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柿

编辑词条

摘要

海边柿
  海边柿(拉丁学名:Diospyros maritima Bl.),为柿科柿属下的常绿小乔木。叶片基部叶柄附近有2明显的腺体,果和树皮具有强烈麻醉性。产于南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地。生于海岸灌木丛中。 

参考文献

  海边柿(新拟)黄心仔

  Diospyros maritima Bl. Bijdr. Fl. Nederl. Ind. 669. 1875; A. DC. in DC. Prodr. 8: 234. 1844; Hiern in Trans. Cambr. Phil. Soc. 12: 211. 1873(Monogr. Ebenac.); Kanehira, Form. Trees rev. ed. 575. f. 532. 1936; Li, Woody Fl. Taiwan 731. 1963. ——D. liukiuensis Mak. in Bot. Mag. Tokyo 22: 159. 1908.——D. kusanoi Hay. in Journ. Coll. Sci. Univ. Tokyo 30: 186. 1911(Mat. Fl. Form.).[1]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树皮黑色;木材带黄色或褐色;除芽和花序外,各处无毛。芽有绢毛。叶革质,椭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7-17厘米,宽3-8厘米,先端圆形至钝,基部钝至稍渐狭,近叶柄处有2明显的腺体,两面无毛,颜色相近,有时下面变无毛,中脉在上面凹陷,在下面明显凸起,侧脉每边约7条,纤细,在上面平坦或微凹陷,下面较明显,小脉很纤细,在两面上均不甚明显;叶柄长8-10毫米,上面有槽。花雌雄异株。花序腋生,几无总梗,聚伞花序式,基部有苞片。雄花序有花2-3朵。雄花花萼钟状,4齿裂,两面均有绢毛;花冠管外面有绢毛,内面无毛,4裂,雄蕊16枚,花丝基部和子房有长粗毛。雌花单生,无梗,花萼4裂,两面有绢毛;花冠外面有绢毛,内面无毛,管卵状,4裂;有退化雄蕊。子房卵形,有锈色毛,8室,每室有1胚珠。果扁球形,初时常卵形,直径1.5-3厘米,顶端有小突尖,橙红色,光亮,除顶端外变无毛,有种子4-8颗;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厘米,直径约6毫米,褐色,光亮;宿存萼近方形,直径约2厘米,不明显的4-5裂,外面多少变无毛,内面有栗色绢毛,裂片宽三角形,长约4毫米,宽约10毫米,向后反曲,先端急尖。[1]

产地生境

  产台湾省北部;散生在海岸灌木丛中;分布于东南亚,自日本的琉球群岛、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南至澳大利亚北部,东至波利尼西亚。[1]

用途

  果和树皮具有强烈麻醉性。将树皮磨成粉,放入袋内投下水中,可以药鱼。木材易施工,可作家具、用具、枪托等,并且是良好薪炭材。[1]

本种提示

  本种常生长在海边灌丛中,叶片基部叶柄附近有2明显的腺体。[1]

参考资料

1. 海边柿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

开放分类

柿子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442 次

最近更新:2015/5/13 10:14:48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