 次

最近更新:2015/6/12 10:29:28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