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苹梨
编辑词条摘要
简介
新苹梨是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1994年发现的苹果梨实生优系。[1]
是鲜食与加工兼用型白梨新品种,有优质、高产、抗病、抗寒、耐储、耐运等特点。2003年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形态特性
树姿直立,树冠圆锥形,[1] 枝条粗壮,主干及多年生枝均为灰褐色,表面光滑,[1] 1年生枝为深褐色,梢部有茸毛。叶片卵圆形,深绿色,叶缘有锐锯齿。花冠白色,每束花序有5朵花,每朵花有5个雌蕊和29个雄蕊,花药浅粉色。
果实卵圆形,果个硕大,最大单果重920克,平均单果重357克,纵径7.98厘米,横径8.69厘米,果型指数0.99。每个果实有5个心室。果皮黄绿色,果点大,果心小,石细胞少,可食率高。果肉白色,软硬适中,酥脆多汁,酸甜爽口,营养丰富。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果实品质检测报告显示:每100克含维生素C5.14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2.9%、总糖8.96%、总酸0.33%。[3]
生长习性
树冠生长势强健,萌芽率高,成枝力强。5年生树高3.3米,冠径2.0米,干周22.6厘米,长枝率10.3%,中枝率18.5%,短枝率71.2%。以短果枝结果为主,隔年结果现象不明显,采收前落果轻微。[2] 9月末果实成熟,10月末叶片脱落。
果实耐储耐运,采收的果实在常温条件下可以储存到翌年5月中旬,经过220天左右的储存后,果实风味更佳。果实含汁量多,酸甜味浓,[2] 适于加工成果汁饮料。果实的综合性状明显优于苹果梨。
抗寒性较强,抗黑星病和黑斑病能力强,抗病性明显强于苹果梨。[2]
产量表现
试验结果表明,其早果性、高产性和稳产性突出,幼树在定植后3年可产果,开花株率达65.6%,[2]
4年生树株产12公斤左右,而5年生树平均株产则为25公斤,盛果期亩产3000公斤左右,[1] 明显高于同园、同龄、同类梨果的产量。[3]
宜种地区
适宜在辽宁省铁岭、抚顺以南地区和山东、山西、河北、宁夏、甘肃、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栽植。[2]
新苹梨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适宜栽植苹果梨的地区都可开发推广。
栽培要点
要选择土质肥沃和土层深厚的平坦地块栽植,也可在坡度小于25度的缓坡地块上栽植。
株行距以2至3米×4米为宜,山地栽植株行距以2×5米至6米为宜,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栽植比例可按8:1配置。应该采用纺锤形的树形,定干高度60厘米至70厘米,第1层留4个主枝,第2层留3个主枝,第3层留2个主枝。1、2层间隔1米左右,2、3层间隔0.8米左右,树高应该控制在3米左右。一般应在定植后5年内完成整形。
在进入盛果期后要及时疏花疏果,第1次疏果应在落花后1周左右,第2次疏果应在生理落果后的6月上旬。每次疏果都要务必疏除畸形果、伤残果和病虫果。通常每个花序只留单果、枝果比例为4-5:1。
在萌芽前10天至15天喷洒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预防轮纹病的发生与蔓延。在生长发育后期要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安全农药及时防治食心虫类害虫。[3]
可采用苹果梨、朝鲜洋梨作为其授粉树。[1]
参考资料
2. 梨新品种——新苹梨 .辽宁省果树研究所 [引用日期2012-11-18] .
3. 优质白梨良种新苹梨 .四川农业科学院官网 .2006-11-28 [引用日期2012-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