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柿子

编辑词条

摘要

奶柿子
  奶柿子[西红柿]食物营养价值高,有很多种菜系佳肴做法。奶柿子[西红柿]无论蒸煮,清炖,还是烧卤,煎炸,都风味香浓,营养丰富。 

用途

  1、奶柿子[西红柿]食物营养价值高,有很多种菜系佳肴做法。奶柿子[西红柿]无论蒸煮,清炖,还是烧卤,煎炸,都风味香浓,营养丰富。

  2、奶柿子[西红柿], 每100克含可食用部分 94克

  热量(千卡):13B1硫胺素(毫克):.05CA钙(毫克):15

  蛋白质(克):.6B2核黄素(毫克):.02MG镁(毫克):9

  脂肪(克):.1B5烟酸(毫克):1FE铁(毫克):.4

  碳水化合物(克):2.4VC维生素C(毫克):8MA锰(毫克):.06

  膳食纤维(克):.8VE维生素E(毫克):1.31ZN锌(毫克):.14

  维生素A(微克):88胆固醇(毫克):0CU铜(毫克):.45

  胡罗卜素(微克):.5钾(毫克):163P磷(毫克):21

  视黄醇当量(微克):95.6钠(毫克):8.3SE硒(微克):.12

  3.热量(可食部分热量)

  1个(小)番茄(110.0克,可食部分107.0克)20大卡

  1个(大)番茄(170.0克,可食部分165.0克)31大卡

  标准(100克)19大卡

介绍

  西红柿属茄科,为一年生蔬菜。原产南美洲,我国各地均普遍栽培,夏秋季出产较多。

  相传西红柿最早生长在南美洲,因色彩娇艳,人们对它十分警惕,视为“狐狸的果实”,又称狼桃,只供观赏,不敢品尝。

  它是不少人餐桌上的美味。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P的含量蔬菜之冠。

  西红柿的食用部位为多汁的浆果。它的品种极多,按果的形状可分为圆形的、扁圆形的、长圆形的、尖圆形的;按果皮的颜色分,有大红的、粉红的、橙红的和黄色的。

  红色西红柿,果色火红,一般呈微扁圆球形,脐小,肉厚,味甜,汁多爽口,风味佳,生食、熟食可,还可加工成番茄酱、番茄汁;粉红西红柿,果粉红色,近圆球形,脐小,果面光滑,味酸甜适度,品质较佳,黄色西红柿,果桔黄色果大,圆球形,果肉厚,肉质又面又沙、生食味淡,宜熟食。

  西红柿的品质要求:一般以果形周正,无裂口、虫咬,成熟适度,酸甜适口,肉肥厚,心室小者。宜选择成熟适度的番茄,不仅口味好,而且营养价值高。

营养价值

  番茄含有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能减少心脏病的发作。

  番茄红素具有独特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使脱氧核酸及基因免遭破坏,能阻止癌变进程。西红柿除了对前列腺癌有预防作用外,还能有效减少胰腺癌、直肠癌、喉癌、口腔癌、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危险。

  番茄中的维C,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降低血压之功效,对高血压、肾脏病人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多吃番茄具有抗衰老作用,使皮肤保持白皙。

  尼克酸能维持胃液的正常分泌,促进红血球的形成,有利于保持血管壁的弹性和保护皮肤。所以食用西红柿对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也有帮助。西红柿多汁,可以利尿,肾炎病人也宜食用。

  经常发生牙龈出血或皮下出血的患者,吃番茄有助于改善症状。

  番茄所含的苹果酸或柠檬酸,有助于胃液对脂肪及蛋白质的消化。

食用效果

  西红柿性平、味甘、酸、微寒,归肝、胃、肺经;

  具有健胃消食,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生津止渴,补血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效;

  可治口渴,食欲不振。

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于热性病发热、口渴、食欲不振、习惯性牙龈出血、贫血、头晕、心悸、高血压、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肾炎、夜盲症和近视眼者食用;

  2. 急性肠炎、菌痢及溃疡活动期病人不宜食用。

营养信息

  [1]

  营养素每100克

  热量(大卡)13.00

  碳水化合物(克)3.20

  脂肪(克)0.10

  蛋白质(克)0.60

  维生素A(微克)88.00

  维生素C(毫克)8.00

  维生素E(毫克)1.31

  胡罗卜素(微克)530.00

  硫胺素(毫克)0.05

  核黄素(毫克)0.02

  烟酸(毫克)1.00

  镁(毫克)9.00

  钙(毫克)15.00

  铁(毫克)0.40

  锌(毫克)0.14

  铜(毫克)0.45

  锰(毫克)0.06

  钾(毫克)163.00

  磷(毫克)21.00

  钠(毫克)8.30

  硒(微克)0.12

参考资料

1. 奶柿子 .凤凰网 [引用日期2012-11-3] .

开放分类

西红柿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289 次

最近更新:2015/5/13 9:01:19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