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宫枇杷

编辑词条

摘要

文宫枇杷
  文宫枇杷,四川省仁寿县特产。文宫枇杷是仁寿县的独特品种。文宫枇杷产地位于四川仁寿二峨山南麓,以其“果大、色艳、皮薄、肉厚、柔软、汁多、味美、质密” 著称,单株产量高、果实硕大、含糖量高、风味独特,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2010年获中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产地环境

  文宫枇杷产地位于四川省仁寿县二峨山南麓,此区域土壤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种植枇杷,据民国版《仁寿县志》记栽,果树有25种,其中就有枇杷、梨、樱桃、桃、李、杏、柑、橘、柚等,种植历史已有100余年,大面积规模种植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2010年种植已辐射20个乡镇,195个村,保护面积达13333公顷,产量达8万吨以上,品种主要以大五星为主。[1]

品质特色

  文宫枇杷以其“果大、色艳、皮薄、肉厚、柔软、汁多、味美、质密”著称,单株产量高、果实硕大、含糖量高、风味独特,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果实圆形或卵圆形,平均单果重50g左右。果皮、果肉橙色至橙红色,果皮易剥离。果实萼孔开张,呈五角星形,深凹。果肉厚实,细嫩多汁,风味浓、甜,略带酸味,单果种子数3-5粒。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0-76%、总酸≤0.45%、固酸比≥30:1、可食率约70-76%,总糖量含量较高,深受群众喜爱。[1]

种植历史

  文宫枇杷是仁寿县的独特品种。从当地原土枇杷改良到1988年,期间,由于初期是农民散户种植,技术落后,果质不良,售价低,无自有品牌。仁寿县委县政府为促进枇杷的规模化种植费尽苦心,请来专家传授种植技能、修水泥路、建水果销售市场、组建枇杷协会,光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就达到300余万元。但是种植区的农民由于枇杷的种植不规范、果型不均匀、销售不统一、回报率低等顾忌而不敢大面积种植,更谈不上形成自有品牌。

  1989年,因“川中果树项目”,以吴汉珠为首的四川省农科院专家来到文宫的荒山野岭上。专家们在经过认真的水土勘测后下了“诊断书”:文宫属于侏罗纪页岩,亚热带季风气候,极适合枇杷生长。专家们在飞跃村挥锄种下第一株大五星枇杷苗。次年,当文宫良种枇杷一面世,从未想到过的高价立即引起了轰动。从此,仁寿人瞄准市场需求,向规模化种植进军,当年,共有160户农民种植,面积达到800亩,枇杷种植年收入达到400万元。

  1992年,在专家的指导下,引种优选到规模种植,破解了原产地品种混杂、品质退化等难题,尤其是大五星品种改良攻关技术的研究推广多次获得省、市、县科技进步奖,形成了独特的品质。文宫枇杷以逐渐普及到全县。历经20多年持之经恒的发展,初步构建起“南梨北枇、东西柑桔、中部桃枣”的水果区域格局。2010年,仁寿已建成文宫、鳌陵、大化等20个乡镇为核心区的优质枇杷基地20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2.3万亩。

  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文宫枇杷自20世纪90年代在全县推广以来,到2010年已建成文宫、鳌陵、大化、古佛、高家等20个规模种植重点基地乡镇,适宜生产面积达13333公顷,重点基地10个,专业村40个。盛产期产量可达8万吨以上,产值达8.6亿元,成为西南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县,国内市场份额占有率达到21.6%。

  加工企业不断做强。依托丰富的绿色枇杷原料,引进培育了“福仁缘科技”、“江陵食品”、“卓宇制药”三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事枇杷饮料、枇杷果脯、枇杷保健品生产,年加工鲜枇杷5000多吨。

  专合组织不断发展。培育了以“仁寿县绿色食品协会”“文宫枇杷协会”、“仁寿县农腾果业有限公司”等为主的7个枇杷产业专合组织,专合组织成员达到1.78万户,带动农户3.68万户。“文宫镇枇杷协会”成为“全国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产业品牌越唱越响。文宫枇杷先后获“国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等称号;“文宫枇杷”2002年8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注册。

  标准化生产程度提高。2010年,标准化生产示范面积达到4600公顷,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全国绿色食品产地认定和全国绿色食品认证。制定了四川省最早的枇杷生产地方标准《仁寿县文宫枇杷地方标准》。文宫枇杷已成功注册“文宫”等品牌,产品远销香港、广东、北京、上海等省内外大中城市。[1]

荣誉认证

  文宫枇杷分别在2002年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上被省农业厅授予“名优产品称号”2007年被评为“四川旅游纪念品”银奖,荣获首届“四川优秀旅游商品”品牌称号;2008年被四川省农业厅、四川名牌农产品推进委员会评为“四川名牌农产品”称号及“眉山市知名商标”。文宫枇杷基地已经获得“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证书”、“四川省绿色食品基地证书”、“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2007年获绿色食品基地证书,2009年9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267号公告)批准:“文宫枇杷”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1998年仁寿县文宫区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枇杷之乡”称号;2005年仁寿县文宫镇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枇杷之乡”称号;仁寿县文宫枇杷协会也相继获得“农产品营销大户”、“重点龙头企业”、“十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国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荣誉。文宫枇杷也因其优良品质多次获得国内、省内大奖,声名鹤起。文宫枇杷已成为仁寿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面光辉旗帜。[1]

地理标志

  保护范围

  文宫枇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境内文宫镇、鳌陵乡、观寺乡、高家镇、古佛乡、板燕乡、龙马镇、大化镇、青岗乡、珠嘉乡、方加镇、元通乡、中岗乡、势高镇、富家镇、文林镇、向家乡、龙桥乡、曲江乡、玉龙乡等2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5′-104°25′,北纬29°55′-30°20′。[4]

  技术要求

  AGI2009-07-00173。[4]

参考资料

1. 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文宫枇杷(主要文字参考,名片,图2,图片来源) . 
2. 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文宫枇杷(图3来源) . 
3. 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文宫枇杷(图4来源)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1267号(基本信息来源) .

开放分类

枇杷    

词条统计

创建者: xbz001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299 次

最近更新:2015/5/11 10:26:29

电脑版手机版

中国农业供应链网 & 农业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