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药野木瓜

编辑词条

摘要

钝药野木瓜
  钝药野木瓜(学名:Stauntonia leucantha)为木通科野木瓜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江西、江苏、浙江、广东、广西、贵州、安徽、福建、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94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山谷溪边、密林中、山地疏林和丘陵林缘,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全体无毛。小枝干时灰褐色,有线纹,直径3-4毫米。掌状复叶有小叶5-7片;叶柄长4-6厘米;小叶近革质,嫩时膜质,长圆状倒卵形、近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7(9)厘米,宽2-3厘米;顶端急尖或有时渐尖,基部近圆或钝,上面深绿色,干时灰榄绿色,下面粉绿色,干时黄绿色,基部叶脉近三出,侧脉每边5-7条,与中脉及纤细的网脉均在上面凹陷,下面微凸起;小叶柄长7-20毫米,中间一枚最长。花雌雄同株,白色,数朵组成总状花序;花序长3.5-7厘米,2至多个簇生,与叶同自芽鳞片中抽出;总花梗纤细;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4毫米。雄花:萼片近肉质,外轮3片狭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12毫米,宽2.5-4毫米;内轮3片狭线性,长8.5-9毫米,宽0.8-1毫米;雄蕊长5.5-6毫米,花药不等长,分离,直,顶端完全无凸头,花丝长3.5-4毫米,上部稍分离,下部合生为细圆筒状;退化心皮丝状。雌花:萼与雄花的相似;心皮3,卵状圆柱形,长约4毫米,柱头近头状;退化雄蕊鳞片状,直径约0.2毫米。果长圆形,长可达7厘米,宽4厘米,厚3厘米,两段略狭,果皮熟时黄色,干后变黑色,平滑或有不明显的小疣点。花期4-5月,果期8-10月。[1]

  吴印禅(1936)发表本种时将其置于钝药群Gruppe III Obtusa Wu,并在描述中说明它的雄蕊药隔完全不突出,花药钝头,无附属体,花丝下部合生为细圆筒状,上部分离。有作者(覃海宁1997)将本种归于倒卵叶野木瓜S. obovata Hemsl.中,经研究解剖这两个种的许多份标本,发现S. leucantha的雄蕊特征与原始描述所写的一致,它的雄蕊长5.5-6毫米,花丝远较钝头的花药长,而S. obovata的雄蕊较短(长3.5-4毫米),具小凸头的花药与合生达顶部的花丝管近等长或花药稍长。这一性状较为稳定。虽然S. obovata的小叶形状和大小变化较大,且与S. leucantha的小叶在外形上有些相似,但两个种仍然是有区别的,不宜将它们归并。[2]

地域分布

  产于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四川、贵州。

生存环境

  生于海拔300-940米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山谷溪边或丘陵林缘。[3]


参考资料

1. 钝药野木瓜 .中国植物志 [引用日期2013-09-22] . 
2. 钝药野木瓜 .中国植物志 [引用日期2014-05-22] . 
3. 中国植物志-木通科,P45-47

开放分类

木瓜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748 次

最近更新:2015/4/9 14:33:44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