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岭龙眼

编辑词条

摘要

乌龙岭龙眼
  乌龙岭龙眼,简称乌龙岭,别名乌石岭、黑龙岭、霞露岭、下渡岭、地本等,是龙眼的一个品种。乌龙岭原种出于仙游县郊尾镇塘边的乌石岭村,故而得名。是福建莆田、仙游县的主栽品种,成年树有40万株以上。果实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是中熟品种。 

形态特征

  枝叶特征

  树冠圆头形,树势旺盛,树姿半开张,树干灰褐色,树皮裂纹明显,剥落较明显。叶色稍淡绿,广披针形,小叶排列较密,先端渐尖,叶基宽楔形,叶缘无波浪状,叶片主侧脉较明显。[1]

  果实特征

  果穗长37厘米,穗重660克,着果稍稀疏,果梗较硬。果实球圆形,大小均匀,果顶浑圆,果肩不明显,蛋果重12~13.5克,果皮褐色,果面有明粗条纹,龟状纹较不明显,放射纹不明显,瘤状突起不明显。果肉乳白色、半透明,果肉表面流汁少,离核易,肉质软脆,化渣。汁量中等,味甜,品质中上。可食率64.9~68.9%,可溶性固形物21.4~23%,总糖18.04%,转化糖11.62%,酸量0.073%,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114.4毫克。种子棕黑色,扁圆形,种脐中等大小,椭圆形。 [1]

地理分布

  该品种主产地为莆田和仙游(两地栽培最广[3] ),福建其他县市也有栽培。[1]

品种评价

  乌龙岭龙眼品种有三个品系:赤壳(红壳)、白壳、青壳。红壳枝条较硬,叶大,果大,但易落果,隔年结果比较明显。白壳、青壳品系较丰产,稳产,但果较小。乌龙岭果实较大,单果重12~13.5克,大小均匀,含糖量和焙干率高,150千克鲜龙眼可焙50千克龙眼干,果壳不下陷,是制干的最好品种,也适合鲜食。[3-4]

栽培技术

  减产原因

  以下原因可能造成乌龙岭龙眼减产:

  (1)果园立地条件差;

  (2)全球温室效应造成冬季“冲梢”现象的发生,影响花穗形成;

  (3)病虫害防治不到位。[5]

  措施要点

  针对减产原因,相应的栽培措施如下:

  (1)施足肥料,包括花前肥、采前肥和采后肥;

  (2)在清明后谷雨前剪除所有“冲梢”和病枝;

  (3)适当疏花疏果;

  (4)适当保护冬梢;

  (5)适时防治病虫。[5]

参考资料

1. 农植网:乌龙岭龙眼的性状及主产地 . 
2. 文昌信息化农业网:龙眼品种--乌龙岭 . 
3. 农植网:乌龙岭龙眼 . 
4. 福建农业科技信息网:乌龙岭 . 
5. 蔡振国著《乌龙岭龙眼高产栽培技术》(刊于《福建农业》2004年第8期,第22页) 
6. 中国种植技术网:龙眼品种--乌龙岭 .

开放分类

龙眼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228 次

最近更新:2015/5/25 10:38:26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