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双8号

编辑词条

摘要

中双8号
  中双8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生物技术育种课题组利用中双2号、中双4号等为亲本,经复合杂交和小孢子培养选育成功的优质、高含油量、高产新品系,2002年4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5月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为CNA20020074.7。该品种半冬性、中熟双低常规甘蓝型油菜。其抗耐菌核病性能强,抗耐病毒病性能特强,抗倒性能力强。该品种适应性很广,适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形态特征

  该品种半冬性、中熟双低常规甘蓝型油菜。幼苗半葡匐,叶色深绿,大顶叶。株高160cm左右,1次有效分枝8个左右,每角粒数22粒左右,单株角果数430个,角果长度3.8cm左右,千粒重3.5g左右,长江下游区一般在5月20日左右成熟。该品种叶色较浅,分枝部位中等,株型紧凑,结角密度大,秆硬且粗壮,抗病性、抗倒性好。芥酸含量0.24%,含油量43.22%。抗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优于中油821。抗寒性、抗倒性强于中油821。一般肥力条件下亩产160公斤左右,高水肥条件下亩产可达200公斤以上。

经济价值

  1998~1999年度全国(长江下游片)区域试验,9个点平均亩产165.83公斤,次年,区试8个试验点平均亩产194.2公斤,两年平均较对照中油821增产5.1%。2000~2001年全国(长江下游区)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7个点平均亩产146.43公斤,较对照中油821增产9.71%。全国区试主管部门从区域试验参试点随机取样,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商品籽硫苷含量24.06μmol/g,种子芥酸含量为0.24%,含油量43.05%。

  据应用单位的初步统计,中双8号累计在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等省市示范推广800万亩,创经济效益2亿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将为提升我国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产生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栽培技术

  适时早播,长江下游地区育苗适宜播种期为9月上、中旬,10月中、下旬移栽,直播在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合理密植,在中等肥力水平下,育苗移栽合理密度为15.0万--21.0万株/公顷,肥力较高水平时,密度11.3万--18.0万株/公顷,直播可适当密植。科学施肥,重施底肥,施复合肥750.0kg/公顷追施苗肥,于5--8片真叶时施尿素或复合肥225.0kg/公顷左右,必施硼肥,于薹期喷施(浓度为0.2%)或底施硼砂15kg/公顷。防治病害,在重病区注意治菌核病。于初花期后7d喷施菌核净,用量1500g/公顷菌核净对水750.0kg/公顷。

适宜区域

  该品种适宜于湖北省、湖南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推广种植。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油菜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0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108 次

最近更新:2015/5/19 10:59:51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