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枇杷

编辑词条

摘要

白玉枇杷
  白玉枇杷原产于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下同)洞庭东山白沙村,20世纪初,由该村农民汤永顺从实生早黄白沙选出50年代末,南京中山植物园在东山调查时误称“早黄”,而后60年代初为江苏农科院园艺系选出优良单株,代号“635”。70年代后期,吴县果树研究所对此多年观察研究,认为该品种与早黄白沙在果实形状、大小,果肉厚度,种子数量、大小、形状和色泽,花瓣形状,叶子形状及抗旱性等方面的性状均有不同。根据栽培面积,产量和品种特性,定名为白玉枇杷。[1] 

概述

  经省、市、县级各部门鉴定,以及1983年在东山召开的全国枇杷协作会上确定为可在本省发展的优良品种。现在已经在苏州东山、西山岛推广发展。近年来,西山岛上白玉枇杷种植发展迅速。

性状特征

  苏州西山白玉枇杷果实大,椭圆形或高扁圆形,白玉枇杷果实重33g,大者可达36g。白玉枇杷果顶平凹;基部钝圆;萼片宽短,平展;萼筒大;白玉枇杷果面淡橙黄色,绒毛多,绒毛呈灰白色,萼周绒毛长而密聚,深灰色。白玉枇杷果面斑点呈圆形;果梗附近较多;白玉枇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果肉洁白,果肉平均厚度0.85cm,肉质细腻易溶,汁多,风味清甜,品质佳,可溶性固形物12%—14.6%,可食部分70.55%,果皮薄韧易剥离。白玉枇杷种子长圆形,浅赭黄色,每个白玉枇杷果实含种子2—3粒,单粒种子重1.32g,种皮光滑,斑点小,白色,分布于种脐周围,基套小,绿色。

果树特征

  白玉枇杷果树树势强健,生长旺盛,枝条粗长,易抽生长夏梢,树冠呈高圆头形,树姿较直立,13年生树高6.4m,树干高42cm,树干周长76cm,株产46—68kg。白玉枇杷树主枝较直立,大枝褐黄色,稍粗糙,1—2年生枝棕红色,顶端绒毛密聚,阳面深灰色,背面灰黑色。叶子长而大,斜生而略下垂,披针形或长圆形,叶身宽长,平均长宽为32.7cm×9.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锯齿粗,先端尖,上中部锯齿明显,基部锯齿细小,近全缘。白玉枇杷叶子质地软,中等厚度,叶子正面深绿色,背面绒毛短密,灰黄色,叶柄长1.3cm,粗0.55cm,绒毛密,灰黑色。

花朵特征

  白玉枇杷花穗呈三角形,着生紧密,大小平均为9.42cm×8.53cm,支轴数7—12支,主轴粗直,先端稍弯曲,支轴斜生,花瓣白色,椭圆形,先端凹口浅。

  白玉枇杷初花期10月底至11月上旬,盛花期11月中下旬,终花期1月上旬,果实成熟期5月底至6月初。

品种特点

  白玉枇杷是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东山今年发展的白沙系新品种,具有树势强盛,早熟,丰产,大小年不显著,果实大,形状整齐美观,风味极佳,成熟期抗旱性强等优点,但过熟后风味变淡,宜适时采收。[1]

参考资料

1. 苏州西山白玉枇杷 .苏州西山枇杷网 .2014-03-16 [引用日期2014-03-18] .

开放分类

枇杷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292 次

最近更新:2015/5/12 10:17:34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