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苹果
编辑词条摘要
简介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汉水流域,海拔1100—3312米,年均气温9.9℃,无霜期180-200天之间。 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西汉水上游川坝河谷地带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发展苹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是专家公认的苹果最佳适宜栽培区,先后被评为全国32个优质水果生产基地、60个优质苹果生产点县和全省5个优质苹果生产重点县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之一。[1] 礼县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1952年就引进栽植。先后通过省农牧厅无公害苹果产地认定、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礼县苹果”无公害产地命名由农业部颁发文件认可。成功申请了礼县果业公司的苹果、陇南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的苹果汁2个产品的出口权。先后注册了“祁山”、“先秦贡果”、“始皇贡果”、“卤城苹果”等商标品牌。 礼县“先秦贡果”牌红星、红富士、金帅3个苹果系列果品在2006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畅销奖,2007年荣获北京奥运推荐果品殊荣,2008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在第十五届杨凌农高会上又荣获后稷奖,“礼县苹果”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远销香港、泰国、印度、俄罗斯及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优势品牌带动了产业可持续发展。[1]
礼县已建成苹果产业龙头企业15家,总资产2.2亿元,年加工销售能力达60.7万吨,产值约1.626亿元,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户。发展苹果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及专业协会53个,会员3261人、经纪人346人,苹果生产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陇南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是全县苹果产业龙头企业之一,它是甘肃省重点扶贫龙头企业、陇南市重点龙头企业、农产品出口先进企业,产品全部出口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盟、加拿大等24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建厂以来,共收购原料苹果24.1万吨,生产浓缩苹果汁3.86万吨,支付果农果款2.27亿元,出口创汇达4900万美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苹果产业发展。
产地范围
礼县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甘肃省礼县肖良乡、雷坝乡、王坝乡、龙林乡、中坝乡、江口乡、石桥镇、城关镇、罗坝乡、崖城乡、永坪乡、永兴乡、祁山乡、盐官镇、马河乡、红河乡、宽川乡17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2]
专用标志使用
礼县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甘肃省礼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礼县苹果的法定检测机构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2]
技术要求
(一)品种。
元帅系、富士系、金冠系。
(二)立地条件。
海拔1000m至1700m,土层深厚,土壤为沙壤土和壤土,有机质含量0.8%以上,土壤pH值6.5至8。
(三)栽培技术。
1、育苗:以八棱海棠及山定子为砧木,选择生长健壮、无检疫性病虫害、品质优良的母株采集接穗嫁接繁育苗木。
2、定植:
(1)定植时间:春栽或秋栽。秋栽在土壤封冻前栽植。春栽在土壤解冻后,苗木发芽前栽植。
(2)定植密度:普通型品种/乔化砧栽植密度≤495株/公顷,短枝型品种/乔化砧栽植密度≤725株/公顷。
3、施肥:每公顷施有机肥≥37500kg。
4、整形修剪:树形主要采用小冠疏层形、自由纺锤形、细长纺锤形,实施四季修剪。667㎡(亩)枝量≤8万条。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1、采收:元帅系、金帅系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富士系在10月中下旬采收。
2、贮藏:采收后及时预冷、入库。元帅系常温贮藏15天以下,气调库贮藏180天以下;金帅系常温贮藏20天以下,富士系常温贮藏30天以下,气调库贮藏240天以下。[2]
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品种项目指标
单果重及果形色泽
元帅系180g—260g果形端正,果顶五棱突起,高桩或半高桩着色度≥90%
富士系单果重180g—280g果品着色度≥87%
金冠系单果重160g—250g,果形端庄、半高桩果品果面金黄,向阳面带红晕。
2、理化指标:
品种项目指标
去皮硬度,kg/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
元帅系≥6.5kg/c㎡13.2%—15.2%≤0.29%
富士系≥6.9 kg13.5%—15.1%≤0.27%
金冠系≥6.8kg/c㎡13.0%—15.0%≤0.28%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2]
参考资料
2. 地理标志信息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