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莎生菜
编辑词条摘要
基本信息
古希腊人、罗马人最早食用。罗莎生菜传入我国的历史较悠久,东南沿海,特别是大城市近郊、两广地区栽培较多,特别是台湾种植尤为普遍。近年来,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罗莎生菜也由宾馆、饭店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
特征特性
紫色散叶品种,株型漂亮,叶簇半直立,株高25厘米,开展度20-30厘米,叶片皱,叶缘呈紫红色,色泽美观,叶片长椭圆形,叶缘皱状,茎极短,不易抽苔,口感好是品质极佳的高档品种。喜光照及温和气候条件,适应性强,适宜在春秋冬季保护地和露地种植。
营养功效
罗莎生菜茎叶中含有莴苣素,故味微苦,具有镇痛催眠、降低胆固醇、辅助治疗神经衰弱等功效;罗莎生菜中含有甘露醇等有效成分,有利尿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罗莎生菜中含有一种“干扰素诱生剂”,可刺激人体正常细胞产生干扰素,从而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具有清热安神、清肝利胆、养胃的功效。适宜胃病、维生素C缺乏者;适宜肥胖、减肥者;适宜高胆固醇、神经衰弱者、肝胆病患者食用;生食、常食可有利于女性保持苗条的身材。
注意事项
1. 生吃要注意农药化肥的残留
2. 对乙烯极为敏感,储藏时应远离苹果、梨和香蕉,以免诱发赤褐斑点;
3. 罗莎生菜用手撕成片,吃起来会比刀切的脆,将罗莎生菜洗净,加入适量沙拉酱直接食用,常食可有利于女性保持苗条的身材。尿频、胃寒者少吃。
4、罗莎生菜含热量低,罗莎生菜的主要食用方法是生食,为西餐蔬菜色拉的当家菜。
栽培要点
结球罗莎生菜性喜冷凉的气候,生长适温为15—20℃,最适宜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较低的环境。结球适温为10—16℃,温度超过25℃,叶球内部因高温会引起心叶坏死腐烂,且生长不良。种子发芽温度为15—20℃,高于25℃,因种皮吸水受阻,发芽不良。罗莎生菜在夏季播种时需低温处理,浸种后放冰箱的冷藏室中催芽,待芽露白后再行播种,播种前应用新高脂膜拌种。散叶罗莎生菜比较耐热,但高温季节,同样生长不良。罗莎生菜性喜微酸的土壤(pH6—6.3最好),以保水力强、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粘壤土栽培为优。罗莎生菜需要较多的氮肥,故栽植前基肥应多施有机肥,生长过程中,不再施有机肥。生长期间不能缺水,特别是结球罗莎生菜的结球期,需水分充足,如干早缺水,不仅叶球小,且叶味苦、质量差。但水分也不能过多,否则叶球会散裂,影响外观品质,还易导致软腐病及菌核病的发生。只有适当的水肥管理,并在生长阶段适时喷洒壮茎灵,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罗莎生菜。
罗莎生菜属半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炎热。夏季炎热的地区,秋季栽培时要注意苗期采取降温措施,并注意先期抽苔的问题。如要周年供应,则要采用露地、保护地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基本上可满足全年的需求。
上海地区,春季栽培时,一般于1月底到2月上旬,在冷床育苗,3月上旬左右定植。如春季露地育苗,则3月上旬播种,4月上旬定植。行株距一般掌握在30厘米见方,每亩(666.7平方米)栽苗5000—6000株。罗莎生菜的种子细小,一般播25克就可栽种666.7平方米。随品种熟性不同,定植至采收为30—50天。秋季栽培常于8月份进行,播种时正值上海的高温季节,种子须浸种3—4小时,使其充分吸水,后用布包好,放入冰箱冷藏室催芽,温度一般掌握在5—10℃的范围内,4—5天后,有70—80%的种子露出白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苗床浇足水,播种后须用麦草覆盖,如有遮阳网,则搭棚遮阴更理想。待60%一70%的幼苗出土,须及时揭去麦草,但仍需遮阴,以防高温下幼苗被晒死。秋季播种,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整个苗期须维持土壤湿润,否则育苗不理想。罗莎生菜生长快,生长期短,有的品种,种植后月余,即可采收。罗莎生菜每666.7平方米的产量随品种而不同,通常为1000—3000千克。
罗莎生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栽培过程中容易做到不用农药而获得无公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