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喜梅

编辑词条

摘要

红喜梅
  该品种是我省科技人员1988年从国外引进李接穗,1989年春季高接在眉县一农户4年生李树上,1990年结果,当年夏季又在李树、杏树上进行了高接,并繁育苗木160株。1991年定植0.1hm2,1993年结果,经过连续3年果实性状鉴定,果实品质优良,丰产性好,1995年初选为优系。1996年开始布点区试,分别在眉县、扶风、泾阳以黑宝石和大石早生作为对照进行区试。区试表现综合性状优良,2001年复选为优良新品系。2005年12月通过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红喜梅。 

植物学特性

  势强健,树姿较直立。嫩梢黄绿色,一年生枝红褐色,节间长度2.38cm,分枝疏密中等,皮孔大而稀,灰褐色,圆形凸起。成龄叶浓绿色,边缘深绿,两侧向正面反卷,成龄叶片大而厚,平均长10.6cm,宽6.9cm;阔卵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面不平展,沿主叶脉向下弯曲,叶尖上翘;叶身弯曲,两侧微向上曲;叶缘呈波状,锯齿圆钝,蜜腺明显。叶柄浅绿色,平均长1.89cm,阳光充足处呈浅红色。托叶细小成披针状。

结果习性

  萌芽力强,成枝力弱,树形较直立,4年生树冠径可达3.5m。定植第3年挂果,第4—5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树以短果枝及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花芽占总芽数的3/4以上,丰产性能好,有花粉,自花结实率高,达32%。

物候期

  经多年观察,在陕西关中地区,叶芽3月中旬萌动,4月初开花,花期持续6~7d,花期较对照品种晚5d左右。果实8月上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25d,属中熟品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落叶,全年生长期240d左右。

果实经济性状

  严格疏果条件下,平均单果重75g,最大120g,果面玫瑰红,被果粉,果实卵圆形,缝合线浅,两侧果肉对称;果顶圆,微平,脐凸起,梗洼宽而浅。果肉淡。肉质韧,汁液少,味极甜,有香气,纤维少而细,品质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最高23%。离核,核小,平均鲜重1.5g。可食率85%。果柄长0.8~1.0cm,淡褐色。成熟前遇雨无裂果或落果现象,丰产性强。较耐贮运,一般冷藏条件下,可贮藏60d,室内常温下可贮存2周左右。可制干,制干率在31%~33%。

济效益及抗性

  品系丰产性能良好,经各点区试多年观察,定植第2年开始挂果,4~5年进入盛果期。3年生株产2.6kg,4年生株产5.5kg,5年生株产15.5kg,6年生株产30.6kg。结果期(3~6年生)平均每667m2产l 504.05kg,而对照品种平均为1 400.67kg,比对照品种高7.38%,销售价格是对照品种的2.15~2.62倍,平均增值: 2 581.85元。栽培多年未发现明显病害,对细菌性穿孔病抗性较强,适应性强,在山地、坡地、滩地均能栽培,但以土壤疏松、排水通畅的沙壤土、壤土栽培最好。

栽培技术要点

  选用山桃或毛桃作砧木均可。因该品种树体直立,可适当密植,前期以3mX2m为宜,

  进入盛果期间伐后保留3m~4m。可白花结实率,但配置授粉品种可明显提高坐果率,授粉品种以大石早生、秋姬、秦红李等为佳。

  树形宜采用纺锤形或自然开心形。定植后50—60cm定干,第一年冬季选3—4条生长健壮,方向适宜,夹角较大的枝条作主枝,剪留60~70cm,以后每年冬季主枝延长头剪留60cm左右。每个主枝上留侧枝2~3个,3~4年完成整形任务。修剪以缓放为主,疏缩结合,尽量少短截。幼树期对斜生枝一律缓放不剪,对直立枝有空间的压平后甩放,无空间的疏除。生长季节随时抹除剪口下的萌蘖,疏除竞争枝,徒长枝,结合拉枝、撑枝,促进中下部抽生短果枝及花束状果枝。进入盛果期后,及时疏除过密、过旺及交叉、重叠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对结果枝组疏弱留壮,去老留新,有计划地进行回缩,保证连年丰产稳产。

  应严格疏果,一般年份红喜梅李坐果率很高,因此,在生理落果后开展精细疏果十分必要。在多雨年份的潮湿地区,应注意防治流胶病。

推广应用前景

  红喜梅色泽艳丽,品质优良,较耐贮运,花期晚,丰产稳产,是优良的鲜食制干兼用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市场竞争力强,售价高,效益好,符合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尤其适宜 在新疆的南疆,作为制干李栽植,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西梅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681 次

最近更新:2015/5/18 8:25:27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