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材

编辑词条

摘要

乌材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4-12米;幼枝被锈色稠密长柔毛。叶革质,长椭圆形、长卵形或披针形,长5-13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钝形,上面深绿色且有光泽,干后灰褐色,下面沿中脉及侧脉有稀疏的红褐色长柔毛,干后下面红褐色;叶柄长不足1厘米,被红褐色柔毛。雄花2-3朵簇生叶腋,雌花单生;花萼4深裂,被柔毛;花冠白色,被柔毛;子房2室或4室。浆果球形,直径约1.5厘米,初时被黄褐色长柔毛而后脱毛;宿存花萼被黄褐色长柔毛,裂片椭圆形,端钝。 
  分布于广东及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生山坡杂木林中或灌丛中。 

基本信息

  国外分布: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海 拔:below 500

  中国植物志:60(1):133

  英文植物志:15:231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6米,胸高直径可达50厘米;树皮灰色,灰褐色至黑褐色,幼枝、冬芽、叶下面脉上、幼叶叶柄和花序等处有锈色粗伏毛。枝灰褐色,疏生纵裂的近圆形小皮孔,无毛。冬芽卵形,芽鳞约10片,下部的成两列,覆瓦状排列。叶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1.8-4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钝,有时近圆形,边缘微背卷,有时有睫毛,上面有光泽,深绿色,除中脉外余处无毛,下面绿色,干时上面灰褐色或灰黑色,下面带红色或浅棕色,中脉在上面微凸起,在下面明显凸起,侧脉每边通常4-6条,在上面略不明显,平坦或微凹,下面明显,斜向上方弯生,将近叶缘即逐渐隐没,小脉很纤细,结成疏网状,两面上均不明显;叶柄粗短,长5-6毫米。花序腋生,聚伞花序式,基部有苞片数片,苞片覆瓦状排列,卵形,总梗极短或几无总梗;雄花1-3朵簇生,几无梗;花萼深4裂,两面有粗伏毛,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高脚碟状,外面密被粗伏毛,里面无毛,4裂,花冠管长约7毫米,裂片覆瓦状排列,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约4毫米,急尖,雄蕊14-16枚,着生在花冠管的基部,每2枚连生成对,腹面1枚较短,花药线形,顶端有小尖头,退化子房小。雌花单生,花梗极短,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花萼4深裂,裂片卵形,先端急尖,两面有粗伏毛;花冠淡黄色,4裂,外面有粗伏毛,里面无毛;退化雄蕊8枚;子房近卵形,密被粗伏毛,4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2裂,基部有粗伏毛;柱头浅2裂。果卵形或长圆形,长1.2-1.8厘米,直径约8毫米,先端有小尖头,嫩时绿色,熟时黑紫色,初时有粗伏毛,成熟时除顶端外,余处近无毛,有种子1-4颗;种子黑色,其形状因果内所含种子多少而不同,单生时为椭圆形,长约1.3厘米,直径约6毫米,如含种子4颗时,则每颗呈近三棱形,背面呈拱形;宿存萼增大,4裂,裂片平而略开展,卵形,长约8毫米,宽约6毫米,疏被粗伏毛,近基部被毛较密。花期7-8月,果期10月至翌年1-2月。[1]

产地生境

  产广东、广西、台湾;生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地疏林、密林或灌丛中,或在山谷溪畔林中。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爪哇和加里曼丹)等地有分布。[1]

本种提示

  本种未成熟果实可提取柿漆供涂雨具,渔网等用。木材材质硬重,耐腐,不变形,可作建筑、车辕、农具和家具等用材。[1]

  本种的果几无柄,果的宿存萼4裂,和毛柿D. strigosa Hemsl.很近似,但侧脉每边4-6条,叶基部阔楔形,而不是近心形,叶背面仅脉上被毛。[1]

参考资料

1. 乌材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引用日期2013-07-17] .

开放分类

柿子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169 次

最近更新:2015/5/13 9:46:24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