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畔藕

编辑词条

摘要

泽畔藕
  泽畔藕,产于著名的莲藕之乡———河北省隆尧县东良乡泽畔村,历史曾为宫庭贡品。泽畔藕平地围池而种,品质优良。

简要介绍

  泽畔藕,并非生于坑塘,而是在平地围池而种,全靠井水浇灌。藕的种法也不同,池藕要在谷雨下秧,灌水寸余,水多会淹死,水少会干枯而死。下秧后必须用脚踩实泥土。两天之后,每亩再用棉饼千斤,掺土填入池内。以后就经常灌水,保持浮水半尺。十几天后,幼苗开始出土,上长荷叶一片,下生莲藕一节。秋分后停止浇水,即可收获。 现在因地下水位下降,“泽畔藕”成活率低,已成为藕中稀品,每年泽畔藕收货季节,美国、法国等国家直接垄断性采购,导致“泽畔藕”未出省就已经采购已空。

特征

  隆尧泽畔藕具有体型肥大、肉质脆嫩、质地细腻、藕体洁白而细、无纤维、甘甜清脆、味美宜人等特点。切开之后,藕孔排列极为规则,中间 一大 孔, 周围六小孔,洁白无瑕。拿一根藕用手掰开,如春蚕吐丝,藕断丝连。鲜藕落地,响声清脆,如玉粉碎。

营养及用途

  由于水土关系,加之藕农精心培育,此种藕别具一格,品质优良。“泽畔藕”体形瘦长,质地细腻。藕质洁白无瑕,含淀粉多,营养丰富,尝一口甘甜清脆,汁浓浆多,味美宜人,生熟食均可。藕节放几天不变色,清水泡一个月不变质。“泽畔藕”品质优良,风味独特,是酒席上必不可少的菜肴。它可制成高级营养品藕脯和藕粉,是老弱病人的滋补佳品。“泽畔藕”药用价值也很高,全身均可入药,有化痰止血、补脾止泻、养心安神、益肾固精、和胃安胎、通气宽胸等功能。由于藕的品质优良,风味奇特,所以被人们视为上等佳肴,清朝末年就开始畅销于京、津等地。现为全国优质产品之一。

泽畔藕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水位下降,成本增加等因素,泽畔藕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但市场上杂牌"泽畔藕"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泽畔藕的声誉。为改变这种局面,重振泽畔藕当年风采,新一届泽畔村党支部、村委会大打"莲藕文化"牌,将经济与文化挂钩,从而带动全村莲藕产业的振兴。2006年上半年,他们引导和支持藕农们细建了"莲藕文化协会",以协会为载体,深入挖掘莲藕文化,并依托科研部门对莲藕种植深加工、营养、药用价值进行专题研究。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市场抗风险能力,而且为打击假冒产品,扩大正牌泽畔藕市场奠定了基础。2006年7月,该村成功举办了首届农民荷花节扩大了泽畔莲藕的知名度,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另外,围绕打造"莲藕文化之乡",泽畔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制定保护或重建永乐寺、关帝庙等24座寺庙的文化发展规划以及改革创新传统民俗文化腊八会和"泽畔抬阁",进一步提升泽畔村的"文化品牌"。

  打"文化品牌"不仅给发展村经济注入了动力,创造了空间,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全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该村爱好书画的村民自发地成立了书画协会,同时成立四班秧歌队!

  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下一步泽畔村在抓好全村街道硬化、美化和绿化、亮化,搞好基础建设人居环境的同时,借助"莲藕文化"这一传统品牌优势,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定单农业、生态型农业,扩大莲藕这一特色产品的种植面积,将莲藕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使泽畔成为集种植、销售、旅游于一体的特色莲藕文化之乡。

关于泽畔藕的传说和故事

  1959年新中国十年大庆,泽畔村送到农业展览馆的一棵白莲藕,长九尺有余,重二十斤,被称为"藕王"。 郭沫若副委员长品尝了泽畔藕后,称赞不已,当场赋诗一首。

  泽畔村属古尧山县,因位于大陆泽畔而得名。泽畔藕自永乐年间从山西传入,历代村民以种藕为生。随着后来黄河改道,湖水退缩,泽畔村逐渐成为陆地,但是当地农民种藕之风不减,并摸索出改坑塘种植为"铺池而做",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清水莲藕"。

  农历谷雨,天气渐暖,藕农着手铺池。开池时要烧香进供,燃放鞭炮,以此敬拜荷花仙子。泽畔藕不用坑塘,而是在上好地块挖土三尺,开正方形或长方形深池,每家少则半亩,多则二三亩。池底平整之后,大水漫灌。然后根据池之大小,邀请十几人、几十人赤脚踩踏。踩池人分行列队,一遍遍翻来覆去地踩,直到把池底踩成不渗不漏为止。

  藕池踩好后上底肥,不用猪圈肥、牲口粪,全是豆饼、花籽饼和芝麻酱,粉碎后和土拌匀,铺多半尺厚。然后把一块块种藕埋进土里,再浇上半池井水。池水平静静、光闪闪,清澈见底,明如玻璃,亮若银盆,微风起时,波光鳞鳞,十分动人。为了保持一定水位,三两天浇一遍水,水热蒸发快时,辘辘不停,这就是清水莲藕。

  泽畔藕生长期长,进入腊月才出池,专供春节享用。一般现挖现卖,带泥出售。洗净后如美人玉臂,胴体和断面孔管都呈椭圆状,大概与池底坚硬有关。席上泽畔藕片,白莹莹,脆生生,遇醋不变色。县志上说它"洁白如玉,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全身是药。"泽畔藕节是一种名贵中药,收敛止血有奇效,主治吐血、鼻衄等症。

  据地方志载,明永乐年间,连续两年,山西居民迁到现在的北京和河北一带落户。当时山西洪洞县某村马氏二弟兄,平素喜爱养鱼、种藕。盛夏一日,马老大在槐树下纳凉,入睡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老二在前边跑,一位仙女手持荷花在后边追;仙女追老二,老大追仙女。老大醒来后告诉一位长者,说他做了一个蹊跷的梦,长者听罢哈哈大笑说:“你做的梦有名堂,名日荷花托梦。今天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正是荷花仙子生日。梦中的仙子就是荷仙。荷仙追老二,表明莲藕欲随老二东迁京畿;你在后边追,表明荷仙为您指引明路。梦是好梦,你应该随老二同地落户,可别错拿主意。”老大听了长者一番话,下决心随胞弟迁居泽畔;从此,马氏弟兄便来到这里种大白莲藕。既然“泽畔藕”与荷仙有关,一辈传一辈,越传越神。到了明朝靖年间,“泽畔藕”竟打进皇宫,得到了皇帝和娘娘的赏识,列为贡品。

  大约在嘉靖二十年前后,泽畔村一带连年闹水灾。这时有位秀才马存敬,自告奋勇携带联户请愿书到县衙、府衙请求赦免钱粮。知县、知府做不了主,于是马存敬倾家荡产三进北京请愿,凭其三寸不烂之舌,通过前门一家藕商,跟当朝太监挂上了钩,以“泽畔藕”为赠礼,二人交上了朋友。时值正宫娘娘闹病,吃不香、睡不好。太临乘机献上“泽畔藕”,并奏明马存敬请愿的事。娘娘好奇地吃了点“泽畔藕”,还真的好了病。“神藕”能治娘娘的病,一时成为爆炸性能新闻;那太监一跃成为正宫娘娘身边的红人。“泽畔藕”真的“神”起来了。于是,皇帝下圣旨,免除泽畔村的钱粮。为了纪念马存敬进京请愿,村民捐款刻制了五通石碑,分别存放在北京、大名、顺德、唐山和泽畔村。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莲藕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0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929 次

最近更新:2015/6/1 11:23:41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