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柿
编辑词条摘要
形态特征
高大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60厘米,树干端直;树皮灰黑色至黑色,平滑;小枝灰色带黄绿色,稍粗糙,散生纵裂的长圆形或近圆形皮孔;嫩枝稍被深褐色或黑褐色短粗毛;冬芽常为尾状,稍弯曲,长约1~1.5厘米,下部直径约3~4毫米,密被黑色长粗毛。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长10~19厘米,宽3.5~6厘米,先端钝至渐尖,尖头钝,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微背卷,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嫩叶有黑褐色短粗毛,很快两面无毛,叶脉在上面不甚明显,中脉在上面稍凹下,下面凸起,侧脉每边约9条,下面明显凸起,斜向上生,将近叶缘即向上弯生,并渐渐隐没,小脉纤细,结成疏网状,下面略突起;叶柄粗壮,长1~1.5(2)厘米,初时有黑褐色短粗毛,后变无毛。雄花香,生当年生枝上新叶叶腋,单生或集成聚伞花序,有短梗,被黑褐色短粗毛;花萼碗状,直径约1~1.2厘米,高约9毫米,两面都密被黑褐色短粗毛,4浅裂,裂片三角形,长约3毫米,宽约6毫米,急尖或钝;花冠白色,无毛,壶形,长约9毫米,宽约10毫米,4~5裂,裂片阔卵形,长约7毫米,宽约10毫米,向外弯曲;雄蕊40枚,长短不一,着生在花冠管的基部,花药线形,花丝短或很短;花梗长约2毫米,有黑色短粗毛;雌花生当年生枝上,腋生,单生,有短梗;花萼有黑褐色短粗毛,里面有褐色短粗毛,4裂,裂片两侧向背面反卷,先端钝;子房卵形,密被黑褐色短粗毛,花梗长2~7毫米,亦被黑褐色短粗毛。果卵形或近球形,直径3~4厘米,高约3.5厘米,绿色,熟时暗黄褐色,干时黑褐色,嫩时密被黄褐色或黑褐色粗毛,熟时变无毛,通常8室,果皮(干时)厚约4毫米;种子长圆形,长约2.8厘米,宽约1厘米,深褐色,侧扁,腹面薄,背面厚,厚约5毫米;宿存萼厚革质,近方形,宽约2~3.5厘米,初时有黑褐色粗毛,成熟时无毛,4裂,裂片宽卵形或近三角形,长约1厘米,宽约1.4厘米,先端钝;果柄粗壮,长约5~7毫米,被黑褐色粗毛或无毛。花期3~5月,果期8月至翌年1月。
本种的冬芽尾状,长1~1.5厘米,密被黑色长粗毛,嫩叶、叶柄、花梗、花萼有黑褐色短粗毛,果较大,长约3.5厘米。[1-2]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谷、山腹常绿阔叶密林中湿润处或林谷溪畔。[1]
主要价值
木材价值
木材材质硬重,可作建筑、家具、板料、车辆、农具等用材[2] 。
食用价值
柿子味甘涩,性寒,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可以养肺护胃,清除燥火,经常食用能够补虚、止咳、利肠、除热。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最好饭后食用,不吃柿皮。需要人工脱涩后方可食用。脱涩的方法一般有放置一段时间,和用温水或石灰水浸泡等方法。[3]
栽培种植
种植
1.选地建柿园。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地下水位较低的背风向阴地为宜。
2.挖穴施基肥。顺应山势开成水平梯台,应筑成前埂后沟、反倾斜台面或“鱼鳞坑”式的山园。按行株距6×5.5米,每亩20株或50株(密植)栽植。定植穴的穴面宽、底宽深应分别达到1米、0.8米和0.6米,先经风化,再往植穴回填杂草、表土至八成满,同时回填相当数量的有机肥作基肥,穴位高台面20厘米。种植时每穴撒施1~1.5公斤钙镁磷肥,以提高定植质量和生长。
3.柿子树栽植最适宜时期为秋季落叶后及春季萌芽前,即2月中旬以前,一般不超过雨水节气。[3] [4]
管理
1.增肥改土。柿子树属深根性树种,应扩穴改土增施肥料才能树势旺壮。投产柿树在冬季要扩穴改土,穴长1~1.5米、宽0.4米、深0.4~0.5米。回填表土时,株施土杂肥100~150公斤或猪牛粪干50公斤或蘑菇土100~150公斤或1~1.5公斤钙镁磷肥等,与表土混匀后填入下层,穴面用园内表土填平.也可深翻改土即有机肥撒施在树冠滴水线处,然后在须根际处深翻20厘米。高产量的柿树,每亩应施足含N6.5公斤P2O52.5公斤和K20.6公斤。
2.修剪枝条。树冠高大或枝条交叉阴蔽的成年投产树,要在冬季落叶后进行适度回缩修剪,采用短剪为主,疏缩结合办法,剪去密生枝、交叉枝、徒长枝和病枯枝,促使枝条分布合理,剪成合理树势。
3.进行冬季清园工作。冬季修剪应彻底清除病果、病蒂、枯枝及落叶,清除越冬病虫源。介壳虫为害重的柿子树,在冬季落叶至春季发芽前应喷布95%机油乳剂(蚧螨灵)150倍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以防治。[3] [4]
参考资料
2. 海南柿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引用日期2013-02-21] .
3. 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海南柿子树种植技术 :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 ,2012 .
4. 柿shi .中国苗木花卉网 [引用日期2014-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