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莲藕

编辑词条

摘要

武汉莲藕
  武汉莲藕,湖北省武汉市特产,具有独特品质,不仅莲藕外观通长肥硕、质细白嫩、藕丝绵长,而且口味香甜、生脆少渣、极富营养,药用食补两宜。

概述

武汉莲藕

  武汉莲藕享誉全国。武汉莲藕种植历史悠久。早在隋唐时期,武汉就引种了莲藕;宋代,莲花湖的肥藕已成贡品。莲藕的科技研发在武汉起步早,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

  上世纪80年代,武汉市菜科所在全国率先推出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引起国家农业部重视,市政府、农业部纷纷投入大量资金,为这一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现在,这里的水生蔬菜种子资源有莲藕、茭白、芋头、蕹菜、水芹、荸荠等12类,600多个品种。一般情况下,市场上有什么需求,就能选育出相应的品种出来。全国80%的藕种来自武汉,武汉莲藕90%的产出来自藕御!

生长发育特点

  莲藕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一年一度完成它的年生长发育。在一个年生育周期内,它都要经过萌芽、展叶、开花、结实、结藕、休眠等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它与大多数先长叶后开花或者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不同,在生长发育初期是先长叶后开花,到中期则是叶、花同出。开花结实也不像其他植物那样整齐一致,而是陆续开花,陆续结果,蕾、花、果、叶常可以同时并存于同一植株。终花以后,进入生长发育后期才开始结藕。因此莲藕与其它植物的差别又表现在:并不是先进行营养生长,后进行生殖生长,而是营养生长贯穿于它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按照莲藕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般分为幼苗期、成苗期、花果期、结藕期、休眠期等5个时期:

  1、幼苗期:从种藕根茎萌动开始,到第一片立叶展出为止。在平均气温上升到15℃时,莲藕开始萌动,这一时期长出的叶片全部是浮叶。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 4月上旬,莲开始萌动长出浮叶,5月中旬抽生立叶。在华南及西南的云南地区,3月上旬就开始萌动生长,而华北的河南、山东等地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才开始萌动生长。东北地区要到6月上旬才开始萌动。莲的物候期还与品种有较大关系。一般情况下,莲的萌动期也就是莲藕定植的最佳时期。

  2、成苗期:从出现第一片立叶开始到现蕾为止。 长江中下游流域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进入成苗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植株生长速度加快,叶片数不断增加,总叶面积加大,自身光合作用的效率加强,营养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也在加速,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庞大的营养体系。

  3、花果期:从植株现蕾到出现终止叶为止。莲藕的花是陆续开放的,花期一般延续2个月左右。开花的多少因品种而不同,子莲在长出3~4片立叶后,基本上是一叶一花。而藕莲的花较少甚至无花。长江中下游流域一般6月开始现蕾开花,7~8月为盛花期。

  4、结藕期:从后栋叶出现到植株地上部分变黄枯萎为止。莲生长到一定时期,根状茎开始膨大形成藕,早熟品种一般在7月上旬,中晚熟品种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进入这一时期。

  5、休眠期:从植株地上部分变黄枯萎,新藕完全形成后,直到第二年春天叶芽、顶芽开始萌发为止。 长江流域一般在10月下旬到第二年3月为藕的越冬休眠期。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莲是喜光喜温性植物。莲的萌芽始温在15℃左右,生长最适温度为28~30℃,昼夜温差大,利于莲藕膨大形成。

  莲在整个生育期内不能离水,适宜水深在100厘米以下。同一品种在浅水中种植时莲藕节间短,节数较多,而在深水中种植时节间伸长变粗,节数变少。

  莲对土质要求不严格,在较大范围内都能生长,适宜PH值为6.5~7.5。耐肥,适宜在有机质丰富,耕作层较深(30~50厘米)且保水能力强的粘质土壤中生长。

类型及品种

  1、类型

  根据不同的依据,可以将莲藕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以主要栽培目的为依据,莲藕可以分为花莲、籽莲和藕莲三大类型,以观花为目的称为花莲,以采收莲籽为目的称为籽莲,以采收肥大的地下根状茎为目的称为藕莲,通常也称作莲藕、莲菜、藕等。

  以适宜栽培水深为依据:分为两类,一类是浅水藕,指栽培适宜水深为5~50厘米的品种;一类是深水藕,指栽培适宜水深为50~100厘米的品种。

  此外,还可根据熟性分为早熟类型、中熟类型、晚熟类型等等。

  2、品种

  莲藕的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现就栽培种植推广面积较大的几个藕莲品种简要介绍一下。

  1、鄂莲一号 早熟。 花少。入泥浅,主藕6~7节,长130厘米,单支重5kg左右,皮色黄白。 7月上旬每亩可收青荷藕1000kg,9~10月后可收老熟藕2000~2500kg左右,宜炒食。

  2、鄂莲四号 中熟。花白色,主藕5~7 节,长120~150厘米,单支重5~6kg左右,梢节粗大,皮淡黄白色。 7月中下旬可收青荷藕,亩产750~1000kg左右,9月可开始收老熟藕,亩产2500kg左右,生食较甜,煨汤较粉,也适宜炒食。

  3、鄂莲五号(3735) 早中熟。 主藕5~6节,长120厘米,藕肉厚实,通气孔小,表皮肤白色。 7月中下旬每亩产青荷藕500~800kg,8月下旬产老熟藕2500kg。生长势旺,不早衰,抗逆性强,稳产,炒食和煨汤的风味都好,在南方和出口市场倍受欢迎。

  4、新一号莲藕 主藕 5~6节,长120厘米 。藕型肥大,皮白肉脆,商品性好。 8月中下旬成熟后,一般亩产2500kg左右。煨汤粉,凉拌、炒食味甜。

相关研究

  进行微型种藕研究的目的、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很多水稻田改种莲藕等经济效益较好的水生蔬菜,而莲藕老产区,为了增强莲藕种植优势,也在积极更换莲藕新品种,而且不少老产区的莲藕品种由于种植时间长,退化严重,病害也很严重,因此对藕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十几年来,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选育的鄂莲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等鄂莲系列莲藕新品种,已推广到全国18个省160余个县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莲藕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的作物,它地下肥大的根状茎既是产品器官,也是繁殖器官,每亩用种量200kg以上,体积大、损耗多、运输极不方便,费用高,而且繁殖系数低(约1:10)、周期长(一年一代)、易带病菌,莲藕新品种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限制了莲藕的生产发展。利用莲藕组培快繁等生物技术手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开展了有关方面的技术研究。

  首先我们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莲藕试管苗,但是试管苗移栽困难,成活率低,在生产上的应用受到限制。我们就继续研究诱导形成了试管藕,试管藕是在试管苗的基础上,在试管内诱导形成的小藕。试管藕一般有3-5节,平均长约3厘米,粗约0.5厘米,重约2克左右,它是一个完整的离体器官,克服了试管苗的缺陷,便于长途运输,移栽成活率大大提高,2001年我们进行了小面积的试管藕大田栽培试验,已成功长成商品藕,但由于试管藕个体小(仅重2g左右),在大田应用上容易漂浮,前期也容易被杂草遮盖以及受恶劣气候的影响,栽培管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仍然不便于农民掌握推广。因此我们又在试管藕的基础上,进行室外水培繁殖,形成微型种藕。微型种藕一般250克左右,比试管藕大,比常规藕小,兼有试管藕和常规藕的优点,便于农民掌握和应用。微型种藕无毒、节本、省工、高效,主要用于取代莲藕传统栽培用种,加速全国莲藕品种更新换代。

  微型种藕的主要优点有:

  1、繁殖速度快。常规种藕是用可食的商品藕进行繁殖,繁殖系数为1:10,即种10亩田的藕就要留1亩田的藕作种。而微型藕是建立在组培快繁技术基础上,一个茎尖一年就可繁殖成千上万支藕,有利于新品种推广。

  2、便于运输和携带,节约成本,降低损耗,方便远途农民购种。传统藕种体积较大,一般单支重4~5kg,长100~120cm,每亩用种量200kg以上;而微型种藕一般单支重0.25kg左右,长30 cm左右,微型种藕做种藕时,每亩用种量 120~150支,总重量约30~40kg。可以大大节约长途运输成本和损耗。

  3、栽培管理技术更简便易行,成活率高,有利于农民掌握应用这一技术。

  4、不带病菌。莲藕腐败病已成为制约莲藕生产的一大因素,而微型种藕是通过茎尖培养获得的,在第一步就脱去了病菌。由于腐败病通过种藕和泥土传播,所以新藕区引种无病种藕十分重要。

  5、可工厂化生产。组培快繁是在人工控制的室内环境下进行的,不受季节限制。

  2003年和2004年我们连续两年对微型种藕进行了大田种植试验,结果发现:定植开始时,微型种藕比常规种藕生长速度慢,叶片也较小,一个月后,微型种藕生长速度超过常规种藕,生长中后期,株高接近或超过常规种藕。

  如果将微型种藕应用到生产中,应该具有广阔的前景。

武汉莲藕高产栽培技术

  (一)藕田选择 应选择那些避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含量宜在1.5%以上,若达到3%~4%则更好)、pH值适宜(PH值6.5~7.5)、保水保肥能力强、灌溉和排水都比较方便的田块进行藕的栽植。

  (二)整地与施基肥 藕田选定好以后,要进行耕翻,一般耕深30~35厘米,并修筑好池埂。在最后一次耕翻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发酵好的人、畜粪肥2 500~3 000公斤,或绿肥3 500~4 000公斤,或菜籽饼100公斤,或微生物有机肥200公斤和碳酸氢氨100公斤,另施过磷酸钙50公斤。施肥翻耕后耕细耱平,并放入3~5厘米的浅水待种。如田水不易排干,就带水耕耙,并做到地平、泥烂、深软等。头年种过藕的老藕田,若挖藕时已留下种藕,不需再种,可以不耕翻。但要在出苗前整修好田埂,并把距田埂1.5米以内的藕全部刨出来,以免出芽后新藕鞭长出田外。同时,注意清除田中的老荷叶、荷梗,最好集中后烧毁。

  (三)栽植时间 藕莲一般在春季气温上升到15℃以上,10厘米深处地温达12℃以上时开始栽植。过早栽植,气温、地温均较低,种藕易冻烂。若过迟栽植藕芽较长,易折断损伤,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生产期也短,因此,必须适时栽植。

  (四)品种选择与种藕质量要求 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茬口和对藕的不同要求合理选择品种进行栽植。一块地,最好只种植一个品种,不要混种,以免品种混杂或因自然杂交而引起变种。种藕要求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如:鄂莲1~5号、新1号等)、以及无病、无伤、无杂、新鲜、芽头完整的种藕作种。种藕一般是随挖、随选、随栽,当天栽不完的应洒水覆盖保湿,以防芽头失水干萎。从外地引种时,种藕应带适量原泥土。贮运时堆高不宜超过1米,堆上用洁净的稻草、草包或麻袋覆盖,经常用喷壶洒水保湿。运达目的地后,应及时抢栽下田。

  (五)种藕的消毒 特别是从外地引进回来的种藕往往带有一些病原体,在生长过程中较容易发生病害。为此,种藕最好先消毒而后栽植。消毒的方法是: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种藕。此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闷种24小时,晾干后即可播种。

  (六)种藕的栽植

  1.栽植密度 田藕的栽植密度因品种、种藕大小、环境条件以及产品供应上市时间等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密;浅水藕比深水藕密;用小藕、子藕等栽植的,比用大藕、整支藕栽植的密;早采上市的比晚采上市的密。目前一般栽植行距为1.5~2.5米,株距为O.5~1.5米。每667平方米栽种的藕要达到200~400个芽头。

  2.栽植方法 栽植田藕时,田间保持3~5厘米的浅水,并按预定的行株距及鞭藕的走向,将种藕分布在田面上。边行离田埂l~1.5米,栽植深度为10~15厘米。要按种藕的形状用手扒沟栽入,并以不漂浮为原则。一般采取斜植的方式,即藕头入泥深,最后节微翘出泥面,前后与地平面成20℃~25℃的倾斜角。如此不仅可有效地防止地下茎抽出时露出泥外,而且可使藕身接近阳光提高自身温度,促进早发。如果土壤粘重,藕头栽植以后走茎伸长较为困难,则宜平植。栽植时原则上要求四周边行藕头一律朝向田内,以防莲鞭生长时伸出田外。田间各行上的栽植点要相互错开,种藕藕头相互对应。为避免藕田中心莲鞭过密,中心两行种藕间的距离应适当加大。最好由田中间向两边退步栽植,栽后随即抹平。

  (七)藕田管理

  1.调节水位 一般藕田不可断水。水层深度应根据前期浅、中期深、后期又浅的原则加以控制。栽种初期为提高地温,加速成活,促进发芽,田中水位可在3~5厘米,浮叶出现后保持在6~7厘米,2~3片立叶时升至10厘米。以后随着气温的上升、莲藕植株的长高,逐渐加深至20厘米,最深可不超过30厘米。后把叶出现后,应在2~3天内将田水落浅到l0厘米左右,最深不超过20厘米,以促进结藕。此时若水位过深,则促使再生立叶和延迟结藕。整个生长时期要求水位涨落和缓,不能猛涨暴落,时旱时涝。在枯荷后,如留种到次年,应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以防土壤干裂,在寒冬冻坏地下茎。同时可避免干田后土块变硬,难以挖起。

  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涝,避免田水淹没立叶。否则,即使水在l~2天内退去,也会造成藕莲的减产;如淹没时间较长,则会导致植株的死亡。所以,汛期要注意及时排水。此外还要注意防强风。因为莲藕的叶柄和花梗较细脆,叶片较大,最易招风折断,断后如遇大雨或水位上涨,使水从气道中灌入地下茎内,易引起腐烂。为此,强风来时,可适当加深水位,以保护荷叶、花梗等。

  2.合理追肥 莲藕生长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间还应适时进行追肥。一般追肥2~3次。第一次在出现1~2片立叶时进行,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或厩肥1 000~1 500千克,或尿素15公斤,以促进立叫生长;第二次在荷叶封行前进行,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50公斤;第三次在结藕前进行,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20公斤和硫酸钾15公斤。若打算于7月中下旬采嫩藕,或藕田肥力较高,植株长势较旺。则第三次追肥可以不进行。施追肥时,要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避免在烈日的中午进行。施肥前应放掉部分田水,保持浅水层,肥料渗入土中后再注水至原来水位。如果叶面上沾上化肥,应立即泼水冲洗以防灼伤。

  生石灰也是藕的肥料,施入后不仅能凋节水土的酸碱度和使过于松软的沤泥变得较坚实一些,有利于莲藕的生长,而且还有预防藕蛆、腐败病和水绵发生的作用。施生石灰的适宜时间是在莲藕长出2片立叶时,因为此时幼茎和新叶刚长出,最易受到藕蛆的危害。生石灰也可以在莲藕栽种前结合整田时施入,施生石灰的时间应与施氮肥或过磷酸钙的时间,相隔15天左右为宜。如间隔过短会降低肥效。施生石灰时先将田水放浅,把成块的生石灰撒到荷叶较少的空旷处,待其溶化后,用铁锨撒开,并使其与泥土掺和。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50千克。

  3.中耕除草 在立叶1~2片时,施肥后可将种藕四周泥土用手和锄扒松,以利于藕鞭的生长。在藕田中会不可避免地孳生杂草。杂草多了,不仅消耗田中的营养物质,而且争空间和遮光挡风,对藕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藕田除草工作应从出现浮叶开始,到荷叶封行前结束,一般要进行2~3次。除草时脚步要轻,以防踩伤地下茎,同时保护好梗、叶,以免弄折、损伤。

  4.转藕头 转藕头又叫回藕、盘箭、转藕梢等,从植株抽生立叶和分枝开始到开始结藕以前,应定期拨转藕头,其目的是防止藕鞭长出田外,同时也防止田内植株稀密不均。在生长初期每5~7天进行1次,生长盛期每3~5天进行1次。当看到新抽生的卷叶在田埂仅1米左右出现时,表明藕头已逼近田埂,必须及时拨转藕头,使其转回田内,同时如发现田内植株疏密不均,也应尽量将过密的藕头拨转到稀疏的地方,以使莲鞭分布均匀,提高产量。转藕头应首先找到藕头。最嫩的叶子一般在走茎前端节上抽生,嫩叶由左或右向中间卷包前倾,叶片卷包的方向即是走茎的大体方向,藕头的位置在卷叶前方30~60厘米处。据此可伸手在走茎两侧掏泥挖沟,并尽量挖得长些(顶芽后带1~2片立叶),这样不易折断,然后将藕头连同后把节托起轻轻将藕头窝回田内,并用泥埋好。转藕头应在晴天下午茎叶柔软时进行,以防因茎叶过于脆嫩而被折断。

  5.补苗 种藕栽植后,在生长中由于各种原因,常会出现缺苗断垄现象。为此,可采用移栽种藕或莲鞭的方法进行补苗,以保证田内有效株数和提高产量。

  6.摘老叶,折花梗 莲藕栽种后,当立叶布满田面时,浮叶逐渐枯萎,应及时予以摘除,以便让田水尽可能多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提高地温和改善通气条件。有的立叶因病虫害或其他原因导致发黄或枯萎时,也应予以摘除,以减少营养的消耗。藕莲是以采藕为目的的,如有花蕾应将花梗折曲(不可折断,以防雨水浸入),以免开花消耗养分。为了减少藕身表皮上的铁锈斑,提高藕的商品质量,可在藕叶和叶柄全部枯死前,即采藕前约半个月左右,将藕叶及部分叶柄一起割除,使藕停止呼吸,从而减少铁锈斑的发生和促使已附于藕身表皮的铁锈斑还原。

  7.注意莲藕病虫害的防治。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莲藕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0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369 次

最近更新:2015/6/1 10:39:37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