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山楂

编辑词条

摘要

湖北山楂
  湖北山楂(学名:Crataegus hupehensis Sarg.)是乔木或灌木,高达3-5米,枝条开展;刺少,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伞房花序,具多花;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边缘有齿,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片三角卵形,花瓣卵形,花药紫色,果实近球形,深红色,有斑点,花期5-6月,果期8-9月。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海拔500-2000米。分布于中国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四川、陕西、山西、河南。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高达3-5米,枝条开展;刺少,直立,长约1.5厘米,也常无刺;小枝圆柱形,无毛,紫褐色,有疏生浅褐色皮孔,二年生枝条灰褐色;冬芽三角卵形至卵形,先端急尖,无毛,紫褐色。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9厘米,宽4-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圆钝锯齿,上半部具2-4对浅裂片,裂片卵形,先端短渐尖,无毛或仅下部脉腋有髯毛;叶柄长3.5-5厘米,无毛;托叶草质,披针形或镰刀形,边缘具腺齿,早落。伞房花序,直径3-4厘米,具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花梗长4-5毫米;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边缘有齿,早落;花直径约1厘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全缘,长3-4毫米,稍短于萼筒,内外两面皆无毛;花瓣卵形,长约8毫米,宽约6毫米,白色;雄蕊20,花药紫色,比花瓣稍短;花柱5,基部被白色绒毛,柱头头状。果实近球形,直径2.5厘米,深红色,有斑点,萼片宿存,反折;小核5,两侧平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1]

产地生境

  产自中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四川、山西、陕西。在山西分布于中条山的沁水、翼城等地,生于海拔1210-1520米的山坡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1]

近种区别

  湖北山楂与云南山楂(C. scabrifolia (Franch.) Rehd. )之异点在于后者叶片多卵状披针形,不分裂,叶边锯齿较钝,果形稍小,色亦较淡。[1]

功能用途

  山楂果色鲜红、亮丽,结果大年满树红果十分壮观,可用于园林绿化的观果树种,也是上佳的盆景材料。果可食或作山楂糕及酿酒,在湖北、江西等地作山楂入药。

  果实:酸、甘,微温。破气散瘀,消积,化痰。用于痢疾,产后瘀痛,绦虫病,高血压症,肉食积滞,肝脾肿大,血脂偏高。[1]

相关物种

  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 (Franch.) Rehder

  陕西山楂Crataegus shensiensis Pojark. [1]

参考资料

1. 湖北山楂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引用日期2013-10-3] . 

开放分类

山楂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673 次

最近更新:2015/5/18 8:44:24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